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哪裡是真正的遼國首都

作者:山與海真人

契丹人的首都較為複雜,既有古代東北民族的特征,又有中原漢人的特色。契丹遼國雖然有五個京城,但他們的皇帝一般不在一個地方長住,還有行宮、“斡魯朶”、“捺缽”等。可以說,遼國皇帝在那裡,那裡就是首都。

遼國皇帝不是漫天随意地居住和辦公,主要是在“捺缽”、行宮,及五個京城或“斡魯朶”中,特别是上京臨潢府中居住和辦公。國家的所屬中央政府機構也多在五個京城中,但也有的機構,如:管财政的中央機構主要是在臨潢府的長春州等地方。

查閱《遼史》和《契丹史志》等史料:

五京

《遼史·地理志》中載:

上京臨潢府,神冊3年(公元918年),遼太詛建皇都。天顯13年(公元938年),遼太宗改皇都城為上京臨潢府。遼國重要皇庭的宮殿都在上京,如:開皇殿、安德殿、五鸾殿、宣政殿等重要國事議政大廳。另外,臨潢府所屬的祖州有聖踨殿、明殿、玉殿、兩明殿、西樓,懷州有清涼殿,儀坤州有儀甯殿,及慶州、降聖州等都有很多宮殿。遼國兩個主要的大王府,管軍的北院大王府和管民的南院大王府在上京,主要國家管理機構和國子監及全國最大的國際市場、寺院等也在上京,還有後宮宅院、绫錦院、内省司、麴院、贍院、省司二倉、八作司等都在上京。應該說,上京臨潢府,肯定地承擔着遼國首都的大多國家職能。

東京遼陽府,遼太宗建。原屬渤海國,歸遼後,先名“東平郡”,天顯三年(公元928年)改為南京,天顯十三年(公元938年)改為東京。“大内建二殿,不置宮嫔,唯以内省使副、判官守之。”内城有:太平殿、有留守衙、戶部司、軍巡院等。外城也稱漢城,有南北大互市,多個有名的寺院和道觀,及各種作坊等。另外,乾州有凝神殿、菆塗殿,顯州有人皇王、遼世宗禦容殿等。

南京析津府,遼太宗會同元年(公元938年),晉石敬瑭割幽雲十六州謝遼國。幽州,又曰燕京。“大内在西南隅,皇城内有主廟、有景宗、聖宗禦容殿二,有燕角樓、坊市、廨舍、寺觀、毬場等,“蓋不勝書”。也有議政宮殿及涼殿等,與南方宋朝太近,不可能對國家做出更多管理職能和首都作用。

中京大定府,遼統和25年(公元1007年),遼聖宗建。“皇城中有祖廟,景宗、承天皇後(聖宗父母)禦容殿”,有會安殿。大同驿以接待南方宋使,朝天驿接待新羅使來賓舘待夏使等 。道宗清甯六年(公元1060年),置國子監。其中興中府号曰和龍宮,是古孤竹國故地。應該說,中京大定府承擔了一部分國家職能;但其作用,也隻能是在遼國整個發展過程的中期以後。

西京大同府,遼太祖時(公元925年),後唐感謝遼國幫助,以其地賄賂遼國;但因事故,遼國當時并未接手。此地舊時是元魏的故都平城,存留殿宇多處;唐改雲州,太宗時得晉主石敬瑭貢獻。于重熙十三年(公元1044年),遼升雲州為西京大同府。“遼既建都,用為重地,非親王不得主之。”有華嚴寺、天王寺、奉安諸帝石像、銅像,及留守司衙等。

遼國,地理位置是東西長,南北窄,國家重心偏于東部,皇帝的運動也偏于中部和東部。皇帝行、住、辦公、遊獵等駐地都有宮寝,有宮殿,有行宮。五個京城中的宮殿,自不必說;全國多處的行宮都是為皇帝行軍、遊獵時間用,主要州城和陵寝的宮殿用主辦儀式等方面用。總之,都是為皇帝而建,為皇室而用。主要形式如下:

斡魯朵

《遼史·宮衛志》中載:“遼國之法:天子踐位置宮衛”,在契丹語中,“宮曰斡魯朵”。每個皇帝都有顯示自己實力和權威的宮衛,有自己的親兵護衛。這樣的宮與其他宮不同,是皇帝的标志,稱謂斡魯朵。

