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逆向研究,10年将蘇-27國産化,卻造不出美國武器?是真的嗎

作者:軍哥的雜談

在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選一下“關注”,既友善您進行讨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中國可以仿造蘇聯的戰機,為什麼對仿不出美國的“黑鷹”?

我們的逆向研究為何在美式武器上行不通?

中國逆向研究,10年将蘇-27國産化,卻造不出美國武器?是真的嗎

美式武器到底有何特别?

蘇聯“老大哥”

1953年,中國從蘇聯手裡買來了米格-17F大禮包,全套設計圖紙連同專家一起打包送到了中國。

蘇聯還自掏腰包參與了122廠的援建工作,122廠正是日後大名鼎鼎的“沈飛”的前身。

蘇聯為何要将米格-17和圖紙出口給中國呢?

如今的我們,可以将開國儀式上往返兩次的飛機當成一個轶事來談。

可對于剛剛建立的新中國來說,戰機的數量一直是一個相當尴尬的問題。

誰都知道,我們需要生産更多的戰鬥機。

但當時的中國在這個領域一片空白,沒有生産噴氣式殲擊機的能力。

中國逆向研究,10年将蘇-27國産化,卻造不出美國武器?是真的嗎

蘇聯第一代噴氣式戰鬥機米格-17,就成了最佳援助選擇。

隻要有了參考資料,大陸的科研人員就能創造奇迹了。

短短一年之後,1954年,中國完成了米格17發動機VK-1的測試工作,将其改名為渦噴-5。

發動機問題解決了,接下來擺在中國人面前的就是大量技術難關。

殲-5終于在1956年成功與衆人見面,中國終于初步有了保衛國家領空的能力。

中國逆向研究,10年将蘇-27國産化,卻造不出美國武器?是真的嗎

殲-5

中國早期的軍工産業或多或少都帶着蘇聯的影子。

大名鼎鼎的“六爺”就是受到了蘇聯圖-16轟炸機的啟發,殲-6的成功量産也離不開米格-19的幫助。

即使是第二代殲-7和殲-8戰鬥機,也或多或少帶着一些米格-21的影子。

20世紀90年代,随着中蘇關系正常化,恢複兩國的軍工交流成了中國眼中的首要大事。

1990年12月24日,中國從蘇聯手中進口了26架蘇-27。蘇聯解體之後,中國又從俄羅斯手裡拿到了蘇-27的整條生産線。

中國逆向研究,10年将蘇-27國産化,卻造不出美國武器?是真的嗎

蘇-27

大陸先是從俄羅斯進口零件,完成了殲-11A的組裝,并用十年時間完成了所有零件的國産化工作,完全國産化的殲-11B正式與衆人見面。

最後大陸又自主研發出了蘇-27和蘇-40的完全體,最強四代半戰機殲-16應運而生。

除此之外,大陸陸軍第一代主戰坦克“59式”也是在蘇聯T54A的啟發之下完成的。

空軍、陸軍都有所提升,海軍自然也不甘示弱。

蘇聯解體後,大陸從烏克蘭的手中購入了蘇聯航母“最後的榮光”瓦良格号,雖然到中國手裡時瓦良格已經是一個鏽迹斑斑的空殼,但設計稿中的理念與技術,仍舊讓我們受益匪淺。

中國逆向研究,10年将蘇-27國産化,卻造不出美國武器?是真的嗎

瓦良格号

畢竟瓦良格号已經是“舊時代”的産物了,想要讓它适應現代化戰争,大陸需要付出的努力并不比寵靈開始少多少。

2012年9月25日,大陸第一艘航空母艦“遼甯艦”正式傳遞,中國正式完成了從零到一的蛻變。

中國逆向研究,10年将蘇-27國産化,卻造不出美國武器?是真的嗎

那我們也曾和美國合作過,為何仿造美式武器會更困難呢?

中美“蜜月”的十年

20世紀80年代,中美兩國開啟了所謂的“蜜月期”。

在1979年之後的短短一年中,中美雙方就達成了27項裝備技術的轉讓協定。

雙方抛棄了彼此的成見,中美兩國雖不是盟友,但依舊是友好國家關系,這意味着有400項非殺傷性武器技術出口的大門将對大陸敞開。

1983年,大陸的出口順位再次提升,得到了與西歐同盟國同等級的待遇。

在那段時間裡,中美關系達到了曆史巅峰。

中國逆向研究,10年将蘇-27國産化,卻造不出美國武器?是真的嗎

中國一向是擅長抓住機遇的民族,在兩國的蜜月期内,中國瘋狂追趕着世界一流軍事力量的腳步。

我們的技術人員十厘清楚,如果能将飛彈、火炮、防空等敏感技術盡可能收為己用,大陸的軍事格局将迎來新的局面。

1985年,中美兩國共同簽署了有關共同改造殲7、殲8的合作協定,1986年中美“和平典範”項目正式開始實施。

在第一階段中,兩國共同對殲-7的機身結構、氣動布局、飛控系統進行了大幅度改進,改進之後的殲-7M無論是在機動性方面還是在火控與生存能力方面都得到了較大的提升。

第二階段兩國将改造重點放在了殲-8身上,殲-8II的誕生意味着大陸戰機的科技化程序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與此同時美國還向中國提供了,F-5E戰機與F-16戰機的雷達、雷達警告系統以及電子對抗系統等等先進裝置,大陸的科研思路自此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開闊。

