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比倫,神秘的空中花園與被人傳唱至今的漢谟拉比法典、流淌千年的恒河水,以及至今依舊屹立在沙漠的金字塔。
伴随着曆史的蝕刻,四大文明古國,如今已去其三。
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
唯有中國,黃河綿延千年,蜿蜒的長城,至今依然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圖騰。
作為一個未曾斷代的文明古國。
我們在世界史上的高光;
有氣象萬千的盛唐氣象;
有萬國來朝的汴京夢華;
更有成吉思汗哒哒的鐵蹄,以及被鄭和征服的七海怒濤。
明明就在一個世紀之前,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曾被人肆意踐踏。
而這個民族,卻用令全世界都驚歎的速度,再次追趕上曆史的進度。
被濃霧籠罩的大不列颠慌了。
他們作為開啟一個工業時代的先行者。
在另一個全新的時代,已經無處安放過去日不落的輝煌。
浮華絢爛的法蘭西坐不住了。
埃菲爾的餘晖和付之一炬的巴黎聖母院,也已被黑色皮膚的建設者,慢慢鍍上不屬于香榭麗的光芒。
正值當打之年的美利堅,面上不動聲色。
私底下卻構陷出“中國威脅論”,并聯合整個西方輿論炒作的甚嚣塵上。
在蘇維埃紅色巨人的殘骸之上。
正在崛起的中國,被美國鎖定。
為什麼幾乎所有國家,都在恐懼中國的崛起呢?
在完全擺脫封建帝制,走上一條截然不同的發展道路後,中國又為何被頻頻針對?
日本專家給出的答案,看完後讓人由衷欽佩。
勠力同心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中國上世紀最深重的苦難,可以說近九成,都來自于我們這個一衣帶水的鄰邦——日本。
作為中國曾經的附屬國。
日本一直以來被震災海嘯所困擾,無比向往這片寬廣遼闊的大陸。
沒錯,在成為戰争的伥鬼之前,日本曾一度幾乎将整個盛唐文明原模原樣搬回自己家。
曆史的發展,無外乎就是此消彼長。
不是在沿海就是在周邊島嶼搞出點動靜,好試探自己的鄰居還有沒有自保的能力。
很不幸的是,彼時的東亞整個都還淪陷在蒙昧的狀态。
互相打架,也無非是你一槍我一炮。
沒有超乎認知的兵革之利,日本隻能每次被打的抱頭鼠竄,進而等待下一個轉機。
終于,曆經千年蟄伏。
日本看着中國曆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像當初的自己一樣,被列強的鐵梯一腳踏破家門後,他們也蜂擁而至。
而後尾随者列強的步伐,掀翻中國的朝廷。
想要取而代之,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大逞威風。
之後的結局,在每一本世界通史上都有展現。
而作為曾經的敵人,日本某機構一名專門研究中國文明史的專家,在提到“世界為何害怕中國崛起”這一命題時,提出了三點看法。
如果真的有曆史穿越者,那麼他應該在半個世紀後的一個深夜。
在古老的北京,遇到一名風塵仆仆的西方男性。
這個人在三十年後寫下一本書,書中有段話大意如下:
中國是一個隻需要複原,而不需要建立的國家……每一個政權的垮台後,總有一個集結所有人統一志向的人物站出來,重新建構新的秩序……
于是,在與蒙昧封建的舊社會,截然相反的時間程序中。
每一個曆經山河破碎、流血漂橹的中國人,成為了這新中國的“重建者”。
而這些中國人意志的高度統一。
成為了中國現如今唯一的合法政權,也是能夠代表所有中國人最廣大利益的政黨。
這種勠力同心,放眼寰宇,無人能及。
苦心孤詣
無論是四書五經,或者君子六藝。
學習這件事,幾乎是每個中國人與生俱來的天賦異禀。
大到社會體制,小到衣食住行。
中國人,都以其特有的觀察與模仿能力,将一切外物化為己用。
馬列主義誕生初期,連歐洲人都認為這種全新的政體,隻存在于書本理論當中。
而中國人卻敢為天下先。
循着北方大國的步調,一步步趟出一條自己的道路。
不僅如此,我們還結合特有的社會現實,走出了截然不同的步調。
難免會行差踏錯,有一些路甚至需要用血肉去填埋。
但好在我們的雙眼始終飽含希冀,前方有光,那裡就是坦途。
即便當年攜手并肩的夥伴,也不看好我們腳下的路。
中國人就是有能力披荊斬棘,以自己的雙手拼一個未來。
而曆史的發展告訴我們,中國人的選擇。
無愧當下,不負将來。
獨辟蹊徑
從二戰之後,工業能力成為了新生國家的下線,而不是上線。
很可惜,有些老牌工業強國,依舊作着抱殘守缺的美夢。
妄想躺在以前的功勞簿上,吃吃老本。
模仿,是人類演化後突破壁壘的唯一方式。
放在一個國家的發展上,也是一樣的道理。
新世紀伊始,低廉的勞動力與銳意進取的學習精神,曾經讓這片古老的土地成為世界工廠。
但随之而來的,就是與“山寨”、“粗制濫造”挂鈎的MADE IN CHINA。
某個特殊的時代,中國制造,幾乎與假貨和毫無原創能力的産品畫上等号。
正如現在新媒體起号的過程,都需要經曆借鑒+模仿的過程一樣。
中國的創新能力,也在西方國家提供的技術溫床,與中國人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下。
突破現有技術天花闆,成功開辟世界科技創新的新紀元。
西方世界看上中國人的勞動人口富集。
中國卻充分發揮“師夷長技以制夷”,孵化了自己的民族創新能力。
如今,無論是新能源的研發、又或者是高算力晶片,在美國的圍追堵截下誕生的純國産晶片,乃至讓美國軍方聞風色變的無人機。
無一不是中華民族“原創力”的展現。
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崗。
中國的崛起,是基于民族蒙受的苦難之上,是秩序的更新與疊變,從未有“恃強淩弱”的念頭。
而所謂的“中國威脅論”,也隻是西方國家為自己目前所處的劣勢,一些微不足道的找補。
新的時代已經不是零和遊戲,相容并蓄,共同發展方為正道。
也希望西方國家能夠摒棄陳舊觀念,心平氣和擁抱變革。
而非固步自封,整日沉浸在世界霸主的黃粱一夢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