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鐘會有張良之謀,又有二十多萬擁兵,為何造反不到3天失敗呢?

作者:我最棒棒棒

前言

鐘會,擁有張良之謀,統領着二十多萬的兵鋒,聲勢浩大,卻在造反的征途上遭遇了不可逆的失敗。這樣一個頗具傳奇色彩的曆史人物,其失敗的原因成為曆史學者們探讨的焦點之一。

這位狀元郎,擁有高超的謀略才能,将張良之計發揮得淋漓盡緻,軍隊的規模更是龐大,幾近不可阻擋。然而,為何他在造反的計劃中居然未能支撐三天就崩潰呢?

或許在鐘會的抱負和野心之下,隐藏着一系列錯綜複雜的原因。是内外交困,還是謀士之間的沖突?是軍心渙散,還是外部勢力的幹擾?鐘會的失敗或許并非單一原因所緻,而是多種力量的交織作用。

鐘會有張良之謀,又有二十多萬擁兵,為何造反不到3天失敗呢?

一 魏晉驕子,少年得志

鐘會生于208年,幼年就失去了父母,算是典型的落魄少年。然而家世并不僵化的東漢末年,卻為他的仕途發展提供了機會。

鐘會自小便聰慧過人,又有幾分冷峻性格。16歲時他便通過科舉進入郡府任職,後又曆任幾個縣令。這期間,鐘會就展現出在文武治理上的全面天賦。

比如有一次,本縣發生了規模不小的盜匪襲擊。鐘會不懼強敵,親自帶隊反擊,并設伏将其全殲。從此,打擊奸匪有了好的開端。

鐘會有張良之謀,又有二十多萬擁兵,為何造反不到3天失敗呢?

再比如邊境少數民族騷擾的事件。鐘會上表朝廷,禮貌而堅決地提出加強當地備戰力量。很快,他提議的防衛措施就讓他的轄區恢複了安定秩序。

如此類推,無論文句峻整的奏章,還是果決捍衛的作為,都讓他在仕途上漸入佳境。甚至當他調任魏郡太守之時,已是身穿朝服的二品官了。這一時期的鐘會,基本就是仕途順風,前程似錦的典型。當然,野心也正在他的心中萌芽。

鐘會有張良之謀,又有二十多萬擁兵,為何造反不到3天失敗呢?

二 曹魏用兵,從龍骧圖

三國鼎立後,曹操逝世,曹丕篡漢,魏國皇權确立。此後數十年間,司馬懿等人先後掌權,國力日益強盛。與之對比的是,東吳實力基本處于瓶頸,而蜀漢則是内憂外患,逐漸走向衰落。

在這種背景下,消滅蜀漢、完成北伐統一的野心也越來越膨脹。260年,司馬昭廢黜曹奂,讓傀儡皇帝曹髦登基。此時的魏國,就是虎視眈眈蜀漢的最佳時機。

261年冬,鄧艾上書司馬昭,力陳滅蜀的重要性。果然,當年春天,魏文帝曹奂就敕命開戰。這次讨伐也給了鐘會施展抱負的大好機會。

鐘會有張良之謀,又有二十多萬擁兵,為何造反不到3天失敗呢?

當時的鐘會,已是魏國一品大臣,受司馬昭重用。他在朝中也一直主張用兵,為打開戰局積極呼籲。如今大軍壓境,他自然也不會錯過立功的良機。

于是在262年秋,鐘會便上表自請,要求統領步騎十萬,直取蜀漢後方要地漢中。鑒于他在對遠交少數民族用兵中的豐富經驗,司馬昭欣然準許。

如此,曆練 20馀年,文韬武略并重的鐘會,也迎來了人生最重要的一次征讨大戰,同時也将決定他命運的勝負關頭。

鐘會有張良之謀,又有二十多萬擁兵,為何造反不到3天失敗呢?

