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原創)白靈菇高産高質栽培技術(十一)

作者:農村微課堂

視訊加載...

主持人:大家好,這是"農村微教室",今天我們非常幸運地邀請到山西省農業科學院食用菌研究所王華老師。您好,王先生。

王先生:主持人,大家好。

主持人:王華先生在節目的最後一集中告訴我們,其中一種蘑菇是低溫推廣烹饪,那麼低溫後再做點什麼方法呢?

(原創)白靈菇高産高質栽培技術(十一)

王先生:嗯,我來告訴你如何給袋子補水,因為在高質高産白蘑菇的過程中水分是最直接和重要的因素,根據白蘑菇耗氧量強的一個特點,在子實體的生長中是一個特殊的大量用水需求,是以科學的補水和水分管理是非常關鍵的。

主持人:看來人和白蘑菇都需要這種水分。

王小姐:是的,需要很多水。科學的水分管理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制氮需要稍微幹燥,培養基的含水量為50%~60%,55%是最合适的,而這一過程要保持整個過程的子實體生長,使香菇好,蘑菇長,是以在菇之前要給菌袋一次性補水, 并做到科學量的補液,這次要掌握四個方面:首先是為什麼要對細菌袋進行補水,因為每1公斤白蘑菇提供4~5公斤的水,比例為1比5,子實體可以正常發育,包括從現在的芽長成成品蘑菇, 亞實體生長生理代謝需要水和子實體自身的組織組成需要所需的水分 大約80%是由細菌袋基材直接提供的,20%來自這個空間,是以沒有水分的保證,白蘑菇的産量和品質會受到影響,白蘑菇的細菌袋經過培養和煮熟, 95%以上的菌袋都有不同情況的缺水現象,一般其失水量為20%,嚴重達到30%,加之生産氮氣生産過程分為兩個部分進行管理,是以在制氮過程中微幹,蘑菇會略微濕潤。當細菌好的時候,細菌袋培養含水量不低于50%,小于50%就不能生産出好的蘑菇。是以如果蘑菇前不給細菌袋來填充水分很難從蘑菇型中出來很好,但是如果水太多也無法填充,是以說要合适。

(原創)白靈菇高産高質栽培技術(十一)

主持人:是以補液也必須掌握這個程度。

王先生:是的,是不是這個程度一定要把握好,因為分解後的養分吸收和傳播的各種生化反應都離不開水,是以我們在急于對蘑菇進行二次補水之前,一般補充在55%~60%以上。那麼這個時候依靠泥壁進行調節,維持子實體生長全過程的标準需水量,菌袋的含水量與其菌率、收率、品質都密切相關,一般基材含水量應控制在60%~70%,最适宜的是65%,出水比為1~1.9, 一般不能低于60%不能高于70%,不能先濕再幹,應幹又濕。

主持人:這一步不能打斷嗎?

王先生:是的,這是兩個過程,先幹再濕,不濕後幹,那是錯誤的,我今天就在這裡講到水分管理。

主持人:好的,在節目的最後,我們再次感謝王華先生參觀我們的節目。這一集到此結束,下一集又回來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