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新聞,中國産電動三輪車火熱美國。
這個事看起來很有意思,特别是老外開車那種興奮勁,那種對這種簡單好用公路車的喜歡,我覺得人心是相通的。
如此,對于中醫其實也一樣。無論國内國外,實用主義是基本主義。
三輪車這玩意,在國内太流行了,說實在,這車太實用。而且操作簡單,特别是老人可以做代步車。農民可以當做工具車。城裡上下班,開起來也很舒服。郵政快遞小哥需要它,老人接孩子需要它,搬運東西需要它,養家糊口需要它,街頭小吃需要它,馬路攤子需要它。省電省油,不占地。看看國内繁忙的市場,街道,這玩意很實用。
實用是三輪車的主要特征,這玩意在老外眼裡也是實用。非常簡單,非常友善,而且帶着家人兜風有比敞篷車更加舒服的快感。關鍵是,也是一個新鮮玩意,成本效益還高。
我的了解,人們對生活都有基本的需要,衣食住行,誰都不可能天天生活在奢侈品的環境裡,即使是都市白領,大款老闆,也不可能脫離衣食住行。
那麼,在滿足基本需要方面,就需要基本的物料保障。車輛有簡單的,非機動車。住房有簡單的廉租房。吃飯有簡單的街頭小吃。醫療有簡單的打針吃藥。
健康其實也是如此,這個世界老百姓,絕大部分的醫療需求其實隻是基本的保障。就如同得了新冠一樣,很常見很普通的疾病,需要的是簡單有效的藥物,比如布洛芬。
是以,作為醫學,作為中醫,應該在滿足人民基本需求上下功夫,簡便效廉應該是基本要求。觀察目前,因為市場化投其所好,精準賺錢,形成了各色各樣的特色化中醫藥項目,藥價虛高,中藥吃不起,各種技術服務不斷漲價,這些可能會滿足一部分有錢人的需要,會滿足一些機構的發展,但普通老百姓并不需要,或者需要不了。
有個很明确的思想,中醫依靠的不是富人,不是權貴,中醫存亡在于老百姓,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是以,從美國這個熱衷三蹦子的事,我的感覺,美國人也是人,他們也需要廉價的生活品質。他們也不是都富得流油而不在乎于一切衣食住行的消耗。
看過一個材料,美國人民生病了,住不起醫院,不敢住院,到了實在沒辦法才住院。這個以高額商業醫保為架構的醫療聯合體,人們消費不起,富人可以,窮人不行。而國内,小感冒就住院了。
美國人也期待着廉價醫療,他們知道中醫藥有效,也毫不猶豫選擇治療,他們圖什麼呢?省錢為了生活。這個和咱老百姓是一樣的。但比較意外的是,中醫藥已經開始融入西方醫學圈的時候,國内卻雜音不斷,為什麼呢?因為這些雜音鼓噪者,不是一般的群衆,他們不會照理在基本的需要方面或渴望基本需要方面去思考百姓所需。花的起錢和花不起錢對中醫絕對是不一樣的态度。就如新冠肺炎疫情時期,有些人鼓噪西方2300的藥物,為什麼?因為他們花的起,就比如反對中醫的何院士,方舟子,司馬南等,他們可以選擇高端的服務。而普通老百姓不會做這個選擇,他們甯肯忍着,或者買普通的退燒藥,或者去吃中藥。
其實這就是錢多少的問題,有錢任性,他可以随意而為。有錢人也可以隻關心自己的生活,享受自己滿意的生活品質。
醫療日常化,醫療市場化,絕對是不一樣的方向。但醫療需要立身百姓之本,照理在大衆需求。社會引流,不能跟着商家走,不能跟着炒作走,不能跟着利潤走,要跟着百姓基本需要走。整個社會的和諧,應該定位在基本需求,千萬不能以炒作房子一樣走許家印的路子。是以三蹦子好,普通老百姓用得着。中醫好,老百姓離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