三 文韬武略,取蜀立功

263年正月,各路大軍雲集長安,準備西征。與此同時,蜀漢朝廷也意識到魏國來勢洶洶,緊急調集邊關軍隊,試圖死守。

鐘會帶領先鋒軍隊也在極寒天氣裡翻山越嶺,曆盡艱辛進入巴蜀腹地。三月間,他便攻占蜀漢轄下數個小城。很快,鐘會的軍隊就殺到劍閣要隘,蜀軍主力也前來抵禦。

此時此地,正是決勝千裡的關口。蜀漢大将姜維也親自坐鎮指揮,誓死一戰。兩軍對壘,氣氛凝重到了極點。鐘會并不急于進攻,而是細細商量對策。他派出輕騎兵去偵查敵情,自己則登上山頭遙望蜀軍陣地。

鐘會有張良之謀,又有二十多萬擁兵,為何造反不到3天失敗呢?

分析後,鐘會決定采取出其不意的方案。他利用夜間掩護主力從小道進發,親自帶領一隊弓弩手繞到側後發動突襲。第二天拂曉,鐘會三面出其不意夾擊姜維大營。蜀軍猝不及防,大敗而去。一個個要隘就這樣被魏國大軍攻克,蜀漢防線日漸崩潰。

劍閣失守的噩耗,也讓成都城内人心惶惶。而後主劉禅做出投降,滅國已成定局。随後,漢中和剩餘城池也在魏軍進攻下接連失守。

經此一役,可以說鐘會用兵方面的能力已經充分展現:他不僅善于總攬大局,還能親率先鋒,臨機應變。 想必,沒人會對他這個功臣的地位産生懷疑了。

鐘會有張良之謀,又有二十多萬擁兵,為何造反不到3天失敗呢?

四 暗度陳倉,圖謀不軌

然而就在大功告成的背後,我們的主角鐘會卻開始暗生異心。他意識到,此次的大捷已經讓他在軍中的威望無人可及。如果可以進一步當道,奪取政權也并非沒有可能。

于是,鐘會開始和蜀漢降将私下交往。他拉攏姜維等人積蓄勢力,準備在時機成熟時發動政變。與此同時,鐘會又在給司馬昭的奏報中惡意中傷鄧艾,誣陷對方謀反。

果然,鄧艾很快就被司馬昭逮捕入獄。鐘會于是名正言順地接手鄧艾的軍隊,手握二十多萬散漫在漢中的軍隊。

鐘會有張良之謀,又有二十多萬擁兵,為何造反不到3天失敗呢?

與此同時,他又以皇帝密旨為名,要求全軍南返進攻魏國腹地。消息一出,全軍嘩然。然而出于種種顧慮,也沒有人敢公開質疑鐘會。

如此,鐘會也就這樣順理成章地掌控了一支強大的軍隊集團,随時可以發動叛亂。對于軍功赫赫的他來說,這無疑也是決勝千裡的大好良機。

鐘會自認,有之才的自己一定可以大展宏圖。哪知,這一時的好大喜功,竟成就了日後覆滅的序幕。

鐘會有張良之謀,又有二十多萬擁兵,為何造反不到3天失敗呢?

五 軍心渙散,謀反失敗

軍令如山的鐘會,立刻調轉了矛頭,率大軍向長安開拔。然而,他高興還來不及,就遭遇了第一次打擊。

原來,滅亡在即的蜀漢國人,哪裡會真心投靠新來的魏國主帥?更不用說,鐘會手下還摻雜了鄧艾麾下的魏國老兵。他們對主帥心懷芥蒂,更加不願向漢中故土舉兵。

如此一來,本就雜牌軍混編的大隊人馬,立刻顯現出嚴重的内讧現象。哪還有什麼鬥志和向心力?更不要說,還有蜀漢殘部在背後搗亂。

鐘會有張良之謀,又有二十多萬擁兵,為何造反不到3天失敗呢?

另一方面,鐘會輕舉妄動的行為也讓他在魏國官場上瞬間失去所有盟友。司馬昭更是立刻輾轉打點,安排心腹把守各地