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黄埔二期四川重庆籍学员情况介绍

黄埔二期于1924年8月入学,1925年9月6日毕业,毕业449人,其中湘军讲堂学生158人。第二阶段分为五个班,步兵科二队,炮兵、工兵、重兵各队,期间学习参加了第一次东征,平阳叛军作战。

二期毕业生在四川、重庆有50人,占二期的九分之一,其中成都16人,重庆13人,二期比较有名的罗振生、吕德明、罗立轩。他们的简介总结如下:

黄埔二期四川重庆籍学员情况介绍
黄埔二期四川重庆籍学员情况介绍
黄埔二期四川重庆籍学员情况介绍

1、赵健,1904年生于重庆市南岸区长生镇,1923年北京朝阳大学法系黄浦2年,曾任国民党第131师参谋长、国防部主任、124军将等,曾参加过上海之战、徐州战争、武汉战争、贵南战争。 我曾与地下反工作人员联系,策划起义,1951年,他担任北济市建设科副处长,四川东办事处,1954年调到重庆市参赞办公室,1972年去世。

2、曾禄,1905年留学生,自四川公福顺人、黄埔二炮兵师毕业,1938年在星子特别训练班上任上尉,任新任第57旅(后改师)副旅长。1939年,他担任雅安团团长。1941年,他因发动打倒刘文辉的战役而被开除。1944年4月,他被任命为重庆市卫威区第45补充训练部主任。1948年9月,少将于1949年春被授予西安省第5军第90军少将军衔。

3、张琼,字中英,成都,四川双流人,黄埔二步兵师毕业,抗日战争期间担任第9师团长,第15军副师长。1937年5月,他被授予少将军衔,1943年去世后,他被提升为将军军衔。

4、雷震,1901年生于四川省成都浦江人,就读于县城大埔连立中学、成都法律政治学院和熊克武经营建武学校。1924年加入黄埔军第二炮兵科,从校毕业,担任军械部党代表,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在蔡廷瑜部担任连长、营长。1932年参加上海抗日战争,任团长。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调到南京,任中央军事学院第3旅副旅长。12月,他参加了南京防卫战争,并担任紫金山的职务。12日下午,教学组组长桂永清撤退,雷率系留了下来。13日,掩护军民在下一个火车站通过火车突围,连长雷田B等人在最后一个车厢大厅,日军空袭将被火车打散,是下车指挥官兵对日军,部队被击毙。1938年9月,晋升为少将,加入浦江忠礼。198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表彰了革命烈士。

5、王成贵,1904年生于四川省成都双流区华阳镇,毕业于日本军校,先后担任河北省军政学校军工地震处排、连、营长,后任河北省军政学校步兵第二中队中校上尉,1937年任第32军第141师团长,担任第2团团长, 9月24日,日军攻占保定,为防止敌军南下,王成贵奉命率领全团攻打河北正定城防。10月7日,日本图费原省第14师沿平汉线直接逼右,王成贵亲自上战场,率领全体士兵英勇抵抗,日夜激烈战斗,向敌方伤亡惨重。8日清晨,日军集中炮火,向正定东北墙角发动猛烈轰击,王成贵决定后,率领全团奔向北门墙,亲自率领一个步兵连,沿着城墙的根部向敌方袭来, 很多时候会把缺口背对敌人。后来,由于我寡居的敌人,王成贵和他的官兵们都英勇牺牲。

黄埔二期四川重庆籍学员情况介绍

王成贵的军装

6、罗楚竹,没有。横,1904年生于四川泸州人,陆军上校。

7、徐亳州,1903年生于四川成都,黄埔二步兵科、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将毕业,日本理科大学毕业,陆军第一师第6团团长,1935年至1938年任国民政府驻德国大使馆,中央警察学校重庆分院主任,国民党国防部第4副主任, 少将。

8、蒋志高,字惠珠,1897年出生于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立学校,学过中医,黄埔二步兵部,在学校期间为江先生看过病,1933年至1938年先后担任该师西北补充旅第1团第一上校,黄埔军第7兵团第15第6旅第1旅第6旅长学院,1940年至1945年担任第1师第1旅代理副旅长和参谋长,1946年至1949年,他担任综合第一师补充训练处副处长和综合第一师军官旅副长。

9、重庆巴县项建荣,中国共产党党员,刘伯成1927年顺清起义时,在合川区担任起义军学生队的教师。

10、熊仁炎、郭英、北英飞,1902年生于重庆霸县黄埔二期,1945年被派往南京陆军大学第四期普通班学习,1947年毕业,1948年被派往四川省成都担任集团军副司令,国民党国防部下属陆军少将。

黄埔二期四川重庆籍学员情况介绍

摄影:熊仁彦

11、石子牙,1901年出生,重庆市巴南区边石镇人,国民党西南酋长办公室第八中将团长,重庆三宇小学校长,率领江八闵南四县联合防卫指挥部辖下46个乡镇武装5000多人起义。

