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為了打壓中國真是煞費苦心啊,就在去年1月,美國還特地成立了一個“中國問題特别委員會”,目的就是專門調查研究中國的安全、技術、經濟進步以及和美國之間的競争。在這個委員會的首次聽證會中,一位名叫加拉格爾的美議員竭盡全力地将中國描述成一個極其可怕的敵人。
但打臉的是,在這場聽證會上,頻頻有抗議者表示“停止仇恨亞裔”,甚至還有一位抗議者直接穿着帶有“中國不是我們的敵人”的字樣。
但這個委員會已經成立,即使有人反對,美國也絕不會廢除。自這個委員會成立以來,幹的事不是在中國的行為中“雞蛋裡挑骨頭”,就是在拜登耳根吹風加大制裁中國力度。這不,近日這個委員會又搞鬼了。
據觀察者網訊,《華爾街日報》稱盡管美國對華實施了多輪半導體限制,但中國在成熟制程晶片生産方面并未受到影響。鑒于此情況,來自兩黨進階官員的“中國委員會”在一封信中強調,中國正在日益主導制造對美國多個行業至關重要的成熟制程微晶片,美國政府需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來遏制這一局面。
報道透露,共和黨對華鷹派人士、來自威斯康星州的邁克·加拉格爾和民主黨領袖、來自伊利諾伊州的拉賈·克裡希納莫西)在1月5日緻信拜登政府的進階商業和貿易官員,呼籲采取新措施,包括加征關稅,以避免過度依賴中國在成熟制程晶片的方面。
為了讓拜登同意,這些官員甚至在信裡表示,如果中國成為了成熟晶片制程的主導者,就會用這個優勢懲罰“外國競争者”,而這其中的外國競争者自然就是美國自己。
但他們這麼說頗有點“賊喊捉賊“的意味,當今世界誰人不知道美國現在就是在利用自己的霸權來對各國實施制裁,日本的東芝以及法國的阿爾斯通都是受害者,現在的對象又換成了華為。但華為沒有他們想象地那麼好對付,打了一次又一次,華為卻一次又一次地站了起來。于是他們開始氣急敗壞了,把髒水潑到中國身上。
不過他們還算是比較聰明的,因為他們終于回過味兒來了。原來中美晶片戰的關鍵決勝點并不是高端晶片,而是成熟制程晶片。
晶片制程中有這樣一個定律叫做摩爾定律,摩爾定律(Moore's Law)是英特爾創始人戈登·摩爾于1965年提出的一個觀察與預測,它指出內建電路上可容納的半導體數量每隔約18個月翻一番,而其價格保持不變或下降。換句話說,摩爾定律預測了晶片的內建度将以指數級的速度增長。
但是随着晶片研究得越來越高端,7nm、5nm、3nm甚至是2nm,摩爾定律逐漸失效,各個國家為了突破都在絞盡腦汁,但是其實他們會發現,晶片制程越高端,就越難突破。而且現在晶片制程甚至已經來到了2nm,雖然很難突破,但至多十年他們就能突破。
但這樣得突破又有何用?不僅勞民傷财而且帶來實際收益其實并不大。因為現在市面上得絕大部分電子産品都并不需要多麼高端的晶片,無人機、電動汽車等等隻要成熟制程的晶片就好了。甚至是軍工晶片,其實也用不着那麼高端的晶片。
是以說,其實得成熟制程者得天下。
而中國就是那個在成熟晶片制程上深耕了數十年的那個國家,美國近些年一直在高端晶片上使勁,卻剛好放過了大陸在成熟制程上的發展。美國這是中了“調虎離山計”,現在美國已經意識到自己“中計”了,但是可惜已經晚了。
盡管美國已經對華實施了幾輪限制措施,限制向中國出口晶片制造裝置,但中國仍在大量投資擴大晶片産業。
據國際半導體産業協會(SEMI)估計,今年中國将有18個晶片制造項目投産,預計晶片産能将增加12%。中國企業去年購買了超過300億美元的晶片制造裝置,創下曆史新高,約占全球采購總額的三分之一。而中國建立的晶片工廠主要專注于生産成熟制程晶片,這類晶片不受美國目前的限制措施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