皇帝

宮名

斡魯朵

斡魯朵地點

皇帝陵寝

斡魯朵名解

太祖

弘義宮

算斡魯朵

臨潢府

祖州東南20裡

算-心腹

應天皇後

長甯宮

薄速盌斡魯朵

灤河旁高州

龍化州東100裡

薄速盌-興隆

太宗

永興宮

國阿辇斡魯朵

遊古河側

懷州南30裡

國阿辇-收國

世宗

積慶宮

耶魯盌斡魯朵

土河東

長甯宮北

耶魯盌-興盛

穆宗

延昌宮

奪裡本斡魯朵

乣雅裡山南

上京懷州

奪裡本-讨平

景宗

彰愍宮

監母斡魯朵

合魯河

祖州南

監母-遺留

承天皇後

崇德宮

孤隐斡魯朵

土河東

祔景宗

孤隐-玉

聖宗

興聖宮

女古斡魯朵

女混活直

慶州南安黑山

女古-金

興宗

延慶宮

窩笃盌斡魯朵

灤河旁高州西

慶州

窩笃盌-孳息

道宗

太和宮

阿思斡魯朵

好水泺

慶州

阿思-寬大

天祚帝

永昌宮

阿魯盌斡魯朵

阿魯盌-輔祐

因應天皇後和承天皇後都曾攝政,是以都在皇帝列中。此外,還有耶律李胡因受賜孝文皇太帝,是以也建有敦睦宮,赤寔得本(-孝心)斡魯朵。

捺缽

捺缽屬于行營,專為皇帝服務。《遼史·營衛志二》載:“四時各有行在之所,謂之‘捺缽’。”

名稱

地 點

有關說明

春捺缽

長春州東北35裡

皇帝正月上旬起牙帳,約60日方至。天鵝未至,卓帳冰上,鑿冰取魚,從事弋獵。

鴨子河泺

夏捺缽

無常所

吐兒山、饅頭山、子河及黑山避暑、遊獵。4月中旬起牙帳,6月上旬至。與北南臣僚議國事,7月中旬乃去。

多在吐兒山

秋捺缽

永州西北50裡

七月中旬自納涼處起牙帳,入山射鹿及虎。每歲車駕至,皇族而下分布泺水側,灑鹽,射鹿。

伏虎林

冬捺缽

永州東南30裡

其地饒沙,冬月稍暖,牙帳多于此坐冬,與北南大臣會議國事,時出校獵講武,兼受南宋及諸國禮貢。

廣平澱——本名白馬澱

另外還有行宮,與捺缽和斡魯朵不同,是皇帝臨時的住所:

東樓

遼太祖于龍化州(約在現遼甯省彰武、新民、鐵嶺範圍内)建,此地距春捺缽不遠。天祐元年,又增修東城,頗為壯觀。天顯元年(公元926年),遼太祖故于東樓。

西樓

遼太祖經常在遼祖州(約現内蒙巴林右旗至巴彥烏拉一帶)那個地方進行秋獵活動,是以在此地建起西樓。祖州城的東門,名曰“望京”。從西樓和望京和名稱看,說明契丹人心中的“京”,還是上京臨潢府。

南樓

南樓在遼永州義豐縣的東北方向(約内蒙奈漫旗一帶),永州位于潢河和土河交彙的木葉山處。這裡是契丹人關于騎青牛的仙女和騎白馬的神童相遇之地,從此他們繁育了後代的契丹人。

北樓及其他多處行宮。

以上五京、斡魯朵、捺缽、行宮等,都是為契丹遼國皇帝設定的駐地。真正的遼國首都,應該包括這些全部内容的總合。五京、斡魯朵、捺缽、各個行宮,都是遼國“首都”的内容。這一點突出了遼國土地都是皇帝所有的特權,似乎皇帝的宮殿遍天下。遼皇掌握着遼國,遼國的一切由遼皇決定。遼國首都在哪?也應該由皇帝在哪裡來決定。

遼國宮殿多,是由遼國皇帝的生活習慣所決定。遼皇每年多數時間都在全國各地不同地點,他們不安分于住在一個地方不動,運動是他們的習慣。這點與遠古黃帝的習慣相同,不像後世漢人皇帝那樣“安分守己”。這一點,肯定決定了他們首都的形式和位置。

下面,再看看遼國皇帝的主要行蹤,應該能分析出遼國首都的真實本質:

《遼史·本紀》載:

