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商務部之前釋出的公告顯示,由于認定台灣地區對大陸貿易限制措施構成壁壘,從去年12月21日起,決定終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定》部分産品關稅減免,并在2024年1月1日開始實施。而就在1月9日,商務部發言人表示,目前,有關部門正在依據海峽兩岸貿易協定相關條款和有關政策法規,研究進一步采取中止相關協定早期收獲農漁、機械、汽車零部件以及紡織品等産品關稅減讓措施。
換句話說,在大陸于1月1日對來自台島部分産品中止關稅減讓之後,接下來 還将會有更多台島輸陸産品被中止這一待遇。其實也難怪,按照商務部發言人的說法就是:自公告釋出之後,民進黨當局并未采取任何有效措施,取消對陸商品的貿易限制,反而大搞政治操弄,企圖栽贓甩鍋,回避責任。顯然,對方既然對大陸采取的措施拒不回應,那麼就隻能繼續擴大對台輸陸産品中止減讓關稅的範圍,讓對岸當局為其死不悔改的行徑付出更大的代價。
在海峽兩岸經貿合作協定問題上,大陸之前通過給輸陸産品減免關稅等方式讓利對方。然而,台當局一方面享受對陸貿易的巨大紅利,另一方面則對數千個種類的大陸輸台産品設定貿易壁壘。更讓大陸方面無法容忍的是,民進黨拿着從對陸貿易賺來的巨額貿易順差,向美國購買武器裝備,企圖借助外部幹涉勢力的支援,實作他們分裂國家的圖謀。對于這樣的“台獨”勢力,大陸顯然已忍無可忍就無須再忍,因而在兩岸經貿問題上中止讓利,也是對方在咎由自取。
大陸在經貿領域上頻繁對台島下狠手,說明對岸當局在某些事情上已經觸及了大陸的忍耐底線。是以說,大陸既然已決定對民進黨當局進行追讨,就應該不僅限于在貿易領域擊打對方這一選項。近期,大陸解放軍在台海的一系列動作表明,台當局繼續在其“以武拒統”、“挾洋謀獨”等分裂不歸路上不回頭,就是在加速給自己掘墓。在這一背景下,一旦民進黨當局觸及到大陸的戰争底線,迫使大陸采取武力選項,屆時就誰都救不了他們了。
衆所周知,美國的支援,就是島内當局謀“獨”的最大底氣。不過,對于日益緊張的台海局勢,美國卻在以台制華方面變得越來越沒有底氣。據媒體報道,美國外交政策研究所近期發表進階研究員德雷爾的一篇文章,該文章指出:出于避免與中國爆發沖突的考慮,在島内宣戰漸濃的當下,拜登政府希望有一位既能避免大陸武力攻台、又能避免因為“法理台獨”導緻大陸強烈反應的候選人,擔任台灣地區上司人。
在美國面臨什麼危險的問題上,德雷爾做出非常肯定的回答:美國同時在中東和東歐卷入兩場地區性沖突,現在最害怕的事情就是亞洲發生類似的沖突。就當下的亞洲局勢來講,不隻是台海危機不斷更新,同時在南海和東北亞,也都面臨沖突危機。相比于以往熱衷于看到滿世界燃起沖突野火的美國,現在的美國卻打心眼不想看到新沖突的出現。原因就是:美國現在為應對全球不斷冒出的沖突火花,早已疲于奔命,一旦亞洲這時候發生新的沖突,美國即便是大卸八塊估計也難以應對。
要知道,美國當下的主要的海空力量都被部署在中東支援以色列,同時還要兼顧在歐洲阻止俄羅斯有可能對北約國家的進攻。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台海局勢因民進黨當局的過度挑釁而失控爆發沖突,當下的美國别說是出兵“保護台灣”,即便是像支援烏克蘭那樣給台島送武器,估計也拿不出什麼可以送給他們了。
是以說,在大陸忍耐限度幾乎已觸底的情況下,美國雖說不會是以放棄以台制華的企圖,但他們現在除了繼續為台當局發出錯誤信号之外,還需要幹另一件之前從未考慮過的事情,那就是給台島的那些候選人中間,找一個“安分點”的地區上司人,以避免将美國帶進台海沖突的火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