12.王德清,字宾木,1900-1925年,重庆市巴南区木洞镇,入巴县立中学,东三祭。

13、梁元龙,1902年生于重庆霸县,1933年生于浙江省,时任翟济保安部第一科科长。

14、谢廷贤,1号,1898年生于重庆市沙坪坝区曾家镇人,黄埔二区重科,中央军校高等学校六年级毕业,毕业后参加东三二东征和北伐战争,任黄埔军校任教二团长,黄埔军校四期, 军团四班,南京中央军事学院,第六、七、八中校训练副,军校政治训练部教育委员会委员,1940年春,中央军校二部少将,1948年3月,他成为南京中央军事学院黄埔中学校长。1949年赴台湾,1989年去世。

15、张汉初斌,1902年出生于重庆霸县黄埔二重科,中央军事学院高等5级毕业,德军大学毕业。毕业后,他在一个军事基地工作,在北伐开始后加入野战部队,并于1939年6月被授予陆军少将。曾任第52军第25师师长,参加过长沙第一、第二、三战。1946年任第27整师副师长、第24旅少将,1948年3月3日在陕西省奕川被西北野战军俘虏。解放后,任西北高级步兵学校军事教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陕西省委员会委员、西安黄埔军校学生会会员。

16日,余明光,四川自贡人,少将参谋长,为文职勒收买军谷诈骗,被弹劾,送往军法部常务司长,1941年被判处死刑。

17日,杨引,另一句话严叔叔,1902-1927年,四川省成都双流区黄埔二工兵师,陆军少校,参加东征和北伐战争。

18、吴克定,1901年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双流区黄埔二重兵分队,毕业于中央军校训练团。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二师排、连、营长、第1师辅一旅、附属团、独立第1旅、第3团上校。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军委全国步调委办公室主任、上校督察、军部补充训练司司令、四川师长、平武县县长、第231师长,1949年赴台。

19日,秦向玄,1902-1932年,成都、四川双流区黄浦二区,参加两次东征,1932年5月,李继申被任命为以余土匪副总司令,秦向轩担任指挥参赞,上校级,随后在武汉被"蓝衣社"武汉集团秘密逮捕处死。

20、杨文轩,1905-1973年,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黄埔二重支部,中央训练团将正式班,黄埔军校毕业后因成绩优异,留在学校担任第一队长,第三、四学生队队长,曾参加过两次东征和北伐战争, 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二师排、连、营长,1927年6月编入第22师第65少校团。北伐期间,陈诚受到赞赏,在陈的推荐下,他于1928年1月被调到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蒋介石侍候室。1929年12月调到中央军校步兵营第3连,中央教学师第1师第1团第3营长,中央教学师第1师于1930年12月编入国民政府警卫队师(冯岐师长), 并调到中总参谋部参谋部。抗日战争期间,他担任第61师团、第50师团第181旅团长,参加了上海、武汉、广东、华北战役。他于 1947 年在山东省泰安市被俘。他于1973年在战争罪行管理研究所去世。

黄埔二期四川重庆籍学员情况介绍

杨文轩的军装

21、于金源、紫慧源、惠泉,1904年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金塘县,1922年就读于成都晋江公办黄埔二校,1945年中央军校将在第三阶段正式毕业A级。历任国家革命军营营长、团长、旅长、第190师长、第10军长、第14军长、第72军长、中央警察学院副教育主任。

22、廖伟民,1900年出生于四川内江市黄浦二期市,中共党员,毕业后到国民革命军第一军,1926年7月北伐后,先后在叶亭独立团担任过营党代表、营长等职务,后转至贺龙20军学生营营长, 参加"81"南昌起义。部队解散后,他们回到内河,在家呆了几天,很快找到了党组织。1928年,农民起义失败后,南溪县被四川南特委派去清理党组织,寻找分离的党员,组织农民武装力量,在清府、长宁、盐莲等山区扩大革命武装力量。1929年2月15日,廖为民在长宁峡逝世,享年28岁。

23、罗振生,原名罗忠荣,字济瑜,又名钱,1900年出生于重庆市庐江区东溪镇,1919年初从成都毕业后进入重庆留任法工俭学,学生有邓锡贤、邓少生等。1924年,周恩来和周维璇介绍,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成为中国共产党欧洲支部委员。同年7月毕业于巴黎大学政治经济系、巴黎工业大学机械科学系。1924年夏天,按照中央的决定,周恩来、罗振生、刘伯庄、周子君四位同志提前回家。黄埔二期学习期间参加"火星社团"活动活跃,吸引了大批学生,对《国革命之歌》歌词的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1925年1月,罗振生当选为黄埔军校党专部第二届执行委员会委员,以分工为组委会,以共产党员为核心的"中国青年军联"在黄埔军校成立。1925年2月初,黄埔学生军正在与右翼作战,罗振生在校部担任侦察队长。参与叛乱,平息杨希玄和刘振轩。毕业后,罗振生留任政治部委员、入伍学生政治部培训师,东二次东征期间担任政治部特工,后参加北伐战争,担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训练科科长。回到重庆后,1926年,他加入重庆中法大学任教,担任体能训练主任,专责学校军事训练,党内职务是重庆中法大学党员。1927年3月31日,"三三一"大屠杀发生,罗振生被子弹打伤,随后回到东溪家中伤势。回到东溪后,没有去重庆找党,从此失去了党的组织关系,开始在东溪镇小学任教几年,然后经营茶馆维持生活,直到1939年病逝,享年39岁。

