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複旦天才少年留學美國,名校博士畢業卻流浪16年:教育的反思

作者:機器視覺知識推薦官

近日,一則關于“複旦天才少年留學美國,名校博士畢業卻流浪16年”的新聞引發了廣泛關注。曾被視為學術界的明日之星,卻在取得如此耀眼的學術成就後,過上了颠沛流離的生活。這不僅僅是個人的悲劇,更是教育體制和社會環境所面臨的深刻問題。

孫衛東選擇的是當時最好的赴美項目,該項目由著名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先生發起,名為中美聯合招考實體研究所學生項目。

複旦天才少年留學美國,名校博士畢業卻流浪16年:教育的反思

意氣風發

通過面試的學生,可以獲得學校的全額獎學金,包括學費和生活費,攻讀相關實體專業直至博士畢業。是以,孫衛東當年能被選中,其能力應該是毋庸置疑。

根據科研資料庫Web of Science 中查詢關于孫衛東博士的學術資訊,孫衛東在美國讀碩士以及博士期間,主要從事核實體的研究,1992-1999這7年中,他總共發表32篇SCI論文。

這樣的學術能力,如果繼續留在科研界發展,肯定能成為學術大牛,但是他又選擇不同于常人的路線。

記者在該系列視訊拍攝者釋出的視訊中了解到,孫同學畢業于複旦大學實體學專業,在美國讀完實體專業的碩博學位,并留校做了不到兩年的博士後,之後到華爾街從事不到兩年的計算機方面工作,目前為美國公民身份。

孫說,上世紀90年代,他在紐約遇到一名中國女子,還帶着一個女兒,這名女子對他很好,慢慢地産生了感情,然後他們結婚了。沒想到,這名女子通過結婚拿到美國綠卡後,就和他離婚了。他是以受到沉重的打擊,工作、生活都無法正常進行,人際關系也出了問題。“我開始出現幻聽,分不清現實和虛構。慢慢就偏離了正常的生活,開始流浪。”從2007年開始,他已經流浪了16年,靠乞讨和撿别人丢棄的食物活着。

複旦天才少年留學美國,名校博士畢業卻流浪16年:教育的反思

個人心理抗壓能力對于個人的心理健康、适應能力、自我調節能力、成長發展、幸福感和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是以,我們應該注重培養和提高自己的心理抗壓能力。

複旦天才少年留學美國,名校博士畢業卻流浪16年:教育的反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