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獨領風騷800年,不為人知的“蘭溪經濟區”

現在很多人用金華統計局統計年鑒資料稱,蘭溪沒有那麼強勢,當時排除金華市是第二位的,經濟份額不是現在義烏在城市中所占的高比重,蘭溪不是比金華多,而是義烏。

其實,這是人們選擇性地無視曆史,蘭溪的光輝時代不是那個時期的統計年鑒,而是在此之前。今天的年輕人對這段曆史不是很清楚,但老一輩人都知道——"小金華盛頓,大蘭溪縣","小上海","小蘭溪比蘇航"。下面将1988年版《蘭溪市報》關于"蘭溪經濟區"曆史(摘錄)的文章呈現給大家,讓大家了解老蘭溪。

獨領風騷800年,不為人知的“蘭溪經濟區”

三條河流的交彙處

自南宋以來,蘭溪800年來一直是浙江省金玉盆地的經濟中心。

南宋遷至臨安(今杭州市),主要通過錢塘江水路連接配接福建、福建、四川和廣州。由于渭江、金華河的淺水區,大船從杭州到蘭溪必須換船,才能通過渭江向南到濰、渭,再經金華河,東到溫度、地方。另一方面,開往蘭溪的船必須換大船到臨安。蘭溪是南部各省功夫、金餘盆地貨物集散地的中轉站,逐漸變得繁榮起來。是以,老書:"雖然小,但真的是四拳的時候,從杭州、燕的上遊,門的鑰匙,南邊,包括,北漢徽,現任,浙東的稱号,不是假的。"

獨領風騷800年,不為人知的“蘭溪經濟區”

蘭江古碼頭

蘭溪經濟區形成後,宋、元、明、清三十年代以後,走向了民國最繁榮時期。有檢查員的曆史,記住它的大綱。

宋南松為了準備法院的需要,在蘭溪設立了采購服務機構,以便了解縣内要提的事項。受四個來源的管轄:

(1)康千元,距蘭溪95英裡,位于壽昌縣(今建德縣);

(2)李昭源,距蘭溪160英裡,在武夷縣;

(3)輔助倉源,距蘭溪130英裡,金華縣;

(4)漿安縣燕園,距蘭溪370英裡。

這是超越行政區域的經濟區。還建了一座國營造船廠,設立了指揮軍官1名,管理軍隊175名,專門從事造船業。

袁元貞新年(1295年),為國家盛連溪縣。王奎《重建國家》雲彩:此時,"騎着路過,輸了,經常蹄子和軸的稱号。"

明洪武年代,蘭溪送貨站,有490艘馬府,有57艘在水中的船。每年公益金銀2860個,比金華直投和雙溪辦事處1.13倍以上。可以看出,當時很多官旅,忙着送貨,随着業務的發展,已經超過了金華。流行諺語"大蘭溪縣,小金華盛頓"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張偉《平度鎮做渡亭》雲:"當水陸、商旅、百貨公司聚集時,和鹽業為最合作夥伴,關金在城裡。這裡四方輿論的馬路,交往的重擔,日向千裡萬人。鹽用于貨物貿易。平度(今女)為縣北 10 蘭河西岸集鎮,其繁榮如此,瀾溪可見一斑。

清清岚曦的繁榮,可以多用稅收來解釋。

(1)根據(康熙)《金華志》,契稅、牙科稅、稅、煙酒稅、雜稅等8項,政府共屬8個縣2418個,蘭溪最高占29.37%。其他商業稅,蘭溪市湘西稅務局,年稅率為887錠4錠,仍僅占全縣征稅的21.1%。

(2)根據康熙44年(1705年)的《第二監督關懷院是立憲紀念碑》,有17個作坊,300多名工匠在染色作坊罷工,這表明工匠總數相當大。蘭溪還占金華八縣總數的35.5%,這是手工藝品銀器收藏的結果。

(3)貢富縣、金華縣每年共8個縣19095年2個,蘭溪縣4287個,占22.45%。

(4)其他像鄉府一樣,有上宮(天宮)建在康熙四十八年,江西商舍(長壽宮)建于乾隆十一年(1746年),新安閣(徽州廳)也建在嘉慶之前,可以看出蘭溪當時作為商人衆多,生意興旺。

中華民國,由于商品經濟的日益發展,蘭溪作為經濟區的中心,以中華民國最為繁榮。它具有三個特點:

