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兩極分化,中産陷落

兩極分化,中産陷落

兩極分化,中産陷落

這是時代的特質,也是未來最大的經濟乃至社會特征,沒有之一。

兩極分化,意味着一邊是消費更新,一邊是消費降級,這象征着未來宏觀經濟的走勢,也意味着傳統市場經濟中的三類人,正在被重塑。

它們分别是富裕群體、中産群體、以及低收入群體。

如今,這三類群體呈現一個更大的分化,宏觀經濟增長的放緩在此刻展現的淋漓盡緻,富裕群體由于有更好的現金流和資産配置設定,在面對經濟增長放緩,往往有着更強的抵禦能力。

反過來,中産階級在2019年達到峰值,大陸月收入5000以上的人數在那一年突破7000萬人,這被一些商業平台公司看作是消費更新的絕佳趨勢,但随後幾年形勢急轉直下,外部和内部交織的風險和不确定性,加劇了大陸消費環境的惡化。

富裕群體變得保守了,中産群體則面臨更大的風險,收入下滑、房地産資産價格縮水,這些都進一步拉低了人們的消費預期,連帶着,宏觀消費的不景氣,導緻更多人就業困難、最終低收入群體承擔整個宏觀經濟周期的最大惡果。

于是,兩極分化,中産陷落成為了如今的果,卻不是今天的因。

兩極分化,中産陷落

事實上,早在2018年,消費更新和降級就已經在同步發生,這不是近年來才出現的現象,而是早有迹可循。

要想看懂中國經濟,2018年或許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那一年,特朗普發動的貿易摩擦初見端倪,外部環境的變化開始出現,進出口貿易也是在那一年開始出現趨勢,外貿的減少拉低了制造業勞工的就業困境,企業訂單縮減、外資投資減少,同步發生。

這直接導緻的結果,就是收入下滑、消費減少,普通人感受錢更難賺了。

2018年,涪陵榨菜收入和利潤齊漲,以及友善面銷售收入五年來首次止跌回升,這些都在當年被看作是消費降級的例子。

更有甚者,沒有品牌的衛生巾那一年在某電商平台爆火,也扯下了大陸居民普遍收入依然偏低的遮羞布。

反過來,少數富裕群體依然具備極大的消費能力。

那一年,定價80萬左右的豐田商務車埃爾法需要加價30-40萬才能提車,工作日的傍晚,陸家嘴國金中心底層的奢侈品店依然聚集着排隊入場的顧客。

兩極分化,從2018年演化到今天,已經成為了越來越重要的一個符号甚至是意義,深入人心。

消費不僅僅是一個人對GDP做了多少貢獻,消費更是整個商業社會的驅動力;一個人的消費就是另一個人的收入,而所謂的經濟增長,其實就是數以萬億計交易的總和。

而現在,收入上的進一步分化,已經導緻了嚴重的消費降級潮。

兩極分化,中産陷落

何謂兩極分化?

按照2019年中金公司的資料,大陸月入2萬元以上的群體隻有70萬人,他們是妥妥的富裕群體,到今天為止,月收入在1萬元以上的人數,大陸依然隻有800多萬一點,這個數字對比龐大14億人口的基數,兩者相差異常懸殊。

這個資料的真實性毫無疑問,前幾天白岩松所說的大陸有4億人口已經邁入“中等收入群體”,依照的也是上圖中的資料,即大陸月收入在3000以上的人口有4億人,而這4億人,就是妥妥的中等收入群體。

什麼是兩極分化?

如果以中産和富裕的标準來看,大陸月收入在一萬元以上的人口有800多萬,這800多萬人可以說是富裕群體,橫向對比的人口基數則是14億。

大陸中産群體,指的是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這個數字人口在7000萬左右,這是中産群體。

而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有多少人呢?

