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蔡甯武/文 拜谒張良、白居易故裡和歐陽修、三蘇墳墓記

作者:怡情之頁

去年歲末,利用冬日晴好機會,我和姚晖、喬新賢及陳偉芳、索宏偉二女士,到鄭州、許昌、平頂山三地旅遊,專程拜谒了張良.白居易故裡和歐陽修陵園、三蘇墳,和這些千古名人對話,受益匪淺啊!

蔡甯武/文 拜谒張良、白居易故裡和歐陽修、三蘇墳墓記
蔡甯武/文 拜谒張良、白居易故裡和歐陽修、三蘇墳墓記

平頂山市的郏縣,作為一座千年古縣,雖沒有為中華民族貢獻“車同軌,書同文”的李斯,卻有着“年輕時鐵錘擊赢政,中年時才智獻漢王,功成名顯時善其身”的千古第一謀士張良故裡的聲譽。張良故裡究竟在哪裡,曆史上争議頗多,而郏縣李口鎮張店村一塊“諸葛亮拜谒碑”的出現,無疑佐證了張良故裡就在于此。公元200年,諸葛亮還是青蔥少年,從山東前往南陽投親,在與郏縣相鄰的禹州,他認識了徐庶(徐庶,字元直,禹州人,《三國演義》中“徐庶走馬薦諸葛”,歇後語“徐庶進曹營一一一言不發”,言及的就是此人。)兩人相見悢晚,徹夜長談,并決定一起前往郏縣李口鎮張店村,拜谒張良故裡。那時,諸葛亮還沒有“功蓋分三國,名成八陳圖”,隻是留下了“諸葛亮留候祠銘碑”文:“亮攜元直,建安六年春,踏賢宗,觀地勢不嚴,然清淨秀逸,乃龍鳳寶地。拜留候,仰其象不威,然運籌帷幄,決勝千裡,成帝王之師。吾輩歎之,敬之,效之”。

蔡甯武/文 拜谒張良、白居易故裡和歐陽修、三蘇墳墓記

白居易故裡位于鄭州市新鄭市(縣)城關鄉東郭寺村。白居易祖父白锽,作過鄭州鞏義縣令,熱愛鄭州新鄭風土,遂遷徙于東郭宅。白居易降生于東郭寺,在新鄭度過了童年。白居易(772年一846年),字樂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今山西),華州下邽(今陝西渭南)人,生于河南鄭州新鄭東郭寺村。唐代現實主義詩人,是唐代三大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之一。唐貞元十六年(800年)進士及第,與元稹同時考中“書判拔萃科”,授秘書省校書朗。曆任進士考官、集賢校理、授翰林學士、做過江州司馬、杭州刺史、蘇州刺史、刑部侍朗,846年8月去世,贈尚書右仆射。現存詩歌3000首,提倡“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發起者、倡導者,他說“為君、為臣、為民、為物、為事而作,不為文而作也”(新樂府序)。著名代表作《琵琶行》、《長悢歌》。“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幾處早莺争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錢塘湖春行)”等名句千古流傳。

蔡甯武/文 拜谒張良、白居易故裡和歐陽修、三蘇墳墓記

歐陽修墓園,在新鄭辛店鎮歐陽寺村。歐陽修是北宋傑出的文學家、史學家和政治家,與韓愈、柳宗元、蘇轼并稱為“千古文章四大家”,和韓愈、柳宗元、蘇轼、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被稱為“唐宋散文八大家”。歐陽修(1007年一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漢族,廬陵(今湖南)人,一代文宗,古文運動的領袖,宗熙宗1072年卒于穎州(今安徽阜陽)私邸,享年66歲,贈太子太師,溢文忠,追封兖國公。宋神宗熙甯六年(1075年)被賜葬于此地後,他的兒、孫墓群也相繼葬于此,逐漸形成了歐陽修的家族墓群。因歐陽修墓園前欶建的寺院,稱歐陽寺,故村以寺而得名。歐陽修的散文風格高雅,表達深思熟慮,清晰明了。代表作有《醉翁亭記》、《豐樂亭記》、《秋聲賦》、《賣油翁記》、《伶官傳序》等;詩詞方面也有不少佳句傳世:《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生查子.元夕》、《浪淘沙.把酒祝東風》、《采桑子.群芳過後西湖好》等等。

