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尔在某贴吧看到一篇帖子,是2017年9月的旧文。发布者说他有一个朋友是清室后代,其曾祖父曾见过一残抄本,只存第二十三回十多页,在第二十七回中林黛玉的《葬花词》后面有一首批语诗,是曹天佑所作——
口口天佑口口题其友畸笏口口口诗云:
胡笳十八已绵长,又见琵琶意更伤。
当道阅完书尽散,石头述毕梦仍香。
弟兄落拓多为匪,姐妹荒淫半作伥。
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
口口口口昂友(曹頫的字)口口口除夕口口口口口(“口”系漫漶莫辩者)
这首诗引起了我的注意,执意要研究一下,因为其中的“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这两句诗,是曹雪芹的生前好友敦诚用文字记载下来的,可以确信是曹雪芹所作,但全诗是否曹雪芹所作呢?暂且存疑。
这首诗的发布者称,曹雪芹除了《红楼梦》中的诗词以外,只有这两句诗存世,其余的诗词作品已茫然无寻。我觉得这句话说得过于绝对,经不住反驳,可能是他真的没有看到过曹雪芹其他诗作的缘故吧!
别的先不用说,仅在曹雪芹所创作的《废艺斋集稿》里,就有不少的诗词作品,这可是千真万确的!不过。话说回来,如果真能再发现一首完整的曹雪芹的诗,对于众多红学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关于这两句诗,是在曹雪芹的忘年交敦诚的作品集《四松堂集·鹪鹩庵笔麈》中保留下来的,没有什么可值得怀疑之处!在曹雪芹生命的最后几年里,他搬到北京西山的白家疃村居住,与敦氏兄弟交往频繁,有很多诗词作品记录了他们的交往过程。
大约在清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2年)晚些时候,曹雪芹与敦氏兄弟等人,在敦诚家里观看敦诚所创作的传奇《琵琶行》,这是根据白居易《琵琶行》一诗的情节而改编的戏曲。敦诚的哥哥敦敏和曹雪芹等人都写诗盛赞此事,事后敦诚用文字记载了这天朋友齐聚的盛况。
敦诚的记载中有这么一段话:“余昔为白香山《琵琶行》传奇一折,诸君题跋不下几十家。曹雪芹诗末云: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亦新奇可诵。曹(雪芹)平生为诗大类如此,竟坎坷以终。”可见这是在曹雪芹去世以后不久所写,对曹雪芹所写的诗不乏赞美之词。
那曹雪芹的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呢?就是高度赞扬敦诚所创作的戏曲《琵琶行》的艺术成就。其大意是,如果白居易在天之灵有知的话,肯定会非常喜欢此举,还会让他的两个小妾小蛮和樊素盛妆扮相来演出呢!这里的“白傅”是指白居易,因白居易晚年曾官为太子少傅,故有“白傅”之称。蛮素是白居易的两个善歌善舞的侍妾小蛮和樊素。
《红楼梦》中的批语多次说曹雪芹的诗写得非常好,但《红楼梦》中的诗词不能算是曹雪芹真正的诗词作品,因为那是为了刻画人物形象或暗示人物的命运结局而特意创作的。从目前来看,真正属于曹雪芹创作的诗真的不多,但也不是仅有前面所说的那么两句!
回头完整分析一下前面所引用的那首诗。
“胡笳十八已绵长,又见琵琶意更伤”这两句,符合众人观看戏曲《琵琶行》的场景。“胡笳十八”是指蔡文姬所创作的《胡笳十八拍》,是一组长诗。这里的“琵琶”是指敦诚所创作的戏曲《琵琶行》。
“当道阅完书尽散,石头述毕梦仍香”这两句不太好理解。这里的“当道”和“石头”是相对应的,“石头”似乎是指曹雪芹,则“当道”是指当局或掌大权的人。意思是,在文字狱时代,《红楼梦》这部小说被官方判定为禁书,统统收缴销毁,而曹雪芹讲述起来仍旧是有滋有味。
“弟兄落拓多为匪,姐妹荒淫半作伥”这两句是说,家庭败落后,弟兄们穷困潦倒,耐不住寂寞冷落,多数落草为寇;姐妹们无所适从,荒淫无度,半数成为为虎作伥的人。
“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这两句是说,如果白居易在天之灵有知的话,肯定会将这些事情编排成戏剧,让他的两个小妾小蛮和樊素盛妆扮相来演出呢!
这首诗是基于观看戏曲《琵琶行》的场景而写的,高度赞扬了该作品的凄切悲感,借以自叙家庭往事和自己作品的处境,抒发了自己感伤且无奈的思想感情。
看完敦诚编排的《琵琶行》后,众人纷纷写诗作词盛赞此举,敦诚也撰文记下了这次看戏的情景。他在文章中说:“余昔为白香山《琵琶行》传奇一折,诸君题跋,不下几十家。曹雪芹诗末云:‘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亦新奇可诵。曹平生为诗大类如此,竟坎坷以终。”
可见曹雪芹也曾作诗回敬敦诚,主题自然离不开《琵琶行》。从此诗的诗意来看,符合看戏的场景和主题。该诗既有写实,又有抒情,既善于用典,又不偏离主题,体现了曹雪芹高超的艺术才华。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曹雪芹在敦诚家里看戏、写作该诗的时候,离他去世的时间已经很近了,所以在敦诚补记这次聚会看戏盛况的时候,曹雪芹已经去世,否则不会曹雪芹“竟坎坷以终”的话。
曹雪芹的诗写得好,这是其朋友圈公认的事情,就连书中批语也这样评价。关于曹雪芹作诗的“新奇可诵”,敦诚曾这样赞许他,“爱君诗笔有奇气,直追昌谷破篱樊。”就是说曹雪芹的诗有过人之处,大有李贺作诗的风格。昌谷,是指唐代大诗人李贺,
基于此,我倾向于认为此诗应当归于曹雪芹所作,可能真是曹雪芹在观看《琵琶行》所作!不知朋友们有何见解,敬请留言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