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阿拉伯世界石油起家,賺得盆滿缽滿,為何集體仇視以色列呢?

作者:微趣史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注”按鈕,友善以後持續為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于您進行讨論與分享,您的支援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阿拉伯世界石油起家,賺得盆滿缽滿,為何集體仇視以色列呢?

文|清源

編輯|t

阿拉伯世界的石油探明儲量接近占全球儲量的60%,靠着石油賺得盆滿缽滿。

這麼富有的阿拉伯世界,為何單單和以色列過意不去,甚至十分仇視以色列呢?

阿拉伯世界石油起家,賺得盆滿缽滿,為何集體仇視以色列呢?

(中東石油儲量豐厚)

阿拉伯世界石油起家,賺得盆滿缽滿,為何集體仇視以色列呢?

“頭頂一塊布,全球我最富”

石油,讓荒漠中也能長出金子來。

2023年,阿拉伯地區的靠着石油賺得盆滿缽滿,淨收入創下十年來最高水準;

阿拉伯能源巨頭——沙特阿美更是超越蘋果公司,成為“全球最值錢的公司”。

“頭頂一塊布,全球我最富”——這是大家内心深處固有的印象。

阿拉伯世界石油起家,賺得盆滿缽滿,為何集體仇視以色列呢?

(迪拜帆船酒店)

奢華的迪拜七星級帆船酒店、傲立天際的哈利法塔、55億美元打造的清真寺……石油出口國當真是富得流油。

俄烏沖突爆發後,當全球的司機抱怨一飛沖天的油價時,阿拉伯人卻是日進鬥金,在全球各地瘋狂投資,“中東土豪”的名号響當當。

2014年,阿拉伯地區的石油淨收入達到9920億美元;2023年,阿拉伯地區的石油收入再度超出,比去年同比增長近50%。

根據統計,阿拉伯地區石油收入占總出口收入的80.4%。

由此可見,石油産業仍舊是阿拉伯地區經濟的支柱性産業,石油出口收入仍舊是阿拉伯政府收入的主要來源。

阿拉伯世界石油起家,賺得盆滿缽滿,為何集體仇視以色列呢?

(石油支撐起阿拉伯地區的經濟)

是以,阿拉伯各國相繼制定的石油政策無疑需要繼續發揮石油收入的重要意義,以保證穩定的财政收入,實作國家财富的最大化。

不過,這也說明了阿拉伯地區無法在短期内改變依賴石油出口來換取外彙收入,阿拉伯各國在未來仍将會是“尋租”的國家,“石油租金”對各國的發展具有戰略意義。

在這裡,“石油租金”指的是石油總收入或石油出口帶來的超額利潤。

石油銷售能否一如既往地産生巨額利潤,是衡量石油能否成為租金的主要标準。

“石油租金”不僅對阿拉伯王室具有戰略性意義,而且還與普通群眾的生活息息相關。

盡管石油财富并非由所有公民平等分享,但是石油收入的很大一部分還支撐着阿拉伯的社會福利補貼以及公共産品與服務,如免費教育、醫療住院、道路修建發展……

阿拉伯世界石油起家,賺得盆滿缽滿,為何集體仇視以色列呢?

如果石油收入減少,這将意味着阿拉伯政府會選擇縮緊财政支出,那麼群眾的社會福利補貼将會被壓縮,這勢必會引起群眾的抱怨與不滿。

可見,石油是阿拉伯經濟與政治領域關鍵的一環。

阿拉伯世界石油起家,賺得盆滿缽滿,為何集體仇視以色列呢?

阿拉伯世界與以色列的糾葛

但是,這麼富有的阿拉伯國家,為何會揪着以色列不放,集體仇視它呢?

阿拉伯世界石油起家,賺得盆滿缽滿,為何集體仇視以色列呢?

(巴以沖突隻是引子)

其實,這壓根不是“錢”的事,而是“宗教”問題。

自從英美作梗,猶太人搶占巴勒斯坦人民的土地之後,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之間的梁子就徹底結下了。

尤其是以色列“好戰分子”衆多,接連發動中東戰争,擾得中東地區雞犬不甯。

是以,阿拉伯國家從一開始就是厭惡以色列這一存在的。

此外,以色列還存在着大量的激進分子,他們抱團取暖,并不甘心于現有的領地,主張蠶食巴勒斯坦的全部領土——如今加沙的困局就是他們的傑作。

盡管美國曾扶植自己的代言人管理以色列,但是激進分子并不“聽話”,他們選擇訴諸暴力來實作自身訴求。

阿拉伯世界石油起家,賺得盆滿缽滿,為何集體仇視以色列呢?

