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銀發經濟”未來10年30萬億,潑天财富砸向農村,能否承接得住?

作者:國民策劃

#精品長文創作季#

“銀發經濟”未來10年30萬億,潑天财富砸向農村,能否承接得住?

最近,“銀發經濟”備受聚焦,是人口老齡化問題帶來的危機,也是劃時代發展的視窗期。

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及“銀發經濟”,還明确提出,這是今年經濟工作的重點之一,發展“銀發經濟”,從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角度出發,推動人口高品質發展。

今年,國辦一号檔案,随之印發《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提出4個方面26項舉措,這也是大陸首個以“銀發經濟”命名的政策檔案。

發展“銀發經濟”,政策性紅利相繼釋放,足以看出,推動人口高品質發展,老齡化問題,到了不得不采取措施解決的地步,還能從“危”中催生新機遇。

面臨老齡化走高的人口結構新變化,未富先老的代價,80後将不幸成為第一代承受這一代價的第一批人,而90後、00後則将遭到更劇烈的沖擊。

老有所養、老有所依,不僅是老年人期盼,更成了年輕人的負擔。

年輕人,除了撫養老人開支之外,衣食住行、子女教育、醫療等多方面的開支都是剛需,負擔越來越重,撫養系數也就加大。比如,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已達到人均兩個勞動力人口撫養一個老人的現象。

發展“銀發經濟”,更需要全齡人參與,共同構築老年人安享晚年的幸福場景。

誰人不會老,隻是待黃昏。

是以,發展“銀發經濟”,看似一門生意,實則更是一種公益,一切以“服務”為重,來滿足老年人對美好生活向往的現實需求。

這個需求,有基本需求,也有“詩和遠方”新需求。

對于農村老齡人口,能夠滿足基本的“衣、食、住、行、用”等,再解決就近“就醫”問題,然後才會考慮怎麼養老,就已經是天大福報了;而城市老齡人口卻不同,健康養老是基本需求要考慮的,還有藝術、體育、休閑、旅遊、娛樂等“詩和遠方”新需求。

是以,誰能帶動銀發經濟,如何撬動銀發經濟,才是關鍵,更要找準切入點。

發展“銀發經濟”,有更大規模的市場

随着大陸經濟社會發展水準不斷提升,老年人期待提高生活品質的願望和需求在不斷增強,特别是以“60後”為代表的“新老年群體”,有錢有閑,顯得尤為突出,更追求“詩和遠方”的新場景。

目前,大陸老年人口已達到2.97億,有近3億老年人,“十四五”時期,全國老年人口突破3億必将成現實,中國将會出現全球最大的老年人群體。

“銀發經濟”未來10年30萬億,潑天财富砸向農村,能否承接得住?

而且,大陸銀發經濟規模大概在7萬億元左右,占GDP比重大約為6%左右。到2035年,銀發經濟規模将達到30萬億元左右,占GDP比重約10%。

未來10年,銀發經濟涉及面廣、産業鍊長、業态多元,涵蓋一二三産業,孕育着新機遇,也必将催生新領域和新賽道。

新一輪産業結構調整轉型更新之際,銀發經濟剛剛起步,更大規模的市場,足以支撐起巨大發展契機。

發展“銀發經濟”,潑天财富砸向農村,能否承接住?

當下農村,農村的就業人口為2.7億,常住人口達到了4.9億,也是近5億農民的家園。

尤其,農村是天然生态涵養之地,具備先決條件,更是健康養老的最佳場地,而且物美價廉,絕無二選。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唯獨缺少更為強勁的内生發展動力。順勢發展“銀發經濟”,或許是不錯的途徑,更能謀求永續發展的空間。

尤其,人口流動,會出現改革開放45年曆史上非常少見的改變,城市群、都市圈、大城市等延伸區域的農村,會彙集更多人流量,統籌城鄉融合發展,這裡會是切入點,“下沉式養老”對于這個區域的農村來說是機會更是考驗。

這種“潑天财富”砸向這個區域的農村,能否承接得住,關鍵在于當地有沒有敢作為、能作為的村“兩委”幹部具有前瞻性眼光來挑頭幹,以農村集體經濟來參與發展“銀發經濟”,以此分杯羹,精準植入内生發展動力,做大做強鄉村特色産業,進一步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把鄉村經濟這盤水攪活了。

