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工地上,金钱往来常常简单粗暴,因为发工资大部分是现金结算,经常会出现同事之间相互借钱的情况。虽说借钱比较方便,但并不意味着没有风险,这一点,相信工地上的农民工们都会感同身受。
老王是一位在工地干了多年的老农民工,就在上周下班收工时,工地包工头张工非常着急的把老王拉到一旁。包工头口中轻描淡写地提出借款请求,说是要应酬一个重要客户,因为现金流转不开,急需用钱。老王虽然心中存疑,但对方毕竟是自己领导,犹豫再三还是掏出了三千元现金,给包工头去应酬客户。
然而,到了第二天上班时,包工头没来工地,大家都以为他请假了。一连几天包工头都没来,老王才知道,不仅张工消失了,那三千元也一起消失了。后面一打听,才知道不止是老王,其他6位工友,也都是被同样的借口说服,各自借出了不小的数目。
这起事件迅速在工地上传开,大家对包工头的行为感到震惊和愤怒。老王和其他同事找到了工地的老板,想要寻求帮助。然而,老板摆出了一副无奈的姿态,表示这是私人之间的借贷,公司不方便介入。
面对这种情况,老王和同事们意识到,他们需要更加谨慎地对待借钱给别人的事情。以下几点成了他们的共识:
1、签订借条是必须的
无论对方是谁,即便是再熟悉的同事或领导,借出的每一分钱都应该有书面的证据。一个正式的借条可以在法律上得到认可,为将来可能发生的追债行动提供支撑。
2、理解借款背后的真相
在工地这样的环境下,借钱的理由五花八门,但每一次借款都可能隐藏着风险。这次的教训告诉他们,不管对方提出多么急迫的理由,都应该冷静分析其可信度。
3、识人识面不识心
借钱时最重要的是要看清楚借钱人的真实情况。如果平时工作中对方就不够负责任,那么借钱时就更要三思而后行。
借钱不还的情况在哪里都有可能发生,但是如何处理这种情况,如何预防这种情况,则需要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对于领导的借钱请求,你会怎么做?你觉得农民工老王他们怎么要回自己的钱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