(以色列激進分子集會)

一個關鍵的時間點是1977年,激進分子組成的利庫德集團在以色列議會上取得了勝利——他們壓制了所有反對在被占領土上定居的有效力量。

這群激進分子将西奈半島認為是猶太人定居的可行地點——當以色列将西奈半島歸還給埃及後,這群最狂熱的倡導者變得激進。

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前,盡管有反抗以色列當局的曆史,但這些激進分子更倡導烏托邦式的“在仁慈的以色列統治下與阿拉伯人和平而富有成效的共存”。

然而,人們對暴力的态度很快就發生了變化——這也進一步加重了阿拉伯國家對以色列的仇視。

阿拉伯世界石油起家,賺得盆滿缽滿,為何集體仇視以色列呢?

(街頭抗議的激進分子)

1978年,“猶太地下組織”的組織第一次開會,讨論摧毀穆斯林聖地聖殿山的計劃,以重新開機與阿拉伯停止和平的救贖程序。

激進分子及其追随者的許多抗議活動無視法律和秩序,已經超出了通常被認為是合法抗議的範圍。

激進分子聲稱壟斷了治安維持活動,并在一定程度上支援極端主義、暴力主義,甚至恐怖主義。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發生了若幹此類事件,它的一些成員在1984年進行的恐怖主義活動和1987年在阿拉伯城鎮進行的屠殺是最明顯的例子。

阿拉伯世界石油起家,賺得盆滿缽滿,為何集體仇視以色列呢?

(以色列爆發恐怖主義襲擊)

這些暴力活動都被阿拉伯世界視為不可忽視、必須予以回擊的挑釁。

然而,以色列變本加厲,謀殺了巴勒斯坦希伯倫伊斯蘭學院的學生,在納布盧斯市長的車下放置炸彈(導緻他失去雙腿),以及提議引爆聖殿山上的清真寺。

不少激進分子闖入阿拉伯國家,打碎窗戶,砸破汽車,并恐吓當地的阿拉伯居民。

這種暴力活動在整個阿拉伯範圍内遭到了廣泛的譴責。

更讓阿拉伯世界不能接受的是,激進分子們還發起請願活動,要求寬大處理因參與對西岸阿拉伯市長的炸彈襲擊而被判長期監禁的極端激進分子。

而這些激進分子竟然真的全部被釋放。

阿拉伯世界石油起家,賺得盆滿缽滿,為何集體仇視以色列呢?

難以彌合的沖突

從某種意義上講,以色列的曆史就是猶太定居點在巴勒斯坦地區不斷增加和擴充的曆史。

巴勒斯坦問題的本質就是被占領土問題。

阿拉伯世界石油起家,賺得盆滿缽滿,為何集體仇視以色列呢?

(巴以沖突)

是以,在巴以和平程序中,猶太定居點的去留及其幅度,将是和平能否實作的一個關鍵因素。

然而,以色列人并不在意是否和平。

以色列的激進分子們一直站在反對和平程序的最前列,同時也一直是反對各種和平倡議的最有效示威者,以阻止任何形式的領土撤退,以永久吞并被占領土為最終目标。

他們在各大城市組織大規模抗議活動,在最顯眼的十字路口和公共場所張貼他們的口号和廣告牌,并在右翼派别中建立了一個旨在阻止履行和平協定的遊說團。

是以,他們不準備做出任何形式的領土犧牲或讓步,以換取阿以沖突的和平解決——這讓習慣了“養尊處優”、花錢買平安的阿拉伯世界難以接受。

以色列人認為:在領土上做出讓步,會推遲最終的救贖以及永久和平的到來。

阿拉伯世界石油起家,賺得盆滿缽滿,為何集體仇視以色列呢?

(内塔尼亞胡)

自2022年年底以來,利庫德集團卷土重來,以總理内塔尼亞胡所為首的多名政府高官本身就是定居點問題上的強硬派,他們也正在推動更右翼的議程。

他們也最終招緻了新一輪的巴以沖突。

這般以色列,怎能不遭到阿拉伯國家的集體仇視呢?

阿拉伯世界石油起家,賺得盆滿缽滿,為何集體仇視以色列呢?

參考資料: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石化服務“一帶一路”可持續發展報告——中國石化在沙特阿拉伯[R].2022.

殷罡.阿以沖突-問題與出路[M].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22.

李興剛.阿以沖突中的猶太定居點問題研究[M].昆明:雲南大學出雲社,2023.

楊曼蘇.今日以色列[M].北京:中國勞工出版社,2023.

(美)勞倫斯·邁耶著,錢乃複等譯.今日以色列:一個不安甯國家的畫像[M].北京:新華出版社,1987.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