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黃埔二期四川重慶籍學員情況介紹

黃埔二期于1924年8月入學,1925年9月6日畢業,畢業449人,其中湘軍講堂學生158人。第二階段分為五個班,步兵科二隊,炮兵、工兵、重兵各隊,期間學習參加了第一次東征,平陽叛軍作戰。

二期畢業生在四川、重慶有50人,占二期的九分之一,其中成都16人,重慶13人,二期比較有名的羅振生、呂德明、羅立軒。他們的簡介總結如下:

黃埔二期四川重慶籍學員情況介紹
黃埔二期四川重慶籍學員情況介紹
黃埔二期四川重慶籍學員情況介紹

1、趙健,1904年生于重慶市南岸區長生鎮,1923年北京朝陽大學法系黃浦2年,曾任國民黨第131師參謀長、國防部主任、124軍将等,曾參加過上海之戰、徐州戰争、武漢戰争、貴南戰争。 我曾與地下反從業人員聯系,策劃起義,1951年,他擔任北濟市建設科副處長,四川東辦事處,1954年調到重慶市參贊辦公室,1972年去世。

2、曾祿,1905年留學生,自四川公福順人、黃埔二炮兵師畢業,1938年在星子特别訓練班上任上尉,任新任第57旅(後改師)副旅長。1939年,他擔任雅安團團長。1941年,他因發動打倒劉文輝的戰役而被開除。1944年4月,他被任命為重慶市衛威區第45補充訓練部主任。1948年9月,少将于1949年春被授予西安省第5軍第90軍少将軍銜。

3、張瓊,字中英,成都,四川雙流人,黃埔二步兵師畢業,抗日戰争期間擔任第9師團長,第15軍副師長。1937年5月,他被授予少将軍銜,1943年去世後,他被提升為将軍軍銜。

4、雷震,1901年生于四川省成都浦江人,就讀于縣城大埔連立中學、成都法律政治學院和熊克武經營建武學校。1924年加入黃埔軍第二炮兵科,從校畢業,擔任軍械部黨代表,1926年參加北伐戰争,在蔡廷瑜部擔任連長、營長。1932年參加上海抗日戰争,任團長。1937年,抗日戰争爆發,調到南京,任中央軍事學院第3旅副旅長。12月,他參加了南京防衛戰争,并擔任紫金山的職務。12日下午,教學組組長桂永清撤退,雷率系留了下來。13日,掩護軍民在下一個火車站通過火車突圍,連長雷田B等人在最後一個車廂大廳,日軍空襲将被火車打散,是下車指揮官兵對日軍,部隊被擊斃。1938年9月,晉升為少将,加入浦江忠禮。198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表彰了革命烈士。

5、王成貴,1904年生于四川省成都雙流區華陽鎮,畢業于日本軍校,先後擔任河北省軍政學校軍工地震處排、連、營長,後任河北省軍政學校步兵第二中隊中校上尉,1937年任第32軍第141師團長,擔任第2團團長, 9月24日,日軍攻占保定,為防止敵軍南下,王成貴奉命率領全團攻打河北正定城防。10月7日,日本圖費原省第14師沿平漢線直接逼右,王成貴親自上戰場,率領全體士兵英勇抵抗,日夜激烈戰鬥,向敵方傷亡慘重。8日清晨,日軍集中炮火,向正定東北牆角發動猛烈轟擊,王成貴決定後,率領全團奔向北門牆,親自率領一個步兵連,沿着城牆的根部向敵方襲來, 很多時候會把缺口背對敵人。後來,由于我寡居的敵人,王成貴和他的官兵們都英勇犧牲。

黃埔二期四川重慶籍學員情況介紹

王成貴的軍裝

6、羅楚竹,沒有。橫,1904年生于四川泸州人,陸軍上校。

7、徐亳州,1903年生于四川成都,黃埔二步兵科、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将畢業,日本理科大學畢業,陸軍第一師第6團團長,1935年至1938年任國民政府駐德國大使館,中央警察學校重慶分院主任,國民黨國防部第4副主任, 少将。