太祖在天祐元年(公元907年),“元年春正月庚寅,命有司設壇于如迂王集會堝,燔柴告天,繼皇帝位。”還說:“二年春正月癸酉塑,禦正殿受百官及諸國使朝。”

如迂王集會堝,地名,在遼龍化州東側(約在現遼甯鐵嶺一帶)。遼太祖在這個地方設壇,并燒柴報告上天,正式繼皇帝位。說明此時,遼國還沒有正式确定自己的首都。過一年後的春天,才在正殿接受百官和諸國使臣的朝拜。但這個“正殿”在什麼地方?估計,應該是在他們的“春捺缽”(現長春到松花江北流段間),或行宮“東樓”(龍化州的東側)。龍化州,是契丹人先祖奇首可汗生活和故去的地方,是契丹人心中的聖地,被稱為“龍庭”。

這是在龍化州的地方所做的事,這裡是聖地,也是遼太祖經常去的地方。

史典又說:“神冊元年春二月丙戌塑,上在龍化州,疊烈部夷離堇耶律曷魯等率百僚請上尊号,三表乃允。丙申,群臣及諸屬國築壇州東,上尊号曰大聖大明天皇帝,後曰應天大明地皇後。大赦,建元神冊。初,在奉聖州阙地為壇,得金鈴,因名其地曰金鈴崗。壇側滿林曰冊聖林,并建金鈴閣。”

其後說:神冊三年二月,“癸亥,城皇都”。此時尚無“五京”或京城之說。“皇都”,應該是遼太祖本想以此地(遼太宗時,以此地為上京臨潢府,既現内蒙巴林左旗到阿魯科爾沁旗一帶)設為遼國首都。此後,契丹國的都城應該就是在“皇都”城,既上京臨潢府的前身。遼太祖于天顯元年七月,行軍時崩于東樓,葬于上京臨潢府的祖州,曰祖陵。

應天皇後攝軍國事一年多後,既天顯二年十一月,遼皇太子人皇王耶律倍,代領群臣請太後讓二弟繼皇位。

遼太宗是遼太祖二子,名耶建德光,是天下兵馬大元帥。德光于當日即皇帝位,是為遼太宗。第二天,遼太宗在祖州“谒太祖廟”。三天後,在祖州“行柴冊禮”,宣布正式繼位。兩天後,還皇都,“群臣上尊号曰嗣聖皇帝”。天顯三年十月,禦五鸾殿受群臣和諸國大使朝賀。十二月,遼太宗将人皇王東丹國的東平郡(現遼甯省遼陽市)改為遼國的南京。天顯五年,“冊皇弟李胡為壽昌皇太弟(?)兼天下兵馬大元帥。十一月,人皇王耶律倍從海路去唐朝。天顯十三年(公元938年)十一月,遼太宗在皇都,改元會同。晉石敬瑭為感謝遼出兵幫助并冊封他為晉皇,獻幽雲十六州以賀。改皇都為上京,改南京為東京(現遼甯遼陽),升幽州(燕京)為南京。升北南二院及乙室夷離堇(主管兵馬政事的官)為大王。大同元年(公元947年)二月,建國号“大遼”,改元大同。四月,太宗崩于栾城,葬于上京臨潢府的懷州鳳山,曰懷陵。

遼世宗迎梓宮(皇帝棺木)于鎮陽,在柩前繼位。因世宗是人皇王的兒子,太後、李胡不豫,興兵阻礙雖有風波,各罷兵趨上京。九月,于懷州“行柴冊禮”,群臣上尊号曰天授皇帝,改元天祿。天祿五年九月,遼太祖弟安端的兒子察割,乘皇帝醉酒弑殺,遼世宗死于西京大同府歸化州祥古山行宮。應曆元年(公元951年)葬東京遼陽府的顯州西山,曰顯陵。地處醫巫闾山,有人皇王墓地。

遼穆宗于世宗崩後四天,在歸化州繼皇帝位,群臣上尊号曰天順皇帝,改元應曆。第二天到南京,用漢禮舉辦葬事,漢、周、南唐都來吊唁。應曆二年(公元952年 )九月,祭天。穆宗是太宗耶律德光長子,但荒耽嗜酒,酷刑虐待,畋獵無厭,枉殺不已。應曆十九年(公元969年)二月,在懷州獵熊,在行宮酒醉,被近侍小哥、花哥、辛古等六侍者弑殺。葬上京臨潢府的懷州,曰懷陵。

