天天看點

努力就會有回報嗎?-東京大學入學式-上野千鶴子緻辭

作者:洞穴文化

2019年4月12日,在日本東京大學開學典禮上,東京大學社會學教授上野千鶴子發表了精彩演講,在日本社會引起巨大反響。

上野千鶴子在緻辭中說 “這是一個即便努力了也不一定會得到回報的社會。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努力了也沒得到回報、想努力卻努力不了的人。‘努力就有回報’這種想法本身,得益于你們周圍的環境,而非你們努力的結果”。

面對在場的三千多名經過層層篩選讀上來的東大新生,上野千鶴子女士還告誡他們“不要太逞強,勇于承認自己的弱點,并互相扶持”。

廣播一個重要消息:由于微信公衆号又改版了,即便我每天都按時發文,你也可能收不到資訊,甚至可能永久失聯。唯一的辦法就是把“哲思學意”公号設定星标☆,這樣才能保障每天照常收到文章。

哲學講座 2.3

無聊與生命的意義

德國哲學家叔本華曾經說過:“無聊是對自己生命時間的主觀體驗。”無聊,通常被認為是一種負面的情感,是生活中缺乏刺激和意義的展現。然而,如果深入探究,我們會發現無聊其實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反映了人類深層的生命狀态和心理需求。

英國哲學家羅素曾強調:“無聊和空閑是想象力的搖籃。”

真正的内在平和和智慧,來自于對無聊的接受和利用,而不是逃避。在哲學的視角下,無聊是一種基本的生命情緒。它飄蕩于自我與世界之間。正是在深度的無聊狀态中,人們卻能看到最為真實的自己。在海德格爾看來,如果一個人能夠勇敢地面對自己最本真的無根基狀态,而不是像通常那樣以逃避、消遣的方式試圖消除無聊,那麼在深度無聊發生時,人們反而能夠以全新的眼光審視生活中的一切,從原本習以為常的事物中體驗到奇異和鮮活的感受。

正如海德格爾所說,“無聊,就是自由,我們通過下決斷發揮身為人類的自由。”

同學們,恭喜你們進入東京大學,你們都是從激烈的應試競争中脫穎而出的佼佼者,而這場選拔考試的公平性當然是毋庸置疑的,如果有失公平,我想所有人都會為之憤怒。

然而,去年東京醫科大學被爆出招生醜聞,歧視女考生、複讀生的事實被公之于衆。

文科省對全國的 81 所醫科大學、醫學院展開調查的結果發現:女生的錄取率到底有多低呢?男生的平均通過率為女生的 1.2 倍,被報道出來的東京醫科大學是1.29 倍,最嚴重的是順天堂大學 1.67 倍,其他不相上下的還有昭和大學、日本大學、慶應大學等私立大學。

而低于1倍的,女生相對好考一點的學校有鳥取大學、島根大學、德島大學、弘前大學等地方國立大學的醫學院。

另外,東京大學理科三類的男生通過率是女生的 1.03 倍,雖然低于平均值,但還是超出了一倍。該如何解讀這些資料呢?

統計是非常重要的,資料是展開進一步研究的基礎。女生的錄取率遠低于男生,是不是因為學習成績不如男生?

釋出本次針對全國醫學院調查結果的文科省負責人這樣說道:“在其他學院尚未發現男生成績更好的現象,無論是理工科還是文科都是女生成績比較突出。”

也就是說,隻有醫學院對女學生存在招生壁壘, 至于醫學院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無論如何都要給公衆一個交代。多方資料都可以證明,女考生的偏內插補點普遍高于男考生。

第一,女學生一般都會為了避免複讀而選擇報考比較有把握的學校。

第二,東京大學的入學男女新生比例懸殊,長期以來,女學生的比例不足 20% ,甚至今年回落到 18.1% ,由于從偏內插補點的正态分布上看不出任何的男女差異,是以可以推斷出:隻有比男學生優秀得多的女學生才會報考東京大學。

第三,從四年制大學的升學率來看,男女之間也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2016 年的學校基本調查的資料顯示,4 年制大學的升學率,男生為 55.6%,女生為 48.2%,兩者之間差了七個百分點,然而這相差的七個百分點,并不是學習成績帶來的差距。