8、蔣志高,字惠珠,1897年出生于四川省資陽市安嶽縣立學校,學過中醫,黃埔二步兵部,在學校期間為江先生看過病,1933年至1938年先後擔任該師西北補充旅第1團第一上校,黃埔軍第7兵團第15第6旅第1旅第6旅長學院,1940年至1945年擔任第1師第1旅代理副旅長和參謀長,1946年至1949年,他擔任綜合第一師補充訓練處副處長和綜合第一師軍官旅副長。

9、重慶巴縣項建榮,中國共産黨黨員,劉伯成1927年順清起義時,在合川區擔任起義軍學生隊的教師。

10、熊仁炎、郭英、北英飛,1902年生于重慶霸縣黃埔二期,1945年被派往南京陸軍大學第四期普通班學習,1947年畢業,1948年被派往四川省成都擔任集團軍副司令,國民黨國防部下屬陸軍少将。

黃埔二期四川重慶籍學員情況介紹

攝影:熊仁彥

11、石子牙,1901年出生,重慶市巴南區邊石鎮人,國民黨西南酋長辦公室第八中将團長,重慶三宇國小校長,率領江八闵南四縣聯合防衛指揮部轄下46個鄉鎮武裝5000多人起義。

12.王德清,字賓木,1900-1925年,重慶市巴南區木洞鎮,入巴縣立中學,東三祭。

13、梁元龍,1902年生于重慶霸縣,1933年生于浙江省,時任翟濟保安部第一科科長。

14、謝廷賢,1号,1898年生于重慶市沙坪壩區曾家鎮人,黃埔二區重科,中央軍校高等學校六年級畢業,畢業後參加東三二東征和北伐戰争,任黃埔軍校任教二團長,黃埔軍校四期, 軍團四班,南京中央軍事學院,第六、七、八中校訓練副,軍校政治訓練部教育委員會委員,1940年春,中央軍校二部少将,1948年3月,他成為南京中央軍事學院黃埔中學校長。1949年赴台灣,1989年去世。

15、張漢初斌,1902年出生于重慶霸縣黃埔二重科,中央軍事學院高等5級畢業,德軍大學畢業。畢業後,他在一個軍事基地工作,在北伐開始後加入野戰部隊,并于1939年6月被授予陸軍少将。曾任第52軍第25師師長,參加過長沙第一、第二、三戰。1946年任第27整師副師長、第24旅少将,1948年3月3日在陝西省奕川被西北野戰軍俘虜。解放後,任西北進階步兵學校軍事教官、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陝西省委員會委員、西安黃埔軍校學生會會員。

16日,餘明光,四川自貢人,少将參謀長,為文職勒收買軍谷詐騙,被彈劾,送往軍法部常務司長,1941年被判處死刑。

17日,楊引,另一句話嚴叔叔,1902-1927年,四川省成都雙流區黃埔二工兵師,陸軍少校,參加東征和北伐戰争。

18、吳克定,1901年出生于四川省成都雙流區黃埔二重兵分隊,畢業于中央軍校訓練團。曾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二師排、連、營長、第1師輔一旅、附屬團、獨立第1旅、第3團上校。抗日戰争爆發後,曆任軍委全國步調委辦公室主任、上校督察、軍部補充訓練司司令、四川師長、平武縣縣長、第231師長,1949年赴台。

19日,秦向玄,1902-1932年,成都、四川雙流區黃浦二區,參加兩次東征,1932年5月,李繼申被任命為以餘土匪副總司令,秦向軒擔任指揮參贊,上校級,随後在武漢被"藍衣社"武漢集團秘密逮捕處死。