遼景宗是世宗二子,聞穆宗崩,自上京夜馳懷州,黎明至。群臣勸進,景宗柩前繼位,百官上尊号曰天贊皇帝,改元保甯。三月,回上京。十一月,“行柴冊禮”,祠木葉山。保甯二年四月,至東京,緻奠讓國皇帝耶律倍和世宗皇帝。保甯六年,正月幸南京,直到十一月返上京。乾亨四年(公元982年)九月,在歸化州祥古山狩獵,身體不豫。八天後,崩于焦山,年35歲。葬于東京遼陽府的乾州,曰乾陵。

遼聖宗是景宗長子,時年十二歲,柩前繼位,母蕭太後燕燕奉旨攝政。十月,小皇帝和母後開始臨朝。景宗靈柩停于乾陵菆塗殿。第二年二月,景宗靈柩下葬乾陵,以近侍朗和伶人撻魯殉葬。六月,回到上京。在上京,皇帝率群臣上皇太後尊号曰承天皇太後,群臣上皇帝尊号曰天輔皇帝,改元為統和元年(公元983年)。四年三至七月,在雄州道和雁門道兩路與宋朝大戰,勝績。八月,破女真兵。五年四月,在南京,尊皇太後為睿德神略應運啟化承天太後。統和二十二年(公元1004年)十二月,皇帝和蕭太後在澶淵與宋朝大戰,逼迫宋朝派大臣李繼昌來和談,與遼國簽定《澶淵之盟》。規定:宋皇以遼蕭太後為叔母,每年向遼貢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從此,開創了宋遼和平相處一百多年的時期。統和二十五年(公元1007年)正月,建遼國的中京大定府。翌年五月建成,十月,皇太後和皇帝幸中京,十二月返上京。二十七年(公元1009後)十一月,遼聖宗“行柴冊禮”,獨自親政,以告上天。十二月,皇太後南巡,崩于行宮。七天後,到中京大定府。二十八年正月,奉皇太後梓宮到乾陵菆塗殿。宋、夏、高麗等國都派使臣前來吊祭,四月葬皇太後于乾陵。

遼聖宗于統和二十八年(公元1010年),自東京遼陽府伐高麗。統和三十年十二月(公元1012年),改元開泰。開泰十年(公元1021年),改元太平。太平十一年(公元1031年)六月,崩于大福河北面的行宮中。葬慶州、慶陵。

遼興宗是聖宗皇帝的長子,太平十一年(公元1031年)六月,繼位于聖宗皇帝樞前,奉聖宗梓宮殡于永安山太平殿。改元景福,大赦。 七月,皇太後及族人、外國使者、大臣臨太平殿吊唁。八月,遷聖宗梓宮于乾陵菆塗殿。十一月,皇帝率文武百官在菆塗殿祭奠。十二月,葬梓宮于慶陵。興宗不親政,皇太後聽政。翌年(1032年)春,皇太後禦正殿受群臣朝賀。三月,皇太後誣興宗的養母齊天太後有罪,并派人到上京弑殺。十一月,尊皇太後為法天應運仁德章聖皇太後,上皇帝尊号曰文武仁聖昭孝皇帝,改元重熙。三年(公元1034年)五月,皇太後還政于皇帝,自己躬守慶陵。七月,皇帝開始親政。十一月,在白嶺“行柴冊禮”。四年,改南京總管府為元帥府。五年,加修南京宮阙府署。十月,幸南京。十三年(公元1044年)六月,翰林都林牙耶律庶成等編集國朝前世事績。十一月,改雲州為西京大同府,遼五京備矣。重熙二十四年(公元1055年)七月,從秋山到南崖的北峪途中生病;八月,崩于行宮,葬慶陵。

遼道宗是興宗長子,二十四年秋八月,于柩前繼位,改元清甯。十一月,興宗皇帝在慶陵下葬。同年,在臨潢府懷州的清涼殿放進士44人,清甯八年,也在清涼殿放進士九十三人。十一年(公元1065年)正月,改元鹹雍。鹹雍八年(公元1072年)三月,春州、泰州、甯江州共三千人受足戒為僧尼。十一年(公元1075年)春,改元大康。三年四月,泛舟黑龍江。五月,日子有黑子。四年夏四月,高麗想要鴨渌江東的地方,皇帝下诏“不許”。十一年(公元1085年),改元大安。七年(公元1091年)三月,駐跸黑龍江。十一年(公元1095年)正月,改元壽隆。六年十二月,皇帝在上京有疾病,于七年(公元1101年)正月,經春州抵黃龍府所轄的地方,禦清風殿受百官及諸國使臣賀。第二天到混同江(現松花江),十二天後,崩于行宮。遼道宗經常到松花江巡視,兩次到黑龍江。是遼國皇帝中,走得最遠的一個。葬慶陵。