黄埔二期四川重庆籍学员情况介绍

罗振生1924年在巴黎拍摄

24日,罗立荣,原名罗立荣,字"玄华",1901年出生于四川省大洲泉贤县黄埔第二步兵科,毕业后编入第1师(何英琴师长)见习排长,11月晋升为中级排长,1926年10月晋升为第1师上尉(代理师长王军), 1928年3月晋升为第22师(师长胡宗南)第4团第2营营长(团长李铁军),7月被派往。1930年7月晋升为第1师第2旅(胡宗南司令员)中将(刘征司令员),第2旅第5团团长(黄杰司令员),1934年12月31日晋升为第1师参谋师上校,第2旅副司长李文上校(旅长),晋升为第78师(丁德龙, 师长),1936年9月,1937年8月调到中央军事学院第12少将(由陈教长继承) 1938年2月,调到军事学院第7分院(兼主任胡宗南)担任第2旅第15少将,5月调到第40师(第3师)少将。8月调到中央军事学院第7支总参谋部,1939年4月29日晋升为第1军中将(陶俊岳司令员),1942年10月15日晋升为第36军(第15师,临时师第52师、第59师总司令, 1945年1月9日被任命为第3军(第7师,第22师)总司令,1947年10月21日在河北省定县青峰店战役中被俘。1960年11月28日大赦释放后,他被任命为政协文化历史信息委员会委员,1983年5月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1991年7月6日在北京去世。

25、萧五郎,1903年出生于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回龙渊人,曾任少将师长、国民党暑期训练班班长,1947年任陆军少将。

26、戴松义,1904-1979年,四川省眉山市人寿,毕业后参加第一次、第二次东征和北伐战争。他曾担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第2团、连队、警卫团的政治教官和宪兵第1营的指挥官。1927年秋天,他前往奥地利学习警察。1931年回国,任复兴会中央军学会训练科科长、军委书记官大校副主任、中央警察学校教育部主任、中央警察学院北平分院主任。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军政重庆外事培训班副主任、成都市公安局局长。内政部第一少将兼警察局高级督察。1946年起任中央警察学院北平特警培训班班长,同年被调任上海三洋公司总经理、行政学院经济部调查部主任。1949年赴台湾,1979年因病去世。

黄埔二期四川重庆籍学员情况介绍

戴松的照片

27、去把手(应给传教士),1904年学生,四川梅山人寿县黄龙溪人,黄浦二世重兵,没有找到他的信息,哥哥是去传教,四川军熊克武的手下,传讲的事迹更多。

28、陆德明,又名吉雄,字邦定,没有。新,1905-1927年,四川自贡市从鲁尼区中泉镇民营狮子湾人,党员,1921年进入成都公立学校,孙中山推荐进入黄埔二期,入军步兵科,1925年2月,他担任东征学生军侦探长,率领60名学生参加了与陈玉明的战斗, 几人乔装成陈玉明军侦察情报,同年任国民革命军第4独立团第2营第4连长,1926年晋升为北伐第2营长,任第4军第25师第73团参谋长, 攻占武昌后,他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二总司令部武昌警卫队。1927年9月9日,陆德明率领警卫团参加毛泽东率领的湖南省边疆秋收起义,该军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团长、中共湖南省第一师团长, 并担任起义军总司令,9月23日在江西璐西工农革命军遭到敌人的伏击,陆德明率领部增援,出人意料地胸部射击,英勇牺牲在通往上井冈山的路上。

黄埔二期四川重庆籍学员情况介绍

摄影:卢德明

29、廖昂,字第一诚,1901-1997,四川华人黄埔二步兵科,1925年9月从军校毕业后,任第1师下级军官,1928年8月任第1师第1旅第2团中校,1929年9月晋升为第1旅第2团上校长, 1934年2月转为西北补充旅少将(三个旅),1936年9月转入第78师第232旅(各旅),1937年5月调到中央军事学院第7分院,任少将团团长,1938年3月考入陆军大学特级第4阶段, 1940年4月从土地大学毕业,19年5月被分配到第24师(第三师) 1943年9月28日,他被提升为第76军(第24师,新的第5师和第57临时师)的军衔,1946年4月,第76军被编入第76师(第24旅, 第144旅),并被取代为中将师长。他于 1947 年 10 月 11 日被俘,在陕西省青璇被俘,获释后移居台湾,1964 年移居加利福尼亚,1997 年 7 月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