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新闻,中国产电动三轮车火热美国。
这个事看起来很有意思,特别是老外开车那种兴奋劲,那种对这种简单好用公路车的喜欢,我觉得人心是相通的。
如此,对于中医其实也一样。无论国内国外,实用主义是基本主义。
三轮车这玩意,在国内太流行了,说实在,这车太实用。而且操作简单,特别是老人可以做代步车。农民可以当做工具车。城里上下班,开起来也很舒服。邮政快递小哥需要它,老人接孩子需要它,搬运东西需要它,养家糊口需要它,街头小吃需要它,马路摊子需要它。省电省油,不占地。看看国内繁忙的市场,街道,这玩意很实用。
实用是三轮车的主要特征,这玩意在老外眼里也是实用。非常简单,非常方便,而且带着家人兜风有比敞篷车更加舒服的快感。关键是,也是一个新鲜玩意,性价比还高。
我的理解,人们对生活都有基本的需要,衣食住行,谁都不可能天天生活在奢侈品的环境里,即使是都市白领,大款老板,也不可能脱离衣食住行。
那么,在满足基本需要方面,就需要基本的物料保障。车辆有简单的,非机动车。住房有简单的廉租房。吃饭有简单的街头小吃。医疗有简单的打针吃药。
健康其实也是如此,这个世界老百姓,绝大部分的医疗需求其实只是基本的保障。就如同得了新冠一样,很常见很普通的疾病,需要的是简单有效的药物,比如布洛芬。
因此,作为医学,作为中医,应该在满足人民基本需求上下功夫,简便效廉应该是基本要求。观察当前,因为市场化投其所好,精准赚钱,形成了各色各样的特色化中医药项目,药价虚高,中药吃不起,各种技术服务不断涨价,这些可能会满足一部分有钱人的需要,会满足一些机构的发展,但普通老百姓并不需要,或者需要不了。
有个很明确的思想,中医依靠的不是富人,不是权贵,中医存亡在于老百姓,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因此,从美国这个热衷三蹦子的事,我的感觉,美国人也是人,他们也需要廉价的生活品质。他们也不是都富得流油而不在乎于一切衣食住行的消耗。
看过一个材料,美国人民生病了,住不起医院,不敢住院,到了实在没办法才住院。这个以高额商业医保为框架的医疗联合体,人们消费不起,富人可以,穷人不行。而国内,小感冒就住院了。
美国人也期待着廉价医疗,他们知道中医药有效,也毫不犹豫选择治疗,他们图什么呢?省钱为了生活。这个和咱老百姓是一样的。但比较意外的是,中医药已经开始融入西方医学圈的时候,国内却杂音不断,为什么呢?因为这些杂音鼓噪者,不是一般的群众,他们不会照理在基本的需要方面或渴望基本需要方面去思考百姓所需。花的起钱和花不起钱对中医绝对是不一样的态度。就如新冠肺炎疫情时期,有些人鼓噪西方2300的药物,为什么?因为他们花的起,就比如反对中医的何院士,方舟子,司马南等,他们可以选择高端的服务。而普通老百姓不会做这个选择,他们宁肯忍着,或者买普通的退烧药,或者去吃中药。
其实这就是钱多少的问题,有钱任性,他可以随意而为。有钱人也可以只关心自己的生活,享受自己满意的生活品质。
医疗日常化,医疗市场化,绝对是不一样的方向。但医疗需要立身百姓之本,照理在大众需求。社会引流,不能跟着商家走,不能跟着炒作走,不能跟着利润走,要跟着百姓基本需要走。整个社会的和谐,应该定位在基本需求,千万不能以炒作房子一样走许家印的路子。所以三蹦子好,普通老百姓用得着。中医好,老百姓离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