天祚皇帝,是道宗的孫子,奉遺诏即皇帝位。天祚皇帝繼位于樞前,二月改元,乾統。六月,葬道宗于慶陵。十月,上故皇考(故皇太子)為大孝順聖皇帝,故皇妣曰貞順皇後。這一年,生女真節度使楊割故亡,兄子烏雅束(阿骨打兄)繼位。十一年(公元1111年)春正月,改元天慶。生女真烏雅束故,阿骨打繼。天慶二年正月,天祚皇帝如混同江釣魚,界外千裡内部族、屬國的頭人都來朝見。天祚皇帝讓頭人們在頭魚宴上跳舞祝興,唯阿骨打無視成命拒不跳舞。天祚暗囑樞密使蕭奉先,托以邊事除掉 阿骨打。蕭奉先說:“麄人不知禮義,無大過而殺之,恐傷向化之心。假有異志,又何能為?”作罷。阿骨打回去後,疑遼國皇帝懷疑自己有異志,開始準備兵力,拼周邊部族。四年(公元1114年)初,女真人正式起兵叛遼。天祚帝尚在春州釣魚,不以為是。七月,女真在甯江州打敗遼軍,十月,女真兵偷渡松花江(北流段),遼守軍言:“戰則死而無功,退則生而無罪”,無鬥志的遼軍望風奔散。十二月,鹹州、祥州、賓州、鐵骊、兀惹等都叛入女真。過一年九月,女真攻陷黃龍府。六年,女真攻占原渤海國全境。七年,開始西向,首先劍指長春州、泰州等地。如風卷殘雲般直向遼上京。天祚皇帝不思危難,從八月到九月,仍在狨期那裡山和辋子山狩獵。年内,阿骨打即皇帝位,建立元天輔,國号金。八年,金遼議和。金為求封冊,遼為求殘喘。遼答應封冊女真為金,要求金以兄稱遼。九年七月,天祚獵于南山東。十年(公元11220年)四月,狩獵于胡土白山。五月,金主親攻遼國上京,天祚皇帝出逃。十一年(公元1121年),遼國改元保大。七月,天祚皇帝獵于是炭山。二年正月,金克中京。四月,金取西京。十二月,撫定南京。保大五年二月,出逃的天祚皇帝至應州新城東60裡,被金人完顔婁室等人俘獲。八月癸卯,遼天祚帝被押至金國。三天後,金國皇帝降天祚皇帝為海濱王。後,天祚帝病死于金國。于金皇統五年(公元1145年),葬金國廣甯府闾陽縣乾陵傍。

以上所有遼國皇帝的行蹤,遼皇繼位和崩殂都不在五京或斡魯朵。一年之中的時間多數不在五京或斡魯朵,很少在京城。遼皇議政和接待時間不多,有時打仗,多時狩獵、釣魚、遊幸。如天祚皇帝,前方戰事吃緊,金兵打到眼前,依舊上山遊獵。這些皇帝,脫不了他們祖先的遊牧性。

從國家建制、京城建設上,或史書文字的記載、城市規模和内容上看,遼上京臨潢府應該是遼國首都。但遼國皇帝經常不在上京,這與首都的建制與國家元首的統一性沖突。皇帝不在首都,首都是空的。但是,認真研究,雖然遼國有五個京城,且各有特長,也會起到京城作用。然而,遼國的國家辦事職能一直在充分運轉,國家權力一直在正常運作。這些與遼國有上京這個國家機器和權力機構較為集中、全面,規模很大的城市;特别是這裡皇帝駐地和辦公較正規、集中,且正式命名為皇城的城市;且所有記載中“京都”、“京師”、“皇都”等字樣,都是專指上京;這特征有直接關系。五京和多處宮殿的設定,正是适應契丹人民族傳統的遊牧性所然。

是以,上京臨潢府是遼國首都無疑,隻是遼國皇帝不常在首都而已。這在中國的曆史上,是極少有的現象。由于此種原因,遼國必須有五京及其他宮殿的設定來輔助上京的作用。嚴格說,這些京、宮的總和是遼國的首都,是遼國特殊的國家性質和國家體制所決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