蔡甯武/文 拜谒張良、白居易故裡和歐陽修、三蘇墳墓記

三蘇墳,位于河南省平頂山市郏縣城西27公裡處的小峨嵋山東麓茨芭鎮蘇墳村東南隅。背嵩陽,面汝水,山川秀麗,風景宜人。宋時有規定,文武大臣死後葬地在京畿五百裡内,蘇轼死後,其子蘇邁、蘇迨、蘇過均随蘇轍居住在許昌,元代時一名官員決定将三蘇墓合并,于是就形成了今天的三墳墓。蘇墳為曆代文人墨客所景仰,留下許多珍貴史料,1956年即為省重點文物保護機關,2006年被定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機關。

蔡甯武/文 拜谒張良、白居易故裡和歐陽修、三蘇墳墓記

三蘇墳是指蘇洵、蘇轼和蘇轍的墓地。蘇洵是蘇轼、蘇轍的父親,蘇轼和蘇轍是親兄弟。三人在北宋文壇上都很有成就,在唐宋八大家中占有三席。蘇洵(1009年一1066年)大器晚成,27歲發奮讀書,不久考中進士,以縱論散文見長(《六國說》);蘇轼(1037一1101年)和蘇轍(1039一1112年)2人同時考中進士。蘇轼,号東坡居士,是中國有名的詞人、詩人和散文大家,詞風豪放不羁,傳世名作數不勝數,詩2300多首,詞和散文340餘篇。蘇轍在文學上也很有成就(詩詞1189首),但官場上作為更大,曾官至宰相。清張鵬翮有聯曰“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形容貼切形象。

蔡甯武/文 拜谒張良、白居易故裡和歐陽修、三蘇墳墓記
蔡甯武/文 拜谒張良、白居易故裡和歐陽修、三蘇墳墓記
蔡甯武/文 拜谒張良、白居易故裡和歐陽修、三蘇墳墓記

三蘇墳座北朝南,占地面積14800平方米。院内古樸雅緻,幽靜肅穆。門前神道兩旁四株古柏,蒼翠挺拔,遮天蓋地,青幽森然。雕工精細的望柱、石馬、石羊、石虎、石人分列左右,儀仗嚴整。入院,迎面一座高3.25米,寬3.54米的紅石牌坊,“青山玉瘗”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镌刻于坊楣中。枋柱陰刻蘇東坡“是處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獨傷神”的詩句,诠釋了蘇氏三墳埋在此地的一個理由(另一個理由是此地形如四川眉山,且蘇洵、蘇轍也在此地作過官)。三蘇墓自東北向西南依次排列為:宋東坡蘇子瞻先生墓,宋老泉蘇先生墓,宋颍濱子由蘇先生墓,墳院内有588棵古柏,柏香撲鼻,滿園肅穆,遊人入園,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蔡甯武/文 拜谒張良、白居易故裡和歐陽修、三蘇墳墓記
蔡甯武/文 拜谒張良、白居易故裡和歐陽修、三蘇墳墓記
蔡甯武/文 拜谒張良、白居易故裡和歐陽修、三蘇墳墓記

讀千卷書,不如行萬裡路,知與行的結合,永遠是豐富閱曆的最佳選擇。遊張良、白居易故裡,拜谒歐陽修墓園、三蘇墳,焚香奠酒,懷古思幽,觀古聯,賞文詞,看書法,進古寺,欣修竹茂林,了卻心願矣!回望處,無論是張良、白居易故裡,還是歐陽修墓園、三蘇墳,當地人竭盡全力搞文化旅遊,可圈可點!想想宜陽這幾年的旅遊開發,真真有點汗顔,應景、人造的不少,含有文化品位的不多,不是宜陽沒文化、沒名人,而是挖掘深度不夠,充分綜合利用方面尚待完善,若此,宜陽的旅遊也肯定會有一個大的改觀。管窺之見,有感而發,僅此而矣也!

(2024年1月19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