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玩手機,小心把眼睛玩壞了!”
經常聽家長這樣苦口婆心勸說孩子。别說,現實中真有這樣的情況!
14歲的小李(化名)是名國中生,父母工作忙碌經常無暇顧家,于是每天下午放學和周末,寫完作業的小李都擁有一段絕對“自由時光”,窩在沙發上打手機遊戲,有時候甚至通宵熬夜玩。
幾個月前,小李走在放學路上突然發現眼前所有的東西都在“晃動”,仔細盯着東西看還會出現無法聚焦、重影的情況。
小李心知不妙,于是自己“戒”玩手機一周,情況稍好轉,又開始躲在被窩裡悄悄打遊戲。
結果這天早上醒來,不僅頭暈眼花,還發現自己眼睛向内偏斜,變成了“鬥雞眼”!小李吓一跳,以為是自己得了什麼大病,隻能跟父母坦白。
父母急忙帶來浙江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杭州市紅十字會醫院)檢查,排除神經系統病變等情況,經眼科醫生詳細專業的檢查,發現造成小李一系列不适症狀,是一種叫做急性共同性内斜視的眼病。
“孩子的眼部情況已經持續三個月以上,需要馬上手術處理!”
斜弱視專家諸力偉主任醫師跟家長充分溝通之後,在局麻下為小李進行了右眼内直肌後徙術+外直肌縮短術。手術順利,術後小李眼位變正了,複視也消失了,諸力偉主任再三囑咐小李要控制玩手機時間,盡量多戶外運動。
術前
術後六周
什麼是急性共同性内斜視?
當兩隻眼睛不能同時看一個目标時,我們稱之為斜視。
急性共同性内斜視作為斜視的其中一種,主要是指發病較突然,雙眼視軸不平衡,眼位偏斜,同時伴有複視,每個方向的斜視度大緻相等,眼球運動良好,眼外肌無麻痹及檢查無明顯器質性神經系統病變的一種特殊類型的内斜視。
諸力偉主任說,這種内斜視常常有誘因,比如長時間的近距離用眼、屈光不正但未給予矯正、有遮蓋單眼或單眼的視力下降等,也有些是神經系統疾病引起的。
如何治療急性共同性内斜視?
治療急性共同性内斜視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手術矯正,另一種是非手術矯正。
諸力偉主任提到,初發的急性共同性内斜視,如果度數較小的患者,首先需要糾正自己錯誤的用眼習慣,同時選擇佩戴三棱鏡及視功能訓練消除複視、改善眩暈疲勞等症狀。
而斜視比較嚴重的,則需要通過手術來調整眼部肌肉,使斜視的眼位恢複正常。
近年來,急性共同性内斜視患者人數上升,且呈年輕化趨勢。杭州市紅十字會醫院諸力偉主任最後特别提醒:
1.養成科學用眼習慣,避免長時間近距離用眼;
2.在使用電子産品時更要做到張弛有度,注意休息。
來源:杭州日報綜合健康杭州、西湖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