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黃埔“百千萬工程”超級對話|黃埔街:江心小島成“網紅”的秘密

視訊加載中...

(黃埔“百千萬工程”超級對話,時長共5分19秒)

黃埔“百千萬工程”超級對話,時長共5分19秒

位于黃埔區黃埔街道的大吉沙島,被譽為“廣州的世外桃源”,是目前廣州市唯一一個必須乘坐渡輪才能進入的江心島。

大吉沙島位于珠江主河道以南,與長洲島、黃埔港對望,面積約1500畝,其中1329畝為農田,島上現有4個農民合作社,經營範圍包括養殖業、園林等。

黃埔“百千萬工程”超級對話|黃埔街:江心小島成“網紅”的秘密

這樣一處江心小島

是如何轉變為現代都市錦田的呢?

對話嘉賓

羅海瓊

廣州市黃埔區黃埔街道黨工委書記

葉成彬

黃埔“海外新聞官”

華南理工大學留學生

黃埔“百千萬工程”超級對話|黃埔街:江心小島成“網紅”的秘密

人居環境綜合提升

從舊渡口到新碼頭

嶄新的碼頭、平整幹淨的道路、大片整齊的農田,與市區的熱鬧和快節奏截然不同,大吉沙島舒适又甯靜。

如何在保留田園風光的同時,建設現代化的基礎設施,提升居民的居住體驗?

2019年,大吉沙島示範社群項目動工,将碼頭驿站連廊、公廁、居民區消防系統、排水排污系統帶入這座小島,對大吉沙碼頭周邊環境、環島整體環境、基礎設施道路進行了整體更新;2022年,黃埔街道實施大吉沙人居環境綜合提升工程,對島内路面、住宅外立面、戶外廣場景觀等進行提升改造……短短三年,大吉沙島搖身一變,成為宜居宜業的“世外桃源”。

農業現代化融合發展

從荒地到都市錦田

大吉沙島有着豐富的種植業、漁業資源,為農業現代化發展提供了可能。2018年,黃埔區啟動“都市錦田計劃”土地綜合整治項目,改造大吉沙島高标準農田1142.92畝,新增墾造大吉沙及白兔沙約860畝水田。

同時,随着黃埔區現代農業發展的發轫之作——隆平院士港項目落地,打破居民以往自行耕種缺乏保障或單純靠低價出租農地擷取收入的局面,創造了更多的就業崗位,帶動村集體每年增收近500萬元。

建立“智慧農場”黃埔模式

從靠天吃飯到藏糧于技

技術成果的轉化,讓大吉沙島不僅僅是一片“試驗田”,更是農業科技助力鄉村振興的一大縮影。

大吉糧倉是隆平試驗田的配套設施,該建築采用傳統嶺南鐘樓建築風格,裡面的“兩藏館”以“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為主題,展示了中國雜交水稻研究曆程以及隆平國際現代農業公園的建設曆程。

大吉沙島水稻智慧農場的建設,主要開展與智慧農業相關的品種、栽培、農機等方面的科研攻關,突破水稻和蔬菜生産智慧農場關鍵技術,建立“智慧農場”黃埔模式。

黃埔“百千萬工程”超級對話|黃埔街:江心小島成“網紅”的秘密

【百千萬工程亮點】

新興産業布局

黃埔街落成港灣都荟、和安堡等9個臨港商業樓宇,吸引、拓展約54家新企業進駐轄内,形成廣州大灣區數字文化産業園錘煉黃埔區文化娛樂服務業高地、中遠海運大廈引領港航服務業、臨港智谷園區打造新孵化品牌的格局。

大灣區數字文化産業園是黃埔區文化科技産業重點開發項目、廣州市文化産業示範園區,園區入駐企業58家,年營收近20億元。

基礎設施建設

推動地鐵七号線二期工程竣工,完成轄内裕豐圍站、大沙東站的所有征借地任務,打通黃埔區南北向快速交通以及連接配接番禺、佛山之間的軌道交通網絡。

民生福祉建設

推進大吉沙島人居環境提升搬遷安置工程,全面提升大吉沙島整體環境風貌。

總投資1500萬元推動3個老舊小區“微改造”,惠及576戶、2100餘人。

投入超2300萬元完成烏湧口袋公園等4個口袋公園建設,累計建設面積約36800平方米,讓居民“推窗見景、移步見綠”。

總投資超5000萬元推進東苑小區配套設施和停車樓項目,提升小區環境品質。

城市更新改造

穩步推進片區舊改,新溪村舊改項目獲廣州市政府批複,首開區開工建設,項目将打造集商務、休閑、教育、居住為一體的高端智慧活力引擎,助力金融城——黃埔灣世界級地标商圈建設;珠江村舊改項目首開區開工建設,将打造海絲創意文化社群、創新型現代服務配套區。

鄉村振興建設

大力發展都市現代農業,引試種隆平黃埔香等約300個水稻品種;由中國工程院院士羅錫文領銜,在大吉沙島106畝建設基地突破水稻和蔬菜生産智慧農場關鍵技術,為水稻和蔬菜生産智能無人化農場建設提供可複制可推廣的新模式新範本,打造大吉沙國家水稻公園。

改造提升低端低效物業,下沙·公園西商務中心項目開工建設,建設廣州人工智能和數字經濟試驗區魚珠片區配套服務綜合體,預計年經濟效益3億元,新增就業人口約6000人。

曆史文化保護

依托14處曆史文物、7棵古樹,發掘曆史文化,注重活化利用。建于清道光年間的世賢張公祠彙集市級非遺龍舟龍頭龍尾傳人張偉潮、區級非遺傳統字畫裝裱項目傳承人黃毅良兩位大師,常态化開展非遺進校園、進社群等傳承工作。

南方+記者 劉珊

通訊員 黃埔融媒

【作者】 劉珊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用戶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