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專精特新企業申報的自薦條件和評價方法

專精特新企業申報的自薦條件和評價方法

一、專精特新企業申報的政策背景

專精特新企業申報是一項國家級的政策措施,旨在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提升中小企業的創新能力和市場競争力,推動中小企業轉型更新和創新發展。專精特新企業申報的政策背景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是提高中小企業核心競争力、促進經濟結構優化、增強經濟發展動力的有效途徑,要求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加大政策支援和服務保障,激發中小企業的創新活力和發展潛力。

(2)按照黨的二十大報告的決策部署。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了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目标,強調要推動經濟發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培育壯大新動能,改造提升傳統動能,促進新舊動能接續轉換。專精特新企業作為新動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實作這一戰略目标具有重要意義。

(3)根據《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管理暫行辦法》的要求。《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是工業和資訊化部于2022年8月1日正式實施的一項政策檔案,旨在建立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的管理體制和運作機制,明确了優質中小企業的分類标準和認定程式,規定了優質中小企業的政策支援和服務保障,為優質中小企業的培育和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辦法》将優質中小企業分為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三個層次,其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是專精特新企業申報的主要對象。

二、專精特新企業申報的自薦條件

專精特新企業申報采取自薦的方式,即企業按照所在地的屬地原則,自願登入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平台(zjtx.miit.gov.cn),參照專精特新企業的認定标準,如實填報并送出企業相關資訊和佐證材料。專精特新企業申報的自薦條件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基本條件。申報專精特新企業的基本條件包括以下幾點:

企業必須先完成創新型中小企業的評價,才能申請認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或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創新型中小企業的評價是專精特新企業申報的前提和基礎,展現了專精特新企業在技術創新方面的基本要求。

企業必須符合《中小企業劃型标準規定》(工信部聯企業〔2011〕300号)的中小企業的定義,即根據企業的從業人數、資産總額、營業收入等名額,劃分為微型、小型和中型三個類别。這一條件展現了專精特新企業的規模特征,排除了大型企業的參與。

企業必須具有獨立法人資格,且在工商注冊登記,具有合法經營的資質。這一條件展現了專精特新企業的法律地位,保證了申報的合規性和有效性。

企業必須未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或嚴重失信主體名單,提供的産品或服務不屬于國家和地方禁止、限制或淘汰類,同時近三年未發生重大安全、品質、環境污染等事故,或嚴重失信、偷漏稅等違法違規行為。這一條件展現了專精特新企業的社會責任,保證了申報的誠信性和公信力。

(2)專業條件。申報專精特新企業的專業條件包括以下幾點:

企業必須從事特定細分市場時間達到2年以上。這一條件展現了專精特新企業在産業鍊上具有較高的地位和影響力,能夠把握市場需求變化和技術發展趨勢,形成自身的專業優勢和特色。

企業必須具有與主導産品或服務相關的授權發明專利、新技術新産品、科技獎勵、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等知識産權或創新成果,且數量和排名達到一定的要求。這一條件展現了專精特新企業在技術創新方面具有較強的投入和能力,能夠保持産品或服務的競争優勢和創新性。

企業必須具有一定的規模和成長性,即上年度營業收入總額在1000萬元以上,或上年度營業收入總額在1000萬元以下,但近2年内新增股權融資總額(合格機構投資者的實繳額)達到2000萬元以上。這一條件展現了專精特新企業在規模擴張方面具有較快的速度和效果,能夠增強自身實力和抗風險能力。

企業必須具有一定的評價水準,即評分達到60分以上或滿足以下條件之一:近三年年獲得過省級科技獎勵,并在在獲獎機關中排名前三;或獲得國家級科技獎勵,并在在獲獎機關中排名前五;近兩年年研發費用總額均值在1000萬元以上;近兩年新增股權融資總額(合格機構投資者的實繳額)6000萬元以上;近三年進入“創客中國”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全國500強企業組名單。這一條件展現了專精特新企業在科技創新方面具有較高的水準和成果,能夠展示自身品牌形象和社會價值。

三、專精特新企業申報的評價方法

專精特新企業申報的評價方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自評。企業在申報前要進行自我評估,根據專精特新企業的認定标準,對自身的技術創新能力、市場競争力、成長潛力等方面進行量化和定性的分析,确定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制定申報的目标和政策,準備好申報的材料和證明。

(2)初審。省級中小企業主管部門對申報企業進行初審,主要是對申報材料的形式和内容進行稽核,檢查申報企業是否符合申報條件,申報材料是否完整、真實、有效,是否存在漏報、錯報或僞造的情況,初審通過的企業進入評審階段,初審不通過的企業退回申報材料。

(3)評審。省級中小企業主管部門組織專家對初審通過的企業進行評審,主要是對申報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市場競争力、成長潛力等方面進行評價,評審采取打分制,滿分為100分,評分達到60分以上的企業進入公示階段,評分低于60分的企業淘汰。評審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評審要客觀公正,遵循科學合理的評價原則,不受個人主觀意見或外部幹擾的影響,保證評審的公平性和公信力。

評審要注重實效,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和績效,結合專精特新企業的認定标準,對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市場競争力、成長潛力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避免片面或形式主義的評價。

評審要有依據,根據企業提供的申報材料和證明,以及相關的政策檔案和資料,對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市場競争力、成長潛力等方面進行量化和定性的分析,避免憑空或随意的評價。

(4)公示。省級中小企業主管部門将評審通過的企業名單在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平台上進行公示,公示期為10個工作日。公示期間,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和回報,對有異議的企業進行核查和處理。公示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公示要公開透明,将評審通過的企業名單及相關資訊在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平台上進行公開釋出,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和回報,保證公示的公開性和透明性。

公示要及時有效,将評審通過的企業名單及相關資訊在公示期内及時更新,對有異議的企業及時核查和處理,保證公示的及時性和有效性。

公示要規範有序,按照公示的程式和要求進行公示,對有異議的企業按照公示的規則和方法進行核查和處理,保證公示的規範性和有序性。

四、申報注意事項和誤區

專精特新企業申報是一項涉及多方面的複雜工作,需要企業有充分的準備和規劃,避免以下常見的注意事項和誤區:

(1)注意事項:

申報前要充分了解申報條件和流程,做好自我評估和篩選,選擇适合自己的細分市場和技術領域,避免盲目跟風或随意申報。

申報時要按照要求填寫和送出申報材料,確定材料的完整、真實、有效,避免漏報、錯報或僞造,否則将面臨嚴厲的處罰。

申報後要密切關注申報進展和結果,及時與省級中小企業主管部門溝通和回報,積極參與評審和公示,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2)誤區:

誤區一:認為專精特新企業申報是一次性的事情,申報成功後就可以高枕無憂。事實上,專精特新企業申報是一個動态的過程,需要企業持續保持和提升自身的技術創新能力和市場競争力,否則将面臨失去認定資格的風險。

誤區二:認為專精特新企業申報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隻要有一些基本的條件和材料就可以輕松通過。事實上,專精特新企業申報是一項嚴格的評估,需要企業有較高的技術水準和成果,以及較強的成長潛力,否則将難以通過專家的評審和社會的公示。

誤區三:認為專精特新企業申報是一件無關緊要的事情,隻是為了擷取一些政策優惠和資金支援。事實上,專精特新企業申報是一項重要的戰略,不僅可以享受政策紅利,還可以提升企業的品牌形象和社會價值,為企業的長遠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舉報/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