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兩彈一星王大珩,讓國人首次看到清晰衛星圖,譽為中國光學之父

作者:勤老說科技

他是大陸著名的光學家,他是大陸近代光學工程的重要學術創始者、開拓者以及組織者,他帶領隊伍用“光”改變了中國,他結束了中國沒有光學玻璃的曆史,他就是大陸著名的“兩彈一星”王大珩,更是被譽為“中國光學之父。”

兩彈一星王大珩,讓國人首次看到清晰衛星圖,譽為中國光學之父

1915年,王大珩出生于日本東京,當時,正值日本向中國提出“二十一條”芒果條約的時候。王大珩父親王應偉在得知後,義憤填膺,便辭去了日本東京中央氣象台的工作,毅然決然回到了中國。

王大珩的父親王應偉原本是一名私塾先生,後前往日本留學深造,并且擔任了日本東京氣象台台長一職,是一名天文氣象專家,這也注定了王大珩未來的發展道路将與光學事業難舍難分。

王大珩從小就非常聰明,并且擁有令人震驚的記憶力,其知識點過目不忘。5歲時,便能夠清楚的識别數千個漢字和運算簡單的算術。于是,王大珩的父母便帶其前往北京著名的孔德學校考學。

進入學校後,老師對王大珩驚人的天賦十分震驚,便決定将其直接升入二年級入讀,每逢考試都是名列榜首,成為學校的“小聖人”。由于父親天文氣象學家的原因,是以王大珩在中學時期,經常跟随王應偉觀測各種天象,并且接觸到其他人無法接觸的科學精密儀器,這也激發了王大珩對光學儀器的興趣。

1932年,王大珩高中畢業後,報了三所大學,結果三所大學全部錄取,王大珩考慮再三,決定選擇清華大學實體系。清華學習期間,由于清華大學實行末位淘汰制,是以到畢業時,全班28為學生最後隻剩下了10名。

兩彈一星王大珩,讓國人首次看到清晰衛星圖,譽為中國光學之父

1936年,王大珩成功畢業并且留校繼續任教。半年後,王大珩憑借着優秀的才能成功拿到了“史量才獎學金”,并且轉入趙忠堯教授的門下,成為實體專業的研究所學生。

第二年,由于中日關系的轉變,日本全面侵略大陸,正在讀研究所學生的王大珩目睹了日本侵略者的所作所為後義憤填膺。于是,王大珩便決定放棄血液投入國防建設中。由于環境所緻,王大珩的報國之路中斷,随後便參加了留英考試。

後來,王大珩成功拿到了公費名額,并且前往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學習應用光學。1940年,由于德國空襲英國,王大珩又轉到了英國謝菲爾德大學繼續攻讀博士學位,并且進行光學玻璃的研究。

然而,在即将畢業之際,王大珩做出了一個十分意外的決定,那就是放棄博士學位進入昌司玻璃公司任職技術員。當時的昌司玻璃公司是英國最大的光學玻璃制造企業,在王大珩看來,學習必須要知行合一,于是放棄學位前往公司實踐。

1947年,在錢三強的邀請下,王大珩便有了想要回國發展的信心。第二年,離開中國10年的王大珩便辭職登上了回國的輪船。回國後,王大珩任職了教師、研究員以及光學玻璃廠技術員。

1949年,王大珩成功來到了大連大學,并且擔任着實體系主任。王大珩在這裡又重新找到了發展的方向,将自己全部的精力與知識投入到了新中國的建設中來。1951年,王大珩被任命為中國科學院儀器館副主任。

兩彈一星王大珩,讓國人首次看到清晰衛星圖,譽為中國光學之父

不久後,王大珩便向上級請示,需要一筆籌建經費建設中國科學院儀器館,後來,上級便給了1400萬斤小米作為發展經費,王大珩深知祖國能夠拿出這些已經是非常不容易了。于是,王大珩便帶領20多名助手前往長春搭建。

1953年,中國科學院儀器館終于完工,這所王大珩親自打造的中國光學城在長春正式成立,中國的應用光學領域也就此起步。

後來,國家啟動“兩彈一星”的偉大工程後,王大珩負責最重大且艱巨的105工程,主要處理技術光學、材料、精密儀器以及導航等等。随着大陸宇宙空間事業的不斷發展,對光學裝置的要求也逐漸提高,大陸光學儀器的研發技術也在不斷地更新。

在研制中國第一顆傳回式衛星時,需要搭載極高要求的觀測相機,王大珩便和同僚加班加點,夜以繼日的破解技術難題。1975年,大陸第一顆傳回式衛星成功發射,并且成功将其衛星拍攝的資訊帶回了地面,這也是中國人首次看到清晰的衛星圖像。

因為王大珩的出現,讓中國的光學事業從空白到國際領先,促進了中國空間技術的進一步發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