答案是13億人口。

13億人口,是什麼概念?即便把這13億人口單獨剔除出去,那依然也是一個世界第二人口大國。

這意味着,到今天為止,大陸依然有13億人口月收入不足700美元。

一個經濟體長期來看,經濟增長無非就是有人花更多錢,而不是存更多錢,但在鐵一般的收入資料面前,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大陸的居民配置設定收入,依然存在着巨大的壓力,而這一壓力在過去經濟高速增長的時候,并不突出。

但經濟增長一旦放緩,問題便随之暴露出來,更多人的低收入,遇到宏觀經濟的信心喪失,人們會變得空前保守,而不是樂觀消費。

兩極分化,中産陷落

根據統計局的資料來看,去年大陸12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下滑0.3%,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指數(PPI)也同比下滑2.7%,這一資料已經說明經濟複蘇之下的通縮壓力依然客觀存在。

為什麼會有通縮壓力?

兩極分化,中産陷落,或許就是原因,但顯然又不是源頭。

未來的重點之一,就是必須要提高低收入群體的收入配置設定,以及壯大中産群體。

原因其實很簡單,富裕群體哪怕再有錢,但他們的消費能力是有限的,一個人再有錢,一天也隻能喝兩瓶紅酒,最多吃四頓飯,再多一點他也消耗不了。

一個社會的經濟增長邏輯,不是要讓少數人越來越富有,而是必須要保障大多數人越來越富有,一個健康可持續發展的社會,一定是橄榄型社會,而不是金字塔型,這是收入模型的不同導緻的經濟抗壓不同。

說到底,我們的脆弱性就在于此,嚴重依賴個人收入,缺乏相對健全的社會保障體系,這就導緻一旦遇上宏觀經濟需要承壓,13億人口月收入低于5000,幾乎沒有承壓的能力,有心無力。

從宏觀上來看,從1980年到2010年,這三十年是中美蜜月期,也是大陸經濟高速增長的騰飛期,在這三十年時間裡,每年大陸經濟增長都在10%的高位,如此三十年,按理來說應該創造了巨量的财富,但事實上大陸依然有着大量的低收入群體,就連月入3000以上,都能夠成為中等收入群體,原因在哪裡?

有可能需要的反思是,這三十年時間裡創造的經濟效益陷入了沉餘之中。

經濟學家陳志武就曾說過,任何一個經濟體,如果國民經濟以平均超過10%的速度增長三十年,所創造的天量财富,足以使全體人過上富足的生活。

但我們很明顯看到,過去三十年創造的天量财富,似乎并不在民間。

經濟效益去了哪裡,這本身就是一個問題。

兩極分化,中産陷落

過去我們談到紅利,談的都是人口紅利和市場紅利,但本質上,經濟的最終紅利一定是消費的紅利,是藏富于民的紅利。

過去幾十年的經濟高速增長,的确将人口紅利和市場紅利發揮的淋漓盡緻,但由于缺乏消費紅利,此時此刻随着人口紅利和市場紅利的進一步消耗殆盡,消費如果不能反哺市場,那麼長期的經濟增長就會有遭遇斷流的可能性。

靠投資和基建,靠賣房的确可以在短期内拉動經濟回升,甚至帶來經濟的高速增長,但過去這兩條路我們都已經走的差不多了,賣房消耗了70後和80後儲蓄多年的财富,基建也拉動了各地的基建市場不斷飽和,這兩條路已然沒有太多的空間繼續走下去。

未來,如果個人的消費無法拉動宏觀經濟增長的大盤,那麼不确定性的預期,恐怕還會持續存在。

因而,接下來的重點其實就是如何優化改善收入配置設定的機制,把市場和人口的紅利回饋給個體,回饋給普通人,進一步優化交易中的沉餘和交易成本,縮短并降低行政成本,盡可能降本增效,将紅利回報給民營,而不是其他。

我想,這是決定兩極分化,中産陷落這一趨勢是繼續還是終止的關鍵點。

這其中的阻力自不必多說,但古有關羽剔骨療傷,今有引入市場經濟,阻力都是克服過來的,前提條件是我們要着眼看到克服阻力之後的優勢,而不是僅僅看到阻力的困難。

信心不僅僅在于嘴裡喊出信心二字,信心更重要的展現是兜裡有多少資産,錢包裡有多少錢,這不僅僅是一個人最大的信心,同時也是他做決策時的底氣。

一旦兜裡沒錢,錢包裡空空如也,消費的信心、企業家的投資擴産,也就無從談起。

end.

作者:羅sir,新青年的職場内參。關心事物發展背後的邏輯,樂觀的悲觀主義者。關注我,把知識磨碎了給你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