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千年交子的再發現

作者:金融時報

誕生于北宋的交子為國人所熟知,但是,這張人類曆史上的首張流通紙币,其誕生背景、發展曆程、曆史意義和當代啟示卻鮮為人知。近年來,經各界學者研究、推動,這一促成人類文明發展演變的偉大金融創新,逐漸被世人了解。其誕生日期被精準确定,其發行曆史被譽為“第五大發明”,其發行、管理過程,對後世的信用貨币制度設計有着強烈的啟示意義。

誕生1000年後,北宋交子被“再次發現”。

交子的展示與推廣

北宋初年,素有“天府之國”美譽的成都地區納入了北宋版圖。蜀地經濟相對獨立,貿易繁榮。但當地銅礦資源相對貧乏,依賴鐵礦來鑄造錢币,且政府規定銅錢不得入川。根據史料推斷,購置一匹絹,需要鐵錢35吊。完成一匹絹的購買,需要攜帶鐵錢約875斤。進行大宗交易難度可想而知。在此背景下,交子應運而生,比歐洲紙币的出現整整早了600多年。

北宋交子是全球第一張具有近代金融功能的紙币,對世界貨币史、金融業發展作出突出貢獻。講好交子故事、普及交子文化,對提升文化自信,促進金融啟蒙有着不可估量的意義。

交子要深入群衆,首先要面向群衆、走向群衆。

2008年起,天津金融博物館開始建立,建立團隊開始了對美國和日本相關博物館的考察活動。經過多次讨論,2009年6月,天津金融博物館與日本貨币博物館簽約,同意将日本藏品交子高清影印件在中國進行公益展示,進一步提高推廣交子的曆史價值及文化認知。

2010年,天津金融博物館開館,交子影印版作為重要展品公開展示,并先後出現在陸續建立的十三個不同主題的金融博物館中,進一步走向大衆。

2019年5月18日,天府四川金融博物館開館時,特設“交子”展廳,通過宋代商貿與益州交子務場景模拟等展示内容,為觀衆提供了全新金融互動體驗。彼時,日本銀行駐中國副首席代表渡部博之,代表日本銀行貨币博物館專程趕來祝賀。他表示,交子是成都為世界貨币文明做出的重要貢獻,是中日兩國金融界互相尊重、互相合作的重要事件。

2013年,中國人民銀行原副行長吳曉靈與金融博物館理事長王巍參加中國金融教育基金會成都年會時提出,建議成都創辦交子金融博物館。經過多年籌備,2022年,成都交子金融博物館在高新區正式運作。

讓千年交子文化走進博物館,隻是第一步。近年來,依托相關研究資源,業内進行了不少嘗試,比如設立交子節、開設金融大講堂、創新交子文創産品等,讓交子由内至外煥發出新活力、融入日常生活。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1月12日,在首屆交子學術論壇暨“交子節”發起儀式上,大宋交子碑正式揭碑,吸引了衆多群眾前來學習、參觀并打卡。

交子千年之日考據

北宋交子的地位和價值毋庸置疑,但對于其誕生時間及其“真容”,學術界此前一直有所争議,尤其是交子的誕生及推廣應用經曆了一個較為複雜的過程。宋仁宗時代,“交子”正式成為官辦紙币,第一次具有了由國家信用擔保,且有足額準備金,成為國家“中央銀行”正式發行的紙币性質。

2023年3月24日—25日,“紀念紙币誕生1000年學術會議暨中國錢币學會學術年會”在成都召開。來自全國錢币界、金融界的近百名專家學者就交子誕生的時間、性質、意義等學界和社會關注的問題,進行專門研讨論證。此次會議形成了幾大共識:

一是誕生于北宋成都的交子是舉世公認的世界上最早的紙币,是中國古代的一項偉大發明。千百年來,紙币的發明和使用與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火藥四大發明一樣,在促進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發展,推動人類文明進步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具有劃時代意義。

二是交子誕生日以益州交子務設立的時間為準,即天聖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公曆1024年1月12日)。

三是傳世的“千斯倉”版不是北宋交子印版,其真僞存疑。目前尚未發現公認的北宋交子及其印版實物。

四是建議将紙币的發明列入中國小教材,與四大發明并列。

至此,交子的相關探讨焦點已基本形成業内共識。而關于交子誕生的原因,除了“錢重、攜帶不便”外,業内普遍認為還有另一重曆史必然性。北宋初期,在川地有過兩次比較嚴重的“錢荒”。宋太宗時,當時的益州和附近地區,每年鑄錢50萬貫以上,但自從王小波、李順起事後,斷續戰亂不止,于是連續多年不再鑄币,如此,民間雖然有糧,但已經無錢交易。到了真宗初年,民間開始用交子交易。第二與官方政策“銅錢不得入川”有關。大宋諸路對四川施行鐵錢流通制度,規定銅錢不得入川。究其原因是因為銅金屬在宋代屬于硬通貨,緊俏商品,而西南蠻夷、西北夏人,都在各自的交易中力圖實作順差,大量地引入銅錢。帝國出于貿易保護,必須施行銅金屬貨币管理。是以,交子開始出現,且主要在川陝晉甘一帶大量使用,有效地阻止了銅錢的流出。

交子的學術研讨

講好交子故事,就要持續不斷從中挖掘學術内涵和價值。繼“紀念紙币誕生1000年學術會議”明确包括交子誕辰時間、交子曆史文獻與價值等衆多要點後,2023年8月26日,交子千年紀念懇談會召開,此次活動對宋代交子的曆史與現實意義,以及中國古代貨币發展曆程與現代金融領域的啟示進行了着重探讨。

同年10月8日,由中國金融學會、中國錢币學會聯合主辦,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中國錢币博物館、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币研究所、四川省金融學會承辦的“紙币誕生、演進與未來”專題學術研讨會在成都召開。此次研讨會緊緊圍繞中國式現代化本質要求,旨在進一步推進中國金融史和貨币理論研究,增強曆史自覺和文化自信,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道路。

近年來,交子金融年會、交子學術論壇、有關交子文化的金融大講堂備受各界關注,其中,4次交子學術論壇線上觀看人數累計已達50萬人次,有效提升了其影響力。

“我們研究交子内涵、講好交子故事,不僅僅是在談曆史,更是在談未來。”談及下一步工作安排,王巍告訴記者,目前金融博物館正與各界一道,積極推動交子申遺。早在2021年,四川省政協副主席、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局長歐陽澤華在全國政協會議上送出《推廣宋代交子貨币文化的建議》的提案,其中以交子申遺、創辦“交子節”、“交子”列入教材等相關提案,獲得了16位全國政協委員的支援。

就在2024年1月12日,交子誕生1000周年之際,“交子千年:紙币、金融與經濟”國際論壇在北京、東京、成都三地以元宇宙會場模式同時開啟,與會嘉賓共話宋代交子與紙币和經濟的曆史意義與未來挑戰。

千年交子的再發現

來源:金融時報用戶端

記者:李丹琳

編輯:劉能靜

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