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37年,一乞丐懷抱"酸菜壇子"來到清華,沒有他中國造不出原子彈

1937年,一乞丐懷抱"酸菜壇子"來到清華,沒有他中國造不出原子彈

1937年10月,清華大學長沙臨時校區門前迎來了一位蓬頭垢面的“故人”。

“同志,請幫我找梅校長,告訴他東西我給帶過來了!”

門口的小同志看到乞丐這一身行頭,本來以為是一名流浪街頭讨飯吃的難民,于是拿出自己手中僅有的兩個饅頭,遞到了乞丐手中說道:“老大爺,這兩個饅頭您拿去吃吧,現在世道混亂,請找個安全點的地方!”

乞丐聽到小同志的一番話,眼中的淚水止不住地打轉:“小同志,我沒有開玩笑,我找梅校長真的有要緊的事情交代。”

1937年,一乞丐懷抱"酸菜壇子"來到清華,沒有他中國造不出原子彈

小同志一聽,立馬察覺到了不對,雖然此人一副乞丐的模樣,但是吐字卻十厘清晰,于是他立刻将這件事情彙報給了上司。

梅校長一聽立刻從辦公室中來到了校園門口,雖然泥土已經掩蓋了乞丐的真實面貌,但是梅校長還是一眼認出了這位故人。

梅校長哽咽地說道:“忠堯同志,你終于來了!”

這名乞丐究竟是何許人也?為何會引得梅校長此般重視?

說起趙忠堯同志這段艱難的歲月,還要從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講起。

1937年,一乞丐懷抱"酸菜壇子"來到清華,沒有他中國造不出原子彈

7月7日,日軍向宛平城和盧溝橋發起猛攻,中國軍隊奮起還擊,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爆發。

此時趙忠堯還在北平參加同僚的婚禮,但聽聞這個噩耗之後臉色大變。顧不上為朋友祝福喝彩,趙忠堯立刻趕到清華大學辦公室中,收拾起了相關的重要資料。

7月下旬,北平慘遭淪陷!即便是清華園也是一副慘淡的景象,好在清華大學校長梅贻琦早就預料到了這一天的到來,先前做好的充分準備果然沒有白費。

北平的槍聲剛剛打響,清華大學内部的重要先進裝置以及圖書資料已經踏上了轉移長沙的旅程。

1937年,一乞丐懷抱"酸菜壇子"來到清華,沒有他中國造不出原子彈

可剛走上轉移的旅途,這時趙忠堯卻意識到了事情的不對勁,憂心忡忡地找到了梅校長,“梅校長,學校裡那50毫克鐳沒有帶出來!”

這50毫克鐳,是趙忠堯在劍橋大學深造時,著名實體學家盧瑟福親自送給他的,曆經千難萬險,趙忠堯同志才将這50毫克鐳帶到了清華大學實體實驗室中!

看似不起眼的東西,卻在核研究領域有着極為重要的地位!

這話一出,梅校長臉色大變,同樣是身為實體教師,梅校長自然知道這50毫克鐳有多麼的重要,一旦落入日軍手中,恐怕後果不堪設想!

1937年,一乞丐懷抱"酸菜壇子"來到清華,沒有他中國造不出原子彈

就在衆人手足無措之時,趙忠堯站了出來:“梅校長,你們先率領其他同志進行轉移,鐳的事情交給我吧!”

可眼下日軍在華肆虐,他們殺人不眨眼的事情早就人盡皆知,此時回去等同于深入虎穴。這一去生還的可能十分渺茫,正當梅校長等人商量對策的時候,趙忠堯走到梅校長身旁語重心長地說道:

“梅校長,此次傳回我固然知道危險重重,但即便有意思能夠帶回來的希望,我也要嘗試!”

最終,在趙忠堯的堅持下,梅校長同意了他的請求,趙忠堯冒着生命危險和梁思成回到了清華園。

1937年,一乞丐懷抱"酸菜壇子"來到清華,沒有他中國造不出原子彈

這時的清華園在日軍的踐踏之下早就失去了往日的盎然生機。二人小心翼翼地潛伏到辦公室中打開櫃子,趙忠堯心中懸着的大石頭終于落在了地上:“東西還在!”

聽到這句話,梁思成也終于放下了心,可外邊早就充斥着巡邏的日軍,二人靠這身行頭前往長沙臨時校區實在太過顯眼,一旦被發現可就前功盡棄了!

千鈞一發之際,二人決定兵分兩路,為了掩人耳目,趙忠堯将鐳放在了盛着鹹菜的破壇子中,還給自己置辦了一身乞丐的行頭。

顯然,如今整個北京城的交通都已經被日本人控制,火車這條路是絕對走不成了!但趙忠堯一刻也不敢耽擱,決定步行趕往長沙。

1937年,一乞丐懷抱"酸菜壇子"來到清華,沒有他中國造不出原子彈

白天的時候,為了不引起注意,趙忠堯就和逃難的乞丐一同東躲西藏,直到夜幕降臨,趙忠堯才起身趕路,接下來幾個月的時間裡,趙忠堯日複一日,每天艱難地前行。

從北京到長沙足足3000多裡路,趙忠堯硬是靠着一雙腿見到了梅贻琦校長,兌現了自己當初的諾言!

