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除李治外,李世民14個兒子隻有楊貴妃之子得善終,過繼給了李建成

作者:蜀山史道

前言

唐太宗李世民的14個兒子,他們的下場真的都很慘嗎?

李世民是大唐的奠基者,他不僅能打天下,更能治天下,成就了貞觀之治,是當之無愧的明君。但是他的兒子們卻不能善終,除了後來登基的李治,其他13個兒子無一幸免,要麼被殺,要麼在流放地自殺。面對這樣的結局,不禁要問,他們的下場真的都很慘嗎?

除李治外,李世民14個兒子隻有楊貴妃之子得善終,過繼給了李建成

一、634年,李世民五子謀反被賜死,太子與次子先後廢黜

事情要從643年說起,這一年,李世民的五子齊王李祐在封地多次違法亂紀,與長史發生沖突後,恐懼李世民追責,在親信撺掇下起兵謀反。這場謀反很快就被平定,李祐被押到長安,以謀反罪被賜死。

對一個皇帝來說,親自下令處死自己的兒子,無疑是極其痛苦的事。但更讓李世民痛心的是,在調查李祐一案的過程中,他發現了太子李承乾也在謀劃不軌。

李承乾是李世民最寵愛和寄予厚望的嫡長子,他從小聰明好學,八歲就被立為太子。李世民為他請來最好的老師,一心一意培養他成為儲君。可沒想到,李承乾後來居然也會像李世民年輕時那樣,謀劃害死自己的兄弟。

除李治外,李世民14個兒子隻有楊貴妃之子得善終,過繼給了李建成

原來,李世民最近特别寵愛次子李泰,這讓李承乾産生了危機感。他決定下手為強,先除掉李泰,鞏固太子之位。但他的計劃還沒有實施,就因為李祐的案子敗露了。

皇家鬥争的殘酷,這一刻李世民嘗到了當頭棒喝。他思前想後,還是忍痛将李承乾廢為庶人,流放邊遠。本來李泰有機會繼承太子之位,但他過于積極讨好李世民,反倒讓李世民認為他也會像李承乾那樣傷天害理。于是李泰也被廢黜,李世民選擇了比較溫和的幺子李治作為太子。

除李治外,李世民14個兒子隻有楊貴妃之子得善終,過繼給了李建成

二、653年,房遺愛案導緻多名皇子被牽連

657年,發生了著名的房遺愛謀反案。這起案件的波及面極廣,李世民的多名兒子被牽連其中。

房遺愛是大臣房玄齡的次子,他的妻子是李世民的女兒高陽公主。這個公主素來驕橫跋扈,在丈夫面前經常诋毀其他皇親國戚,終于釀成了這場大案。

因為公主的挑撥,房遺愛與父親、哥哥反目成仇。長孫無忌受命審問此案,房遺愛把矛頭對準了李世民的庶長子李恪,誣告他謀反。

除李治外,李世民14個兒子隻有楊貴妃之子得善終,過繼給了李建成

李恪生性剛硬,很得李世民的喜愛。他本來是太子人選的有力競争者。這一次卻被卷入房遺愛的玩弄之中,陷入絕境。在朝堂上衆臣的壓力下,李治不得不準許處死李恪。

李恪臨刑前大罵長孫無忌陷害忠良,說宗社必将不久覆滅。果然,武則天後來幾乎将長孫一族滅門。

除了李恪,李世民幾名其他兒子也被房遺愛案牽連。李恪的同母弟李愔被流放邊境;巴陵公主和丹陽公主的驸馬也被殺害。這無疑是對李唐宗室的沉重打擊。

除李治外,李世民14個兒子隻有楊貴妃之子得善終,過繼給了李建成

三、674年,李恽被誣陷謀反自殺;680年,太子也被其母所害

671年,李世民第七子李恽被任為地方官員。三年後,李恽就被屬官誣陷謀反。

李恽性格直爽,生性奢侈。他也深知皇室鬥争的殘酷,是以一聽說有人告發自己謀反,他就害怕得自殺了。等到李治查清真相,為他平反昭雪已經太遲。

680年,李治的太子李賢也遭遇了同樣的厄運。他被自己的生母武則天誣告謀反,不久就在軟禁中被迫自殺。

武則天這個惡毒的女人,為了自己的權力,不惜陷害親生兒子。她強迫李治廢黜了李賢,三年後又逼他自殺。李明等皇子也被牽連而死。從此武則天專權朝政,李唐皇室節節敗退。

除李治外,李世民14個兒子隻有楊貴妃之子得善終,過繼給了李建成

四、688年,李貞兵敗自裁;次年李慎也死于流放地

688年,李世民第八子李貞聯合幾名叔伯,策劃恢複李唐江山。但行動剛開始,他們的計劃就被武則天瓦解。李貞見大勢已去,自殺身亡。

參與這次行動的其他皇族也全部被誅殺。僅有李慎在刑場前得以暫時幸免,但很快也被發配邊疆,最終死在流放地。

除李治外,李世民14個兒子隻有楊貴妃之子得善終,過繼給了李建成

五、唯一未參與鬥争的幸運兒——李福

在14個兒子中,隻有李福幸免于難。李福是楊貴妃所生,李世民特别寵愛他。639年,他就被封為趙王,去世時也隻有38歲,并未卷入那殘酷的争鬥中。

李福的兒子李穆也早逝,趙王的爵位後來傳給了李恽的後人。雖然李福的宗祧并未長久傳承,但至少他本人沒有死于非命,可以說是李世民所有兒子中最幸運的一個。

除李治外,李世民14個兒子隻有楊貴妃之子得善終,過繼給了李建成

結語

看完這場殘酷的皇室内鬥,我們不禁要深思:這些皇子們,到底是怎樣走向毀滅的?

權力的誘惑,似乎遠遠超過了手足及骨肉的情誼。李承乾不惜弑殺同母兄長,後來李貞兄弟也反目成仇。這場争鬥本不應發生,如果不是人心難測,沒有了基本的信任與愛戴。

妖魔化的政治鬥争,讓本可以相安無事的皇族,你死我活殘殺彼此。房遺愛一案的冤獄性質,至今令人扼腕;武則天這個惡毒女人更是禍國殃民。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就是把政治推向極端的鬥争本能。

除李治外,李世民14個兒子隻有楊貴妃之子得善終,過繼給了李建成

如果沒有了基本仁愛,人與人之間又怎會相信;沒有了基本信任,親人與骨肉又怎會和睦?這就是李世群眾子慘況的根源所在。這也是千古治世艱難的教訓——要讓政治回歸人性本位,回歸仁政愛民,不讓權力成為互相殘殺的工具。

曆史的教訓擺在那裡,我們又将怎樣做出正确的選擇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