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茶仙”盧仝:一詩即封神,七碗鑄茶魂,後人留其名抗日寇

作者:文遺美談

在大陸茶文化史上有三大封神級人物,他們都生活在唐朝,分别是“茶聖”陸羽,“茶道之父”詩僧皎然,“茶仙”盧仝。

對于愛茶人來講,唐朝詩人盧仝最為後人廣為傳頌的是他的“七碗茶詩”,更為他赢得“茶仙”的美名。

“茶仙”盧仝:一詩即封神,七碗鑄茶魂,後人留其名抗日寇

今天,雖然講“七碗茶詩”的人多如牛毛,但本文還是想聊一聊這首詩裡有關喝茶的體驗和感受。

一碗喉吻潤。這是解渴;

兩碗破孤悶。這是解除煩惱;

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這是獲得靈感後的思潮洶湧;

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這是一種豁然開朗的灑脫;

五碗肌骨清。這是超凡脫俗,重獲新生的欣喜;

六碗通仙靈。這是天人合一,逍遙自在的輕快;

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這是參透一切的頓悟。

“茶仙”盧仝:一詩即封神,七碗鑄茶魂,後人留其名抗日寇
“茶仙”盧仝:一詩即封神,七碗鑄茶魂,後人留其名抗日寇

七碗茶詩,道出了喝茶的七種境界和體驗。

南宋著名詩人楊萬裡曾用“仝吃到七碗,坡不禁三碗“,調侃茶詩第一人蘇東坡。

雖是一句玩笑話,卻也說出其中七種喝茶境界的感受,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體會到的。

蘇東坡一生嗜茶如命,留下80餘首與茶有關的詩詞。73歲時,他在《汲江煎茶》一詩中寫到“枯腸未易禁三碗”,意思是蘇東坡認為自己茶喝過三碗後,卻沒有達到搜枯腸的境界。

“茶仙”盧仝:一詩即封神,七碗鑄茶魂,後人留其名抗日寇

那麼,這首七碗茶詩對茶文化的影響究竟有多大呢?

此詩在傳到日本以後,日本人在學習煎茶道之初,都是從盧仝的《七碗茶詩》開始,并成為日本茶道的精髓,盧仝也被日本茶道奉為鼻祖。

日本高僧、煎茶道先行者高遊外在《梅山種茶譜略》中這樣評價盧仝:“種茶于神農,至唐陸羽著經,盧仝作歌,遍布海内外。”

七碗茶詩描繪的飲茶境界和品茶感受,為後來的文人墨客,帶來了無數的創作靈感。

在流傳至今的唐詩宋詞中,提到盧仝和他詩作的詩詞,有五千多處。

比如北宋詩人蘇轼這樣說:”何須魏帝一丸藥,且盡盧仝七碗茶“。

連乾隆皇帝也深受他的影響,寫下”興入盧詩風滿腋,書澆邊腹響鳴車“。

“茶仙”盧仝:一詩即封神,七碗鑄茶魂,後人留其名抗日寇

盧仝對古代繪畫藝術領域也有着深遠的影響,”盧仝烹茶圖“更成為各個朝代畫家喜愛的創作題材。

在北京和台北兩大故宮博物院,就珍藏有宋明清多位著名畫家多個版本的盧仝烹茶圖,無名畫家的作品更是數不勝數。

“茶仙”盧仝:一詩即封神,七碗鑄茶魂,後人留其名抗日寇
“茶仙”盧仝:一詩即封神,七碗鑄茶魂,後人留其名抗日寇
“茶仙”盧仝:一詩即封神,七碗鑄茶魂,後人留其名抗日寇
“茶仙”盧仝:一詩即封神,七碗鑄茶魂,後人留其名抗日寇

封神的盧仝,還能震懾戰争期間,侵略者喪心病狂的邪惡行徑。

抗日戰争時期,日本軍隊在河南濟源一帶掃蕩村莊,一路燒殺搶掠。當他們入侵到盧仝出生地村莊,看到村口樹立的一塊石碑刻着”盧仝故裡“四個大字時,這些殺人如麻的侵略者,竟然整肅軍裝,對着石碑恭恭敬敬的鞠了三個躬,便繞村而行,避免了一場屠村悲劇的發生。

“茶仙”盧仝:一詩即封神,七碗鑄茶魂,後人留其名抗日寇

盧仝為什麼能在中國茶史上被封神呢?

他生活在茶文化剛剛開始盛行的唐朝中期,一生雖然僅活了40歲(公元約795-公元835),卻仿佛是為茶而生、為茶而活。

他是 “初唐四傑”之一的盧照鄰之孫,優秀的家族基因賦予了他逼人的才氣,加上刻苦讀書,詩文風格浪漫又詭谲,語言風格自成一派,正是這種跳脫世俗的思路,才成就了七碗茶詩在世人心中的地位,成為了茶道至高境界的文化符号。

盧仝生性清正耿直,看不慣官場黑暗,宦官橫行,朝廷要招他做谏議大夫,被他兩次拒絕。他不到20歲就隐居嵩山少室山,以書茶為伴,僅靠鄰僧送米度日。

雖說生活過得很艱辛,他卻整日研究如何種茶、如何采收制作、如何沖泡品鑒,因著有《茶譜》、《七碗茶詩》,被世人尊稱為“茶仙”。

“茶仙”盧仝:一詩即封神,七碗鑄茶魂,後人留其名抗日寇

盧仝,最終就像自己的《七碗茶詩》所寫的那樣,兩腋生清風,以”茶仙“之名,讓茶道精神永存于世。

對此,你怎麼看?歡迎留言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