這時的趙忠堯早就失去了往日風度翩翩教授的模樣,胸口被壇子磨得已經血肉模糊,聲音也變得沙啞無比。

看到抱着壇子的趙忠堯,梅校長心中的酸楚頓時湧上心頭!

1937年,一乞丐懷抱"酸菜壇子"來到清華,沒有他中國造不出原子彈

兢兢業業,熠熠生輝

正是因為這50毫克鐳,讓中國核事業發展的命運齒輪,已經悄然開始轉動……

來到了西南聯大,這50毫克鐳終于有了用武之地!

1946年,美國在太平洋比基尼島成功試爆原子彈,而趙忠堯以受邀觀察員的身份進行參觀,看着抟扶搖直上的“蘑菇雲”趙忠堯的内心無比震撼。

“或許隻有這種國之重器,才能讓中國在國際上站穩腳跟!”

1937年,一乞丐懷抱"酸菜壇子"來到清華,沒有他中國造不出原子彈

帶着這一偉大的目标,趙忠堯開始輾轉于美國各大頂尖實驗室,每天都要從事十六個小時的研究工作,就是希望能夠掌握核試驗的關鍵一步——加速器技術。

在生活中,趙忠堯完全可以盡情享受在美國的“歡樂時光”,但是他好像選擇了另一種更具價值和意義的道路,鹹菜面包已成為家常便飯,他将省下來的錢全部都花在了購買器件上。

逐漸明晰的研究也讓趙忠堯報效祖國的決心變得更加堅定,他要将研究原子彈最關鍵的粒子加速器帶到中國,讓他發揮最大的作用!

1937年,一乞丐懷抱"酸菜壇子"來到清華,沒有他中國造不出原子彈

但是四十萬美元的售價卻隻能讓他望而卻步,而且美國十分重視這類器件的流通,想要通過購買的方式直接帶回中國,恐怕是紙上談兵!

為了能夠将粒子加速器的各個部件牢記于心,他将一整套粒子加速器拆解成一個個小零件,依次歸類,詳細的記錄下來。

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後,趙忠堯第一時間為祖國送去了一份大禮。

他将自己收集到的大部分粒子加速器相關的零件偷偷地送回了祖國,這些零件就像趙忠堯的心,早就歸附在了祖國。

1937年,一乞丐懷抱"酸菜壇子"來到清華,沒有他中國造不出原子彈

1950年8月,趙忠堯終于等到了回國的好機會,和錢學森等一百多名留美學者登上了回國的旅途,可“威爾遜總統号”輪渡駛到日本橫濱市卻遭到了美國士兵的非法扣留,這讓趙忠堯悲痛萬分,回國報效的願望是不是要止步于此了?

在日本的這段時間裡,趙忠堯每天都等待着祖國的消息。

雖然趙忠堯遠在日本,但是祖國和人民又怎會忘記這位一心為國的學者!周總理得到消息之後,便立刻聯合國際一起向美方不斷施加壓力。

最終在巨大的輿論壓力面前,美國也停止了自己的小動作,結束了安插在趙忠堯身上“莫須有”的罪名。

1937年,一乞丐懷抱"酸菜壇子"來到清華,沒有他中國造不出原子彈

劫後歸來,嘔心瀝血

歸國之後的趙忠堯,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了中國核事業的發展上,有了先前牢固的知識基礎,加速器的核心元件很快就完成了組裝,交到了中科院實體研究所。

随着錢學森等人的陸續回國,中國兩彈一星事業,也浩浩蕩蕩地開始了!

在趙忠堯等人的帶領下,大陸成功研制出了第一台70萬電子光伏的質子靜電加速器。随後在1958年,趙忠堯又主持将原有的加速器成功提升至250萬電子光伏。

這對于後續核事業的發展,無疑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1937年,一乞丐懷抱"酸菜壇子"來到清華,沒有他中國造不出原子彈

1964年,當中國新疆的羅布泊上空,騰空升起一朵巨大的蘑菇雲時,這位六十二歲的老人,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情感,再想起自己曾經的遭遇已經是不值一提。

看着遠處升起的蘑菇雲感歎道:“這才是真正的“國之重器”,是真正能讓新中國能夠在世界上昂首挺胸的底氣!”

所有的悲慘遭遇和不幸,在這一刻凝結成了喜悅的淚水……

結語:

此後,趙忠堯隐居幕後,将工作重心轉移到了實體教育方面,而其手下的弟子,也成為了國家科技發展的中流砥柱。

1937年,一乞丐懷抱"酸菜壇子"來到清華,沒有他中國造不出原子彈

繼第一枚原子彈試爆成功之後,大陸又緊接着成功爆炸了第一枚氫彈,成功下水第一艘核潛艇,成功興建了第一座核電站……

無數次的開創先河,都是趙忠堯及其弟子們的努力和汗水換來的成果。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1998年5月28日,96歲的趙忠堯院士溘然長逝,引得國人在悲痛中又有無盡的唏噓。

趙忠堯先生在風雨飄搖的敲敲打打中屹立不倒,為祖國在實體領域的崛起奠定了堅實的根基!

1937年,一乞丐懷抱"酸菜壇子"來到清華,沒有他中國造不出原子彈

由于平台規則,隻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