20、楊文軒,1905-1973年,四川省宜賓市江安縣黃埔二重支部,中央訓練團将正式班,黃埔軍校畢業後因成績優異,留在學校擔任第一隊長,第三、四學生隊隊長,曾參加過兩次東征和北伐戰争, 曾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二師排、連、營長,1927年6月編入第22師第65少校團。北伐期間,陳誠受到贊賞,在陳的推薦下,他于1928年1月被調到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蔣介石侍候室。1929年12月調到中央軍校步兵營第3連,中央教學師第1師第1團第3營長,中央教學師第1師于1930年12月編入國民政府警衛隊師(馮岐師長), 并調到中總參謀部參謀部。抗日戰争期間,他擔任第61師團、第50師團第181旅團長,參加了上海、武漢、廣東、華北戰役。他于 1947 年在山東省泰安市被俘。他于1973年在戰争罪行管理研究所去世。

黃埔二期四川重慶籍學員情況介紹

楊文軒的軍裝

21、于金源、紫慧源、惠泉,1904年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金塘縣,1922年就讀于成都晉江公辦黃埔二校,1945年中央軍校将在第三階段正式畢業A級。曆任國家革命軍營營長、團長、旅長、第190師長、第10軍長、第14軍長、第72軍長、中央警察學院副教育主任。

22、廖偉民,1900年出生于四川内江市黃浦二期市,中共黨員,畢業後到國民革命軍第一軍,1926年7月北伐後,先後在葉亭獨立團擔任過營黨代表、營長等職務,後轉至賀龍20軍學生營營長, 參加"81"南昌起義。部隊解散後,他們回到内河,在家呆了幾天,很快找到了黨組織。1928年,農民起義失敗後,南溪縣被四川南特委派去清理黨組織,尋找分離的黨員,組織農民武裝力量,在清府、長甯、鹽蓮等山區擴大革命武裝力量。1929年2月15日,廖為民在長甯峽逝世,享年28歲。

23、羅振生,原名羅忠榮,字濟瑜,又名錢,1900年出生于重慶市廬江區東溪鎮,1919年初從成都畢業後進入重慶留任法工儉學,學生有鄧錫賢、鄧少生等。1924年,周恩來和周維璇介紹,成為中國共産黨黨員,成為中國共産黨歐洲支部委員。同年7月畢業于巴黎大學政治經濟系、巴黎工業大學機械科學系。1924年夏天,按照中央的決定,周恩來、羅振生、劉伯莊、周子君四位同志提前回家。黃埔二期學習期間參加"火星社團"活動活躍,吸引了大批學生,對《國革命之歌》歌詞的創作産生了很大影響。1925年1月,羅振生當選為黃埔軍校黨專部第二屆執行委員會委員,以分工為組委會,以共産黨員為核心的"中國青年軍聯"在黃埔軍校成立。1925年2月初,黃埔學生軍正在與右翼作戰,羅振生在校部擔任偵察隊長。參與叛亂,平息楊希玄和劉振軒。畢業後,羅振生留任政治部委員、入伍學生政治部教育訓練師,東二次東征期間擔任政治部特工,後參加北伐戰争,擔任國民革命軍政治部訓練科科長。回到重慶後,1926年,他加入重慶中法大學任教,擔任體能訓練主任,專責學校軍事訓練,黨内職務是重慶中法大學黨員。1927年3月31日,"三三一"大屠殺發生,羅振生被子彈打傷,随後回到東溪家中傷勢。回到東溪後,沒有去重慶找黨,從此失去了黨的組織關系,開始在東溪鎮國小任教幾年,然後經營茶館維持生活,直到1939年病逝,享年39歲。

