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愛達·魔都号”商業首航凱旋,郵輪上體驗如何?遊客這樣說

1月7日早晨7點,國産首艘大型郵輪“愛達·魔都号”靠泊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港,這标志着“愛達·魔都号”完成為期七天六晚的商業首航,順利凱旋。

“愛達·魔都号”商業首航凱旋,郵輪上體驗如何?遊客這樣說

首航期間,郵輪上的生活是什麼樣的?遊客們的體驗如何?記者跟随首航一路記錄

,并采訪了參與首航的遊客和從業人員。聽聽他們怎麼說↓

郵輪文化遇見中國文化

打造“一船好戲”

“在船上感覺像年輕了二十歲!”70歲的鐘阿姨身着一身紅色衛衣,和夥伴們在愛達廣場取景拍照。她這次與40多名老同僚一起報團參加了“愛達·魔都号”首航,還在船上給15名同齡的團隊成員一起過了生日。

鐘阿姨報了報他們一天的日程安排:上午在愛達廣場一起拍集體照,中午在宮廷餐廳吃生日蛋糕,下午一起去唱卡拉OK,晚上再去大都會劇院看戲。“我們每天房間裡都能收到一張日報,船上有哪些活動、在哪裡舉行,都寫得一清二楚,很友善。”

“愛達·魔都号”商業首航凱旋,郵輪上體驗如何?遊客這樣說

愛達廣場上演的演出

在分發到客人房間的“愛達·魔都号日報”上,詳細羅列了每天郵輪上的活動安排。其中,每晚在大都會劇場上演的演出都是重頭戲:開心麻花、魔術表演、相聲、《魔都Magic City》歌舞秀等節目輪番上演。同時,針對不同年齡層的遊客,郵輪上也安排了啤酒節、摩登派對、尋寶挑戰等形式多樣的活動。

“這時間過得太快了!本來以為在海上會有些無聊,但沒想到每天活動都安排得很豐富。”遊客王女士說。

“愛達·魔都号日報”羅列每天船上活動

作為國産首艘大型郵輪,中國元素是“愛達·魔都号”上的一大亮點:喜慶的燈籠和新年挂飾随處可見;4層的藝術畫廊裡展陳的16幅敦煌壁畫,成為遊客們的熱門打卡點。一些船上活動也别具東方韻味:八段錦、太極拳、空竹、剪紙,還有古筝、琵琶等國樂表演輪番上演。

“愛達·魔都号”商業首航凱旋,郵輪上體驗如何?遊客這樣說

不僅如此,愛達郵輪還與敦煌研究院合作,在首航期間推出了4場“敦煌系列”大講堂。講座由來自敦煌研究院的專家主講,主題涵蓋敦煌石窟藝術、衣冠服飾、曆史故事和宗教文化。

“聽了老師的講解,再看外面長廊裡的這些壁畫,有了更深的體會。能夠在我們自己建造的大郵輪上體驗到滿滿的東方韻味,感覺特别好。”遊客陸先生說。

愛達郵輪業務總監國佳介紹,此次講座是“愛達·魔都号”傳統文化研學系列産品的首發,後續愛達郵輪還将持續推進與敦煌研究院等國内知名研究所、博物館的合作,在之後的航次中,将邀請更多專家學者來到郵輪上來舉辦講壇和文化交流活動,給來自全球各地的遊客們帶來别具東方韻味的郵輪文化體驗。

服務暖心,細節不斷完善

本次“愛達·魔都号”商業首航共搭載3000多名遊客。在為期一周的航程中,如何保障好這些遊客在船上的服務體驗,是郵輪營運管理團隊的一大考驗。

“服務員們都很熱情。盡管不是每個人都會說中文,但他們看到我們都會面帶微笑打招呼。”這是遊客崔女士對于“愛達·魔都号”上服務人員的第一印象。

“愛達·魔都号”商業首航凱旋,郵輪上體驗如何?遊客這樣說

據了解,“愛達·魔都号”上總共有近1300名船員和從業人員,來自3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近80%是外籍員工。

外籍服務人員與中國遊客之間會有溝通障礙嗎?記者在餐廳裡觀察發現,諸如點餐、倒水、拿餐具等事項,遊客使用中文加以簡單的動作示意,外籍服務員都能很快了解,有些也能回以簡單的中文。對于一些較為複雜的需求,他們則馬上會叫來中國同僚進行處理。

漸漸地,遊客和服務員之間也有了默契。記者看到,有70多歲的阿姨對外籍服務員說“thank you”,對方則用中文回以“謝謝”。

“愛達·魔都号”商業首航凱旋,郵輪上體驗如何?遊客這樣說

“愛達·魔都号”首航期間,到訪了南韓濟州、日本長崎和福岡,當地都準備了别具地方特色的歡迎儀式。考慮到遊客在通過海關時可能遇到溝通不暢等情況,郵輪上的從業人員會在現場引導遊客快速通關。