“兒子上好大學,女兒上短大(‘短大’一般學制為2年或3年,相當于國内大專)就好了”那是父母對子女懷着不均衡期待的教育觀念造成的。

最近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馬拉拉·優素福·紮伊通路日本,呼籲女性教育的重要性,這時總會出現一些聲音,比如“女性教育對巴基斯坦來說是很重要,跟日本有什麼關系”,“女孩子而已嘛,畢竟是女孩子,有什麼用呢”,類似的風言風語不絕于耳。這種現象用專業話說就是aspiration cooling down,意思是潑冷水。

有人問馬拉拉的父親:“請問你是怎麼培養這個孩子的?” 他說,我隻是沒有折斷她與生俱來的雙翼而已。

說得真好,有太多的女兒,她們與生俱來的翅膀活生生地被折斷,失去了飛翔的權利。

寒窗苦讀多年終于來到東京大學的你們,将會進入怎樣的環境呢?在和其他大學的聯誼活動中東京大學的男生總是很受歡迎。

東大的女生呢?當别人問她你來自什麼大學,女生隻會說:東京的大學。”為什麼不直說是東京大學呢,聽說是怕把别人吓跑了。

為什麼同樣身處東京大學,男生就可以以此為榮,而女生卻要百般遮掩呢?那是因為對于男生來說,成績好是一項資本。對于女生來說,成績好卻不等于有魅力。因為從小大到所有人都隻希望她們“可愛” ,“可愛”算什麼魅力,“可愛”的潛台詞就是被疼愛、被選擇、被保護,暗含了順從的意味。是以女生們不敢說自己學習成績好,是東京大學的學生。

東京大學曾經發生過工學部和研究所學生院5名男生對私立大學女生實施集體性暴力性侵事件,最終結果是施暴的男學生分别受到退學(3 人)、停學(2 人)處分。

作家姬野薰子以該事件為題材寫了一部小說《她蠢她活該》(中文版書名《以愛之名》),去年還在校内舉辦了同主題研讨會,“她蠢她活該”是在審訊過程中,從施暴的男生那裡驗證的原話。

讀完這部小說,應該就能明白東大的男生在社會上的風評如何了,如今這本書成為了東大的熱門暢銷書。聽說東大到現在還有的社團将本校女生拒之門外,隻對外校女生開放。在我學生時代的時候就有這樣的社團,這還是半個世紀以前的事情了,沒想到都過了半個世紀 這樣赤裸裸的歧視還是一成不變,我實在是震驚不已。

今年3月份,東京大學男女共同參畫室的理事、副校長松木先生對類似社團排斥女生的惡劣行為發出了“違反《東大憲章》倡導的平等理念”的警告。

各位同學,你們在此之前身處的每一所學校,隻是一個個營造表面平等的社會,雖然在偏內插補點面前不分男女,但是從大學啟動錄取的那一刻起,一直被刻意掩飾的性别歧視開始浮出水面,當你們走向社會,性别歧視更是見怪不怪了。東京大學也無法幸免:大學女生占比20%,到了研究所學生院女生占25%,到了博士階段女生占30.7%,雖然看起來還算過得去。但是再往後看,研究所的教職情況助教一職女性占18.2%,副教授女性占11.6% ,而到了教授隻有7.8%了, 這甚至比國會議員的女性比例都低。在那邊的 15 名學部長、研究科長當中女性僅有一人。曆年來女性從未有一人位列校長之席。

研究這類問題的學問在 40 年前就問世了,學科名為“女性學” ,後面演變為“性别研究”。

在我的學生時代,世上并沒有“女性學”這樣的專業知識, 正因為沒有,是以我開天辟地創造了一個這樣的學科,女性學誕生于大學校園之外,卻被引進到大學校園之内。25年前,我接受東京大學的聘任,成為文學部第三名女性教員,開始教授女性學。自從開始研究女性學,我發現世上充滿了未解之謎,比如:為什麼“男主外,女主内”就是天經地義的呢?“主婦”到底是幹什麼的呢?沒有衛生巾和衛生棉條的話,女人們使用什麼月經用品?日本史上有沒有同志者?

