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築工地上,金錢往來常常簡單粗暴,因為發工資大部分是現金結算,經常會出現同僚之間互相借錢的情況。雖說借錢比較友善,但并不意味着沒有風險,這一點,相信工地上的農民工們都會感同身受。
老王是一位在工地幹了多年的老農民工,就在上周下班收工時,工地包工頭張工非常着急的把老王拉到一旁。包工頭口中輕描淡寫地提出借款請求,說是要應酬一個重要客戶,因為現金流轉不開,急需用錢。老王雖然心中存疑,但對方畢竟是自己上司,猶豫再三還是掏出了三千元現金,給包工頭去應酬客戶。
然而,到了第二天上班時,包工頭沒來工地,大家都以為他請假了。一連幾天包工頭都沒來,老王才知道,不僅張工消失了,那三千元也一起消失了。後面一打聽,才知道不止是老王,其他6位工友,也都是被同樣的借口說服,各自借出了不小的數目。
這起事件迅速在工地上傳開,大家對包工頭的行為感到震驚和憤怒。老王和其他同僚找到了工地的老闆,想要尋求幫助。然而,老闆擺出了一副無奈的姿态,表示這是私人之間的借貸,公司不友善介入。
面對這種情況,老王和同僚們意識到,他們需要更加謹慎地對待借錢給别人的事情。以下幾點成了他們的共識:
1、簽訂借條是必須的
無論對方是誰,即便是再熟悉的同僚或上司,借出的每一分錢都應該有書面的證據。一個正式的借條可以在法律上得到認可,為将來可能發生的追債行動提供支撐。
2、了解借款背後的真相
在工地這樣的環境下,借錢的理由五花八門,但每一次借款都可能隐藏着風險。這次的教訓告訴他們,不管對方提出多麼急迫的理由,都應該冷靜分析其可信度。
3、識人識面不識心
借錢時最重要的是要看清楚借錢人的真實情況。如果平時工作中對方就不夠負責任,那麼借錢時就更要三思而後行。
借錢不還的情況在哪裡都有可能發生,但是如何處理這種情況,如何預防這種情況,則需要我們在生活中不斷學習和積累經驗。對于上司的借錢請求,你會怎麼做?你覺得農民工老王他們怎麼要回自己的錢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