“愛達·魔都号”商業首航凱旋,郵輪上體驗如何?遊客這樣說

到了晚上,遊客們傳回郵輪時,從業人員則會在碼頭上熱情迎接,還在現場準備了紅茶等熱飲,供遊客們飲用。

“我父親是坐輪椅的,下船的時候,服務員會幫我們把輪椅一起搬下去,回來時再幫我們搬上來,感覺蠻貼心的。”遊客陳女士說。

“愛達·魔都号”商業首航凱旋,郵輪上體驗如何?遊客這樣說

服務員幫忙擡嬰兒車下船

餐飲服務是郵輪服務的一項重頭。“愛達·魔都号”上共有26個餐廳和酒吧,其中既有自助餐廳,也有可供遊客們自助選擇的火鍋、鐵闆燒、東南亞菜等餐廳。

在“波羅的海餐廳”“宮廷餐廳”兩個主餐廳,根據不同用餐時間,提供自助和套餐等不同餐食。“菜品還是比較适合中國人口味的。還有像牛奶,既有冷的、也有熱的,比較貼心。”遊客曹女士說。此外,考慮到老年人的飲食習慣,營運團隊在午餐和晚餐自助中增加了粥類。

“愛達·魔都号”商業首航凱旋,郵輪上體驗如何?遊客這樣說

對于部分服務方面的細節,也有遊客提出了更高期待:比如,船上的空間範圍比較大,可以考慮在船上設定更多更清晰的辨別,友善遊客更快找到想去的地方。也有乘客提出,希望餐食方面有更多中式的菜品,展現一些地方特色。

遊客崔女士認為,考慮到這艘郵輪未來服務老年乘客居多,如果将來能進一步提高中國服務員的比例,或是讓外籍服務員進一步提高中文水準,服務效果會更好。

期待遊客與郵輪“雙向奔赴”

在離船前,每間客房都收到了一份感謝信和一張滿意度評分表。對于“愛達·魔都号”首航中需要進一步完善的細節,大部分遊客都抱以寬容的态度。

“愛達·魔都号”商業首航凱旋,郵輪上體驗如何?遊客這樣說

春秋國旅副總裁周衛紅這次也以一名遊客的身份,參與了“愛達·魔都号”商業首航。“‘愛達·魔都号’它還是一個‘國小一年級生’,我可以對它這次的表現打90分,總體是非常滿意的。”

周衛紅認為,郵輪上的服務和體驗,并不隻有船方和服務團隊的努力,而是需要與消費者共同組成一個良好的體驗過程。她指出,郵輪在國内消費市場還屬于“舶來品”,郵輪文化仍有待進一步普及。

“郵輪是‘沒有目的地的目的地’,上面的設施和娛樂活動本就是旅遊體驗的一部分。有些遊客可能更偏好岸上觀光,而隻把郵輪視為一種交通工具,這個觀念需要轉變。包括在郵輪上應該有哪些禮儀、有怎樣的着裝,這些都需要向遊客進一步普及。”周衛紅說。

“愛達·魔都号”商業首航凱旋,郵輪上體驗如何?遊客這樣說

“愛達·魔都号”靠泊西歸浦港

随着首航結束,“愛達·魔都号”将開啟常态化營運。據了解,今年“愛達·魔都号”計劃開展80餘個上海母港營運航次,平均每個月6-7個航次。

“随着國際郵輪市場恢複起暖,對于‘愛達·魔都号’既是機遇、也是挑戰。”上海國際郵輪經濟研究中心理事長、副主任邱羚指出,在今年3月後,國際郵輪巨頭将陸續回歸中國市場,“愛達·魔都号”應該抓住1-3月的視窗期,“循序漸進、小步快走”,争取每個航次都有所進步。“希望上船的遊客們能多一些包容,一起提供更多建設性的建議,用更好的方式幫助‘愛達·魔都号’成長進步。”

“通過這一次商業首航,我們會把已經确定的流程鞏固下來,再不斷根據遊客們的回報改進提升。我們有信心為遊客們提供精彩的海上航行。”中船郵輪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愛達郵輪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國兵說。

記者手記:首航凱旋時的四個期望

“愛達·魔都号”很大,超過13.5萬噸,在水下還裝有一對減搖鳍,但行至外海,有時還是能感受到船體在随波而動。這時,其實完全不必驚慌,也期望大家能少一點抱怨。因為這是有史以來,人類最安全最平穩的航海體驗了。中國的巨輪正航行四海,中國的貨物在行銷世界,我們每個人都從海洋獲益,也理當更加親近海洋,也敬畏海洋。

行程到後面幾天,該走的地方走了,能玩的項目玩了,有人說不知道幹嘛好了。而船上娛樂團隊的一些成員也有點郁悶,跳舞、歌唱、遊戲,熱切地與周圍遊客互動,邀請大家參與進來,但響應者不太多,難免讓他們有點挫敗。期望大家能玩起來嗨起來,也可以和偶遇的陌生人海闊天空地聊一場。有專家說,郵輪體驗不是單向的服務供給,而是一種價值共創。其實意思就是,你要把自己給充分地“打開”。

“愛達·魔都号”商業首航凱旋,郵輪上體驗如何?遊客這樣說

今天就要返港了。收拾好行李下船前,期望大家花一點時間,仔細地填一下房間裡的意見收集表。第一艘國産大型郵輪的第一次商業營運,總體很順利,但不可能完美無缺。吐槽的話不用帶走,把它們寫下來,對于營運方,這是最期望看到的寶貴禮物。其實很多優化,在航程中就已經落地了。

最後一點期望是,3000多位遊客回到吳淞口時,應該有足夠計程車、網約車提前得到排程資訊,源源不斷地開到航站樓出口。而周圍的道路應該增配警力,排堵保暢。

再過幾個月,皇家加勒比、地中海等國際郵輪都要回來了。如何迎接郵輪經濟重新開機?答卷人不僅是魔都号,也是我們魔都——上海!

(原标題為《“愛達·魔都号”商業首航凱旋!郵輪上生活怎樣?遊客們體驗如何?他們這樣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