城市老人下鄉養老,不僅成本低,還能反哺農村老人,雙向反哺,才能達到共享政策紅利。

為此,發展“銀發經濟”,也是農村謀求向上發展空間的一次嘗試,能否承接得住,關鍵在于适合落地哪些項目,來撬動“銀發經濟”。

發展“銀發經濟”,農康旅融合是新場景

中國走到了新發展階段,面向億萬老年人及家庭的銀發經濟,正在成為增進民生福祉、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新支點。撬動這個“新支點”,還需精準選對方式,更多地吸取醫療資源以及養老資源下沉鄉村,開啟“下沉式養老”的新天地。

既然,要發展“銀發經濟”,就要從經濟學角度來說,還得立足“農業”,這個“農業”是特色農業,也就是“小農業”,再和康養與休閑旅遊融合,這是産業發展的必然規律,也是延伸産業鍊的擴充途徑,就有了“農康旅”融合的新場景。

“銀發經濟”未來10年30萬億,潑天财富砸向農村,能否承接得住?

“農康旅”融合,通過整合村落的閑置宅基地或村集體建設用地,以及原汁原味的“鄉土”、“民宿”文化,利用目前開展鄉村建設行動、統籌城鄉融合發展為契機,以“五老”(尊老、愛老、養老、樂老、教老)、“三養”(養身、養心、養志)的傳統文化為精髓,通過挖掘當地與健康養老服務相關的資源,通過對這些資源在養老場地中的利用,形成了“生态養老、文化養老、養生養老”等主題性的田園旅居式養老場景,這樣近郊“農康旅”融合綜合體,就成為發展“銀發經濟”的新場景。

不僅如此,還會帶動康養民宿、田園旅居、療養旅居、文化體驗旅居以及依托長壽自然資源旅居等新場景。

發展“銀發經濟”,除了滿足基本需求之外,一定要充分挖掘老年人的養生需求、社交需求和精神需求上未滿足的點,培育養老服務新業态,以此來做精準服務。比如,科技賦能,打造田園智慧養老,形成一套智慧化解決方案。

同時,在城市老人下鄉養老之際,也不能忽視農村老人的基本需求。畢竟,生活在農村的60歲及以上人口有1.2億人,補齊農村養老服務短闆,不僅要提高農村老人的健康素養,還要加強農村老人慢性病管理及衛生服務體系的提升,更要着眼于整個康複治療,這樣才能真正使農村的老年人有一個幸福的晚年。

“銀發經濟”未來10年30萬億,潑天财富砸向農村,能否承接得住?

農村老人福音如何落地變福祉,關鍵在于當地能否順應這一趨勢發展“銀發經濟”,有效解決農村老人的空巢化、獨居化、高齡化,更要凸顯把側重點放在農村老人的“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服務體系的建設上來。

另外,單純依靠幾千萬退休的黨員幹部,或者是國企、事業機關的這一批人,這批人基本上還是鐵飯碗,而且基本上他們的工資水準也是挺高的,鐵飯碗背後是“有錢有閑”,更要以身作則,積極踴躍下鄉養老,反哺農村,足以能夠拉動内需,更有利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雖然,發展“銀發經濟”,涉及民生事業,包括養老助餐、居家助老、社群便民、老年健康、養老照護、老年文體、農村養老等方面的服務。但是,城市退休老年人和農村留守老年人需求不同,農村老年人吃飯問題、就醫問題、養老問題才是重點,而城市退休老年人有錢有閑,需求便多元化,還想着“詩與遠方”,才是支撐“銀發經濟”的消費主力,隻有雙向反哺,才能達到共享政策紅利。

總之,發展“銀發經濟”,正在成為增進民生福祉、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新支點,成為兼顧目前與未來、促進民生事業與養老産業協同發展的新動能,成為在中國式現代化程序中探索具有中國特色應對人口老齡化道路的新支撐。但是,要有一個前提條件,較大人流量來支撐,以及适老化改造,還要特色化、多樣化,或許能夠掘得一桶金。

文 / 李國民 / 跨界融合 - 策劃人 / 三農研究 專注(鄉村建設、文旅、農旅)等項目的前期策劃、規劃設計!

鄉村振興領域,從開發到營運,選項目,抓政策,打市場,盯營運;遊學報名,請來關注“唯美鄉村” 微信公衆平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