因為從來沒有人研究過這些,是以沒有任何先行研究供我參考。是以無論你做什麼課題的研究都會讓你成為該領域的先行者。如今在這裡研究主婦、少女漫畫、性學,東大都會授予你學位,

這都是我們在新的學科領域不斷開疆拓土取得的成果。

不過研究這些并不能幫你找到一份好工作,驅使我一路走到今天的是無窮無盡的好奇心,以及對社會不公的憤怒。 學科研究也是有風險的,既有夕陽學科,也有朝陽學科,女性學無疑是一個新興學科,不光是女性學,還有環境學、情報學、殘疾學等等,時代的變化催生了各種各樣的新興學科。

我可以提前向大家透露:東京大學是一所積極擁抱變化和多樣性的大學, 聘用我這樣的人,讓我站在這個台上發聲,這一點就可以證明。東京大學是國立大學中第一所聘用在日的南韓人教授的大學,他是姜尚中教授。東京大學還是國立大學中第一所聘用高中學曆的教授的大學,他是安藤忠雄教授。另外還聘用了盲聾啞三重殘疾的福島智教授。

你們經過層層選拔來到這裡,據說國家每年為東京大學學生投入的經費為人均 500 萬日元,往後四年,等待着你們的是無與優越的教育學習環境,這一點我可以向你們保證,畢竟我已經在這裡教了很多年的書。

你們來到這裡的時候,都是相信隻要努力就一定有回報的,但是就像我一開始說到的招生歧視那樣今後等待着你們的會是一個“付出也未必會有公平回報”的社會,如果你認為付出努力就有回報, 那麼請記住,這不是你一個人努力的結果,還有環境促成的作用,你現在之是以會認為“付出就有回報”,那是因為你一直以來面臨的環境都是,有人鼓勵你,推着你向前,拉着你的手,肯定你的點滴進步。這世上還有着努力也沒有得到回報的人;想努力也無法努力的人;太過拼命而身心都垮掉了的人;還有想要好好努力但一想到“反正輪不到我”;“我這種人肯定不行”就打退堂鼓的人。

是以請你們不要把努力用在追逐個人的勝利,你們被優越的環境所塑造出來的能力,不是為了淩駕于沒有享受過同等資源的人們之上,而應該把這些能力用來幫助他們,然後不要逞強,而是承認自己的脆弱,互相依存。

女性學雖然誕生于“男女同權”的女性運動中,但“男女同權”的精神要義,不是讓女人變得像男人一樣,也不是讓弱者變成強者,而是對弱者予以尊重,尊重他們本來的樣子 。

你們今後要面對的是不能用既有理論來應付的 也無法預測的未知世界過去,你們一直生活在有标準答案的世界裡,而你們今後要面對的卻是一個充滿了無解疑問的世界。

為什麼說學校要容納多樣性,因為新的價值往往産生于不同的體制或文化的摩擦之間,不要把自己局限在校内,東京大學提供了海外留學,國際交流,以及在國内開展跨區協作的機會。

請你們大膽地去探索未知,接觸更廣闊的世界,不要害怕跨文化的碰撞。隻要有人類生活的地方,無論在哪裡都可以生存下去。你們即使到了一個不認東京大學招牌的地方,無論是怎樣的環境,怎樣的世界,即使淪為難民,也要掌握生存的智慧。

我堅定地認為大學學習的價值,不在于掌握既有的知識,而是創造出尚未被開發的知識,這種孕育知識的智慧稱作“元認知” ,讓學生掌握這種元認知能力 就是大學的使命所在,歡迎來到東京大學,再次祝賀你們!

平成31年4月12日

NPO法人Women's Action Network理事長

上野 千鶴子

努力就會有回報嗎?-東京大學入學式-上野千鶴子緻辭
如果大家還不熟悉我們,洞穴讀書會是一個氛圍超好的經典閱讀組織,主張用生命的經驗去碰書本的知識。因為知識隻有和自己産生了聯系才是有用的,否則就隻是資訊的堆砌。
努力就會有回報嗎?-東京大學入學式-上野千鶴子緻辭
努力就會有回報嗎?-東京大學入學式-上野千鶴子緻辭
努力就會有回報嗎?-東京大學入學式-上野千鶴子緻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