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債總額再創新高,超過了34萬億美元的曆史标志。
這一數字背後反映出美國經濟深層沖突的集中爆發,預示着未來一段時期美國将面臨艱難的債務及财政困境。要妥善應對這一挑戰,需要美國政府采取負責任的财政政策,并推進結構性改革,控制債務增速,逐漸恢複财政可持續性。
上世紀80年代裡根時期,美國實施大規模減稅政策,同時加大軍事支出,導緻了較大規模的财政赤字。
随後數十年,美國國債餘額在冷戰結束後有所回落,但911事件後,布什政府為應對反恐及阿富汗、伊拉克戰争,再次采取減稅并增大軍費開支的做法,結果又帶來一波較大規模的赤字。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奧巴馬政府推出近800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國債餘額再度猛增。特朗普上台後,繼續推行減稅政策,以刺激經濟增長,但減稅效果有限,國債繼續增加。
2020年疫情期間,特朗普和拜登政府先後推出總計超過5萬億美元的各類刺激和支援計劃,直接導緻美國國債突破30萬億大關。
2024年1月2日,34萬億美元的國債數額,已經嚴重超出美國經濟承受能力。主要原因在于,長期以來美國進行大規模财政支出和稅收減免,同時又長期維持巨額貿易逆差。這直接導緻了赤字居高不下、債務越滾越大的局面。
而疫情期間美國又推出數十萬億美元刺激計劃,使國債增速進一步失控。
目前美國國債主要依靠增發債券進行融資,這不僅增加了财政負擔,也掏空了未來财政空間。根據預算資料,美國利息支付已經占去财政支出的7%以上,這份利息大禮隻會越來越沉重。
同時,外資持有美債的比重也在下降,未來國際市場是否還有足夠空間容納美債也成疑問。
長期以來美國為應對各種沖擊,都選擇通過減稅并舉債刺激經濟的做法,這直接導緻了國債規模的不斷積累和擴大。目前美國正面臨這一做法帶來的後果,必須采取有力措施遏制債務飙升的勢頭。
如果不能很快遏制債務增長,美國将面臨信用和财政危機。這不僅會觸發金融動蕩,也将削弱美國應對外部沖擊的财政手段。要真正解決這一難題,美國必須采取果斷措施,比如提高稅率、削減非必要支出、調高利率等,從根本上減少赤字、平衡收支。
與此同時,結構性改革也刻不容緩。美國需加快産業更新,恢複制造業實力,減少長期存在的貿易逆差。合理的貿易和産業政策,也是遏制債務危機的重要一環。我們看到,美國正面臨一個曆史性的财政拐點,也将迎來一次痛苦的結構性調整。
展望未來,美國政府必須謹慎應對,通過穩健的财政政策,渡過這一難關,重建經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