“和平珠江”項目更是堪稱中美軍事合作的代表。

中國逆向研究,10年将蘇-27國産化,卻造不出美國武器?是真的嗎

當時大陸的主力直升機直-5在技術上已經相當落後,但大陸一直沒能找到能夠接替直-5的新鮮血液,眼看中國直升機即将進入青黃不接的階段,“和平珠江”簡直就是瞌睡來了送枕頭。

當時中國從美國進口了S-70C,從法國進口了黑豹、小羚羊、海豚超黃蜂等等。

S-70C雖然是民用直升機,卻時不時去解放軍部隊那裡打打零工。

2008年,“黑鷹”一直往返于汶川災區與物資營地之間,拉起了受災人民的物資保障線。

中國逆向研究,10年将蘇-27國産化,卻造不出美國武器?是真的嗎

法國的SA321超黃蜂給中國自主研制直-8打下了基礎。

1989年,首架生産型直-8正式傳遞,此後的數年裡直-8的家族逐漸壯大,在空降搜尋、運輸、高原防衛等領域發光發熱。

哈爾濱飛機公司更是直接打包進口了法國海豚直升機以及它的生産許可證,直-9在哈爾濱飛機公司的努力下,帶着一家老小登上曆史舞台與直-8同台競技。

中國逆向研究,10年将蘇-27國産化,卻造不出美國武器?是真的嗎

可惜的是,中美蜜月期确實短暫了一些。

按照中美先前的構想,兩國還會在坦克、飛彈、步兵戰車等領域展開更深層次的合作,但是随着中美關系的降溫,很多項目都無疾而終。

其中就包括了大名鼎鼎的“美洲虎”坦克計劃。

中國逆向研究,10年将蘇-27國産化,卻造不出美國武器?是真的嗎

卡迪拉克·蓋奇·達信公司計劃用59式坦克底盤配合上美國特律柴油機公司的8V—92TA型8缸柴油發動機以及英國皇家兵工廠的L7系列坦克炮,打造出全新的移動堡壘。

客觀來講,這個“縫合怪”在當時的主戰坦克之中性能算不上一流,但是“美洲虎”項目被叫停,也堅定了中國搞自主研發的決心,畢竟隻有自己才是最可靠的。

仿造之路的滑鐵盧

中美蜜月期間,中國從美國手裡淘到了不少“好裝備”,“黑鷹”直升機更是為中國效力了三十多年,直到直-20上崗之後,這位功臣才轉崗成“看門老大爺”。

想當年,中國購買“黑鷹”主要還是考慮到了高原地區士兵的物資配備問題。

中國逆向研究,10年将蘇-27國産化,卻造不出美國武器?是真的嗎

是以說,當時競标的各家飛機廠商,直接進行了一次别開生面的試飛活動,它們被拉到了拉薩貢嘎機場,在高原上大顯身手。

最終“黑鷹”直升機重新整理了中國人對于直升機的概念,它能夠帶着重達1噸的貨物,在7315米的海拔上自由巡航,堪稱名副其實的“高原之王”。

為什麼說“黑鷹”得到了國人的青睐呢?

在全年軍費不過100億美金的時候,中國願意拿出1.5億美元采購24架“黑鷹”直升機,并且要不是中美關系降溫,中國還可能繼續下單,成為“回頭客”。

中國逆向研究,10年将蘇-27國産化,卻造不出美國武器?是真的嗎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出口中國的“黑鷹”型号是S70C2,也就是所謂的“民用款”。

不過中國也不是冤大頭,為了追求更好的高原飛行能力,中國要求美國将發動機更改為GE-T700-701型渦軸發動機,改款發動機的功率比美軍自用款還高10%。

20世紀90年代時,眼見回購無門的中國也曾想過仿制這條路,黑鷹S70C2的每一個零件都進行了詳細的逆向測繪,可是很遺憾中國就是無法完成複刻工作。

為何中國能夠仿制蘇聯的技術,卻在美國貨面前铩羽而歸呢?

這與美國詳密的技術保護措施直接相關。

中國逆向研究,10年将蘇-27國産化,卻造不出美國武器?是真的嗎

作為武器出口大國,美國在出口商品選擇上的核心精神就是“我賭你仿造不出來”,所有的工藝保密性和精準度都極高,如果沒有精确的引導,想要防止難于登天。

除此之外飛機的核心機構發動機,精密性超乎常人想象,任何材質以及公差上的改變,都可能失之毫厘差之千裡。

那為什麼大陸可以仿制前蘇聯的戰鬥機呢?

與美國直接傳遞飛機的模式不同,前蘇聯所給予我們的可不僅僅是幾十架戰鬥機,還有全套研發圖紙以及整條生産線,甚至人家連專家都打包“發貨”了。

中國逆向研究,10年将蘇-27國産化,卻造不出美國武器?是真的嗎

蘇聯助力了中國的現代化,美國則讓我們看到了科技化的威力。

不過最重要的是,這兩個強國都告誡了我們,獨立自主才是重中之重。

靠山山會倒,靠水水會流,自己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

所幸今天的中國,已經在技術層面加速追趕上了大部隊的步伐,甚至隐隐有了反超之勢。

這要感謝一代又一代的科研人員,是他們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創造了奇迹。

看到這裡您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參考文獻:

  1. “新華網:中美80年代軍事合作秘聞:超7變"枭龍" 戰機”
  2. “參考消息:外交官憶開放往事:回首中美“蜜月期”的競争合作”
  3. “新華網:武器觀察:直-20化身武裝直升機,運兵員打坦克兩不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