黃埔二期四川重慶籍學員情況介紹

羅振生1924年在巴黎拍攝

24日,羅立榮,原名羅立榮,字"玄華",1901年出生于四川省大洲泉賢縣黃埔第二步兵科,畢業後編入第1師(何英琴師長)見習排長,11月晉升為中級排長,1926年10月晉升為第1師上尉(代理師長王軍), 1928年3月晉升為第22師(師長胡宗南)第4團第2營營長(團長李鐵軍),7月被派往。1930年7月晉升為第1師第2旅(胡宗南司令員)中将(劉征司令員),第2旅第5團團長(黃傑司令員),1934年12月31日晉升為第1師參謀師上校,第2旅副司長李文上校(旅長),晉升為第78師(丁德龍, 師長),1936年9月,1937年8月調到中央軍事學院第12少将(由陳教長繼承) 1938年2月,調到軍事學院第7分院(兼主任胡宗南)擔任第2旅第15少将,5月調到第40師(第3師)少将。8月調到中央軍事學院第7支總參謀部,1939年4月29日晉升為第1軍中将(陶俊嶽司令員),1942年10月15日晉升為第36軍(第15師,臨時師第52師、第59師總司令, 1945年1月9日被任命為第3軍(第7師,第22師)總司令,1947年10月21日在河北省定縣青峰店戰役中被俘。1960年11月28日大赦釋放後,他被任命為政協文化曆史資訊委員會委員,1983年5月當選為全國政協委員,1991年7月6日在北京去世。

25、蕭五郎,1903年出生于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回龍淵人,曾任少将師長、國民黨暑期訓練班班長,1947年任陸軍少将。

26、戴松義,1904-1979年,四川省眉山市人壽,畢業後參加第一次、第二次東征和北伐戰争。他曾擔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第2團、連隊、警衛團的政治教官和憲兵第1營的指揮官。1927年秋天,他前往奧地利學習警察。1931年回國,任複興會中央軍學會訓練科科長、軍委書記官大校副主任、中央警察學校教育部主任、中央警察學院北平分院主任。抗日戰争爆發後,曆任軍政重慶外事教育訓練班副主任、成都市警察局局長。内政部第一少将兼警察局進階督察。1946年起任中央警察學院北平特警教育訓練班班長,同年被調任上海三洋公司總經理、行政學院經濟部調查部主任。1949年赴台灣,1979年因病去世。

黃埔二期四川重慶籍學員情況介紹

戴松的照片

27、去把手(應給傳教士),1904年學生,四川梅山人壽縣黃龍溪人,黃浦二世重兵,沒有找到他的資訊,哥哥是去傳教,四川軍熊克武的手下,傳講的事迹更多。

28、陸德明,又名吉雄,字邦定,沒有。新,1905-1927年,四川自貢市從魯尼區中泉鎮民營獅子灣人,黨員,1921年進入成都公立學校,孫中山推薦進入黃埔二期,入軍步兵科,1925年2月,他擔任東征學生軍偵探長,率領60名學生參加了與陳玉明的戰鬥, 幾人喬裝成陳玉明軍偵察情報,同年任國民革命軍第4獨立團第2營第4連長,1926年晉升為北伐第2營長,任第4軍第25師第73團參謀長, 攻占武昌後,他被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第二總司令部武昌警衛隊。1927年9月9日,陸德明率領警衛團參加毛澤東率領的湖南省邊疆秋收起義,該軍改編為工農革命軍第一師,任工農革命軍第一師團長、中共湖南省第一師團長, 并擔任起義軍總司令,9月23日在江西璐西工農革命軍遭到敵人的伏擊,陸德明率領部增援,出人意料地胸部射擊,英勇犧牲在通往上井岡山的路上。

黃埔二期四川重慶籍學員情況介紹

攝影:盧德明

29、廖昂,字第一誠,1901-1997,四川華人黃埔二步兵科,1925年9月從軍校畢業後,任第1師下級軍官,1928年8月任第1師第1旅第2團中校,1929年9月晉升為第1旅第2團上校長, 1934年2月轉為西北補充旅少将(三個旅),1936年9月轉入第78師第232旅(各旅),1937年5月調到中央軍事學院第7分院,任少将團團長,1938年3月考入陸軍大學特級第4階段, 1940年4月從土地大學畢業,19年5月被配置設定到第24師(第三師) 1943年9月28日,他被提升為第76軍(第24師,新的第5師和第57臨時師)的軍銜,1946年4月,第76軍被編入第76師(第24旅, 第144旅),并被取代為中将師長。他于 1947 年 10 月 11 日被俘,在陝西省青璇被俘,獲釋後移居台灣,1964 年移居加利福尼亞,1997 年 7 月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