(1)蘭溪是連接配接金玉盆地與上海、杭州的交通樞紐。據18年間統計,杭州、蘭溪之間的商業快遞公司有11艘,每天出行的漳州、龍遊、金華客輪也有10多艘。南北出行的貨物,都是在這種中轉中,中轉船不算,有上百人船,其中最大的是50多噸。是以,此時的河船如編織,沿河停泊船隻數英裡,麻密,沒有縫隙。

(2)蘭溪是晉虞盆地各縣的貨物集散地。農副産品、山地雜貨、當地産品,包括谷物、木材、竹子、油、油、蓮子、茶葉、牲畜、蜂蜜、需要鹽、糖、絲布、藥材等,大多由蘭溪的商人出貨。如金華著名的火腿,除了浦江部分竹筏通過諸暨輸出外,各縣由蘭溪轉運。據20年調查,蘭溪擁有2600多家商鋪,其中經營糧米生産線43家,油庫15家,藥企8家,絲布28家,無企業3家,資金充裕,貿易區域廣闊,為浙江縣之首。金餘縣商品市場,也為蘭溪的馬頭所期待。

(3)蘭溪是金玉盆地各縣的經濟發展中心。清末年,有許多錢屋,民國時期有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中國農民銀行、浙江地方銀行和中國興業銀行。浙江地方銀行蘭溪分行在金華、泸縣、建德等地設立辦事處,在塘溪、守昌、開化等縣設立分行。18年11次。如此衆多的金融機構在縣市聚集是罕見的。信貸範圍不僅包括金玉盆地,南至屯溪縣和陸縣,還包括蘭溪金融部門的支援。

由于蘭溪在金玉盆地的經濟上司地位,與行政區劃長期不一緻,是以民國3年(1914年)浙江劃分為四個,以蘭西金玉路為舊金華、漳州、兖州三個首都的行政首都(5年因蘭溪非軍事據點,遷至泸縣)。22年秋被指定為試驗縣,轄老金華八縣、省會兖州的設得蘭溪區行政監察長辦公室共11個縣。

獨領風騷800年,不為人知的“蘭溪經濟區”
獨領風騷800年,不為人知的“蘭溪經濟區”

金華與蘭溪在民國的業務比較

獨領風騷800年,不為人知的“蘭溪經濟區”

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蘭溪在發展工業方面非常有效,1985年工業總産值達到7321.3萬元,在金華縣和漳州縣工業中排名第一,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達2204萬元。是以,省人民政府決定将我市建設成為浙江中西部的重要工業城市。随着鐵路運輸繁忙而緊湊,水運費率低,水運發展潛力巨大。據此,在新形勢下,蘭溪仍能憑借三江優勢,成為浙江中西部新的水陸交通樞紐和經濟中心。

如果說義烏現在是過去20年裡金華縣市的"大老闆",那麼蘭溪是過去500年來金華的"大老闆"。蘭溪在唐顯恒成立五年(公元674年)。因為水,蘭溪在曆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被譽為"三江七省通義"和"小上海"的美譽,民國元旦(1912年)蘭溪被指定為一級縣。民國三年(1914年)廢除金華路、金華路、晉、燕3省19縣,陶玉駐蘭西,民國五年(1916年)遷至陸仙縣。民國于1933年9月22日在蘭溪實驗縣。次年8月,設得蘭溪區行政監察長辦公室轄下轄金華8個縣和建德、瑤縣,共配水11個縣。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試驗縣撤退到普通縣。

獨領風騷800年,不為人知的“蘭溪經濟區”

鳳凰化工股票

在計劃經濟時期,瀾西集中了金華70%的工業,貢獻了金華财政收入的50%以上,僅一個瀾江冶煉廠的用電量就相當于整個永康的總和,各級上司研究和改革将持續一年,學習将持續一年。蘭江大橋成為錢塘江上遊第一座現代公路橋,蘭江塔是金華市首家三星級涉外酒店,在全省首個系統規劃縣級市建設新區中,鳳凰股成為中國第一隻場外上市股,是當年灘上"老八股"之一。

1985年底,蘭溪國土面積1214平方公裡,人口60.68萬,其中非農人口70.5萬。按本年度價格計算,年農業總産值3.1667億元,工業總産值7275.3萬元,位居全省第三。

1987年,蘭溪财政收入突破1億元,成為浙江省第一個達到10億元的縣。1994年,蘭溪縣被評為中國前100名縣,排名第57位,是金華唯一進入前100名的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