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是真是假?忽然發現曹雪芹一首完整的詩作!

偶爾在某貼吧看到一篇文章,是2017年9月的舊文。釋出者說他有一個朋友是清室後代,其曾祖父曾見過一殘抄本,隻存第二十三回十多頁,在第二十七回中林黛玉的《葬花詞》後面有一首批語詩,是曹天佑所作——

口口天佑口口題其友畸笏口口口詩雲:

胡笳十八已綿長,又見琵琶意更傷。

當道閱完書盡散,石頭述畢夢仍香。

弟兄落拓多為匪,姐妹荒淫半作伥。

白傅詩靈應喜甚,定教蠻素鬼排場。

口口口口昂友(曹頫的字)口口口除夕口口口口口(“口”系漫漶莫辯者)

是真是假?忽然發現曹雪芹一首完整的詩作!

這首詩引起了我的注意,執意要研究一下,因為其中的“白傅詩靈應喜甚,定教蠻素鬼排場”這兩句詩,是曹雪芹的生前好友敦誠用文字記載下來的,可以确信是曹雪芹所作,但全詩是否曹雪芹所作呢?暫且存疑。

這首詩的釋出者稱,曹雪芹除了《紅樓夢》中的詩詞以外,隻有這兩句詩存世,其餘的詩詞作品已茫然無尋。我覺得這句話說得過于絕對,經不住反駁,可能是他真的沒有看到過曹雪芹其他詩作的緣故吧!

别的先不用說,僅在曹雪芹所創作的《廢藝齋集稿》裡,就有不少的詩詞作品,這可是千真萬确的!不過。話說回來,如果真能再發現一首完整的曹雪芹的詩,對于衆多紅學愛好者來說,無疑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

關于這兩句詩,是在曹雪芹的忘年交敦誠的作品集《四松堂集·鹪鹩庵筆麈》中保留下來的,沒有什麼可值得懷疑之處!在曹雪芹生命的最後幾年裡,他搬到北京西山的白家疃村居住,與敦氏兄弟交往頻繁,有很多詩詞作品記錄了他們的交往過程。

是真是假?忽然發現曹雪芹一首完整的詩作!

大約在清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2年)晚些時候,曹雪芹與敦氏兄弟等人,在敦誠家裡觀看敦誠所創作的傳奇《琵琶行》,這是根據白居易《琵琶行》一詩的情節而改編的戲曲。敦誠的哥哥敦敏和曹雪芹等人都寫詩盛贊此事,事後敦誠用文字記載了這天朋友齊聚的盛況。

敦誠的記載中有這麼一段話:“餘昔為白香山《琵琶行》傳奇一折,諸君題跋不下幾十家。曹雪芹詩末雲:白傅詩靈應喜甚,定教蠻素鬼排場。亦新奇可誦。曹(雪芹)平生為詩大類如此,竟坎坷以終。”可見這是在曹雪芹去世以後不久所寫,對曹雪芹所寫的詩不乏贊美之詞。

那曹雪芹的這兩句詩是什麼意思呢?就是高度贊揚敦誠所創作的戲曲《琵琶行》的藝術成就。其大意是,如果白居易在天之靈有知的話,肯定會非常喜歡此舉,還會讓他的兩個小妾小蠻和樊素盛妝扮相來演出呢!這裡的“白傅”是指白居易,因白居易晚年曾官為太子少傅,故有“白傅”之稱。蠻素是白居易的兩個善歌善舞的侍妾小蠻和樊素。

《紅樓夢》中的批語多次說曹雪芹的詩寫得非常好,但《紅樓夢》中的詩詞不能算是曹雪芹真正的詩詞作品,因為那是為了刻畫人物形象或暗示人物的命運結局而特意創作的。從目前來看,真正屬于曹雪芹創作的詩真的不多,但也不是僅有前面所說的那麼兩句!

回頭完整分析一下前面所引用的那首詩。

是真是假?忽然發現曹雪芹一首完整的詩作!

“胡笳十八已綿長,又見琵琶意更傷”這兩句,符合衆人觀看戲曲《琵琶行》的場景。“胡笳十八”是指蔡文姬所創作的《胡笳十八拍》,是一組長詩。這裡的“琵琶”是指敦誠所創作的戲曲《琵琶行》。

“當道閱完書盡散,石頭述畢夢仍香”這兩句不太好了解。這裡的“當道”和“石頭”是相對應的,“石頭”似乎是指曹雪芹,則“當道”是指當局或掌大權的人。意思是,在文字獄時代,《紅樓夢》這部小說被官方判定為禁書,統統收繳銷毀,而曹雪芹講述起來仍舊是有滋有味。

“弟兄落拓多為匪,姐妹荒淫半作伥”這兩句是說,家庭敗落後,弟兄們窮困潦倒,耐不住寂寞冷落,多數落草為寇;姐妹們無所适從,荒淫無度,半數成為為虎作伥的人。

“白傅詩靈應喜甚,定教蠻素鬼排場”這兩句是說,如果白居易在天之靈有知的話,肯定會将這些事情編排成戲劇,讓他的兩個小妾小蠻和樊素盛妝扮相來演出呢!

這首詩是基于觀看戲曲《琵琶行》的場景而寫的,高度贊揚了該作品的凄切悲感,借以自叙家庭往事和自己作品的處境,抒發了自己感傷且無奈的思想感情。

看完敦誠編排的《琵琶行》後,衆人紛紛寫詩作詞盛贊此舉,敦誠也撰文記下了這次看戲的情景。他在文章中說:“餘昔為白香山《琵琶行》傳奇一折,諸君題跋,不下幾十家。曹雪芹詩末雲:‘白傅詩靈應喜甚,定教蠻素鬼排場’,亦新奇可誦。曹平生為詩大類如此,竟坎坷以終。”

是真是假?忽然發現曹雪芹一首完整的詩作!

可見曹雪芹也曾作詩回敬敦誠,主題自然離不開《琵琶行》。從此詩的詩意來看,符合看戲的場景和主題。該詩既有寫實,又有抒情,既善于用典,又不偏離主題,展現了曹雪芹高超的藝術才華。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曹雪芹在敦誠家裡看戲、寫作該詩的時候,離他去世的時間已經很近了,是以在敦誠補記這次聚會看戲盛況的時候,曹雪芹已經去世,否則不會曹雪芹“竟坎坷以終”的話。

曹雪芹的詩寫得好,這是其朋友圈公認的事情,就連書中批語也這樣評價。關于曹雪芹作詩的“新奇可誦”,敦誠曾這樣贊許他,“愛君詩筆有奇氣,直追昌谷破籬樊。”就是說曹雪芹的詩有過人之處,大有李賀作詩的風格。昌谷,是指唐代大詩人李賀,

基于此,我傾向于認為此詩應當歸于曹雪芹所作,可能真是曹雪芹在觀看《琵琶行》所作!不知朋友們有何見解,敬請留言指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