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國葬的規格為莊世平老人操辦葬禮。”
2007年,在得知莊世平去世的遺憾消息之後,相關部門做出了這樣的決定。
他是勵志振興中華的實業家,生前為國家做了諸多貢獻,将名下的所有銀行資産全部裸捐,價值多達兩千億。
對于國家,他出手如此闊綽,可對于自己的子女,他卻傳遞着個人的勤儉節約之風。
孩子們沒有沾他的光,也沒有享受到他遺留的資産,他的大兒子沒能考上大學,如今隻能以開計程車為生。
即使如此,孩子們對父親裸捐的行為也沒有絲毫異議。
莊世平為何會毫不猶豫的把個人資産全部貢獻給祖國?如此偉大的他,對兒女又會有怎樣的教育?
投資辦廠,擴大銀行
1992年的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寫下了一章不朽的詩篇,他就是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公,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領航之人。
鄧小平同志來到廣東巡視之時,親切接見了一大批有抱負、有才華、有能力的實業家和企業家,其中就包括一個名叫莊世平的人。
1911年出生于廣東普甯的他,在南洋地區打拼數年,擁有了不菲的家業。
但他始終沒有忘記家鄉,更沒有忘記祖國,是以想盡自己的能力,為國家的經濟建設添磚加瓦。
改革開放的構想有多麼偉大,會産生多麼重要的意義,在這十多年的經濟發展過程中,他已經全然知曉。
是以這一次,莊世平希望借着鄧公南方談話的機會,把自己的實業資産擴大到内地,真正用行動推動市場經濟發展。
同行的人裡,有許多和他一樣具有相同想法的人。
在那個年代出生的企業家們,大多有着相當濃厚的家國情懷,願意為了國家而發光發熱。
對于這些具有遠見卓識的商界之人,鄧公也十分看好,他認為中國經濟的崛起,就是要依靠這樣一批領頭羊。
雙方的談話非常愉快,莊世平的後續工作也開展的十分順暢。
他先是利用自己在商業領域的影響力,廣泛的宣傳國家經濟政策的力度,帶動了一大批香港和澳門的商人來到内地投資辦廠。
就連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地的華人華僑,也在他的影響下回到祖國,開辦實業。
深圳羅湖的一大片土地,莊世平早就已經看中,經過和政府的洽談,他成功将之買下,并在那裡建起了南洋銀行的分行。
南洋銀行是莊世平事業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實業資産。
在香港和澳門還未回歸祖國的懷抱時,在殖民主義者仍舊作威作福的年代時,南洋銀行就是一座真正屬于中國人的銀行了。
為了把銀行資産發揚光大,莊世平做出了很多年的努力。
讀大學時,他就因為想為國家經濟做貢獻而毅然決然的選擇了金融類專業。
他出生和成長在國家積貧積弱的年代裡,見證了無數帝國主義侵略者對中國的侵略行為,也看到了經濟落後會給整個民族帶來怎樣的災難。
少年淩雲志,最是令人震撼。
從那時起他就下定決心,未來中國的經濟藍圖上,他一定要留下自己的姓名。
大學畢業之後,莊世平按部就班地找到了一份薪水十分可觀的工作,并且把自己每個月的勞動收入全部捐給了國家的抗戰機構。
但這還遠遠不夠,一個普通打工者能夠捐贈的金額十分有限,隻有成為一名成功的企業家,他才能為抗擊侵略者的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也正是出于這個立場,莊世平開始了創業。
當時他正在香港打拼,這裡的經濟市場是英國人的天下,像銀行這類把控經濟命脈的金融機構,英國人從來不會假手他人。
要想殺出圍堵,開創屬于中國人的銀行,莊世平不僅要想辦法增加自己的金融優勢,還必須面對英國殖民者随時随地給予的壓力。
在第一家南洋銀行開創之前,他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面臨着生命危險。
說來也是冥冥之中的緣分,1949年新中國成立這一年,他所建立的南洋銀行也正式開始了營運。
自己的産業與新中國同時誕生,未來也将會為新中國做貢獻,這是讓莊世平最自豪的事情。
當然,他能建立銀行也離不開國家的扶持。
當時整個香港的銀行中,隻有他的南洋銀行可以和内地的資金順暢流通。
不僅香港,他在澳門和其他地方開創的南洋銀行,同樣也能做到。
這是他獨一無二的優勢,他也明白,沒有國家做靠山就不可能會有這份優勢。
是以南洋銀行的大門口,五星紅旗随時都在高高飄揚。
莊世平說過,自己的命運已經和國家的命運牢牢綁在了一起。
隻有國家繁榮、民族富強,他和若幹工商業從業者們才能過得更好。
對于國家推出的經濟政策,他從來都抱以支援的态度;對于鄧公提出的一系列經濟構想,他也表達了願意積極配合的決心。
新的時代,南洋銀行以及莊世平的其他實業,伴随着國家經濟騰飛的腳步也變得越發紅紅火火。
香港和澳門回歸祖國之後,他更是感慨萬千地說到:
從今以後,粵港澳再也不分你我,大家将更加親密,更具備通力合作的優勢。
勤儉樸素,教育子女
在事業發展的巅峰時期,憑莊世平的資産,他完全能當得起港澳地區甚至整個國家十大富豪之一的頭銜。
但雖坐擁千億資産,他的生活卻是難得的艱苦樸素。
莊世平對自己一直以來都十分苛刻,不舍得花錢去放縱享樂,想把每一分錢都花在該用的地方。
吃穿用度也從來不講究排場,當時香港大部分中産家庭,都比他的日子過得舒暢。
而一碗米粥,一份鹹菜,他就能吃得舒舒服服,從來不會給别人提要求。
在莊世平看來,生活要平平淡淡才能長長久久,不管是吃住還是其他方面,都是如此。
平時和生意夥伴應酬,他也不會搞鋪張浪費那一套。
是以他張羅的應酬一向非常簡單,兩三個人就吃三四個菜,一人一份主食,都以填飽肚子為标準。
旁人邀請他做客,他還會語重心長的勸說,千萬不要浪費糧食,随随便便吃點就好,把事聊好了比什麼都強。
一來二去,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莊世平是一衆夥伴中最簡樸的那個人。
不僅在飲食上是這樣,在穿衣上莊世平也有着同樣的态度。
他有一件出席公衆場合才會穿的西裝,已經穿了很多年,袖口和扣子處都有相當明顯的摩挲痕迹。
但他不在意,隻要沒破就接着穿。
他的腰帶早就已經破破爛爛,皮鞋也掉了顔色,手表更是連漆都被磨沒了。
盡管如此,這些東西他還是舍不得扔掉。
莊世平認為,隻要自己多節約一點,南洋銀行就能給國家多貢獻一點資源。
對自己的孩子,他也同樣“小氣”,不過孩子們并沒有半分怨言。
大兒子在成長過程中,時常被父親灌輸一個理念:從誰那兒得到的錢都不踏實,隻有靠自己的雙手賺來的錢才最踏實。
言外之意,莊世平并不打算把自己的錢留給兒子。
兒子也明白這個道理,但凡是能夠自己解決的問題,從來不會尋求父親的幫助,小小年紀就格外獨立。
他和弟弟妹妹們,從小的生活待遇和普通家庭的孩子沒有什麼不同。
他們出入沒有專車接送,穿着舒适但并不名貴的衣服,也不會随意去往高檔場所揮霍,和父親一樣踏踏實實地生活。
在同齡的富豪子女都入讀香港澳門的名牌私立學校時,他們被父親送回了内地,和許多孩子一樣入讀公立學校,平等享受國家的教育資源。
不搞特殊,這是父親對他們千叮咛萬囑咐的事情。
大兒子的學習成績不是太好,沒能順利考上大學,後來也沒有辦法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
莊世平不會插手兒子的人生,他也沒想過找父親幫忙。
船到橋頭自然直,他總能想到辦法養活自己。
後來大兒子開起了計程車,每天穿梭于城市的各條道路,認識了不少形形色色的人。
誠如他的父親所言,隻有靠自己雙手掙到的錢,花起來才能安心。
兄弟姐妹六個人都被父親一視同仁,誰也沒能沾到大企業家的光。
對此,莊世平說:
“雖然不打算把我的錢留給他們,但我認為,我留下的是更加寶貴的東西。無論任何情況,自力更生都是最珍貴的品質。”
人生在世,漫長的幾十年,每個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
如果沒有自力更生的能力,一個人便沒有辦法在這個社會上立足。
況且莊世平發家時,國家正處于最艱難的時候。
而他的孩子們成長在新中國的藍天之下,環境穩定充滿希望,是以他相信,孩子們一定能走出精彩的道路。
裸捐财富,享受國葬
2004年,莊世平做了一個決定,他把自己名下的南洋銀行以及其他實業資産全部無償捐獻給了國家。
粗略估計,總資産價值大約2000億。
換句話說,他的行為屬于裸捐,沒給自己和子女留一點後路。
要知道,他的兒子當時的生活狀況并不樂觀,開着計程車,住着廉租房,家裡的存款更是少得可憐。
但令人沒想到的是,六個孩子對于父親裸捐的行為都無異議,因為他們從小就明白,父親的财富不代表自己的财富。
很久之前,莊世平對孩子們說過,自己能有今天,都是因為國家為自己提供了動力和支援。
他的一切都來源于國家,是以他也要最大程度的去回報國家。
可以說,裸捐這個行為莊世平早就已經想好了。
2007年,因心律衰竭,96歲的莊世平不幸離世。
得知這個消息後,相關部門經決議,用國葬的規格為其舉行葬禮,表達國人最沉痛的哀悼。
在葬禮上,李嘉誠等著名企業家親自為他扶靈,而在棺椁上,蓋着他最熱愛的五星紅旗。
他出生于國家最混亂的年代,國家的苦難始終牽動着他心底最柔軟的地方,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拯救國家、托舉民族。
他把國家放在首位,而國旗蓋棺,也為他這一生寫下了最後的注解。
結語
從攻讀金融專業開始,莊世平就自覺地把自己的前途與國家的未來綁定。
他深深熱愛着自己的祖國,用實業來振興中國經濟,也用裸捐來成全了最後的拳拳愛國之心。
見證過新中國太陽的五星紅旗,成就了他身後最大的榮譽。
來源:微信公衆号“傍晚文摘”
編輯:景晨
【聲明:本号為“全民閱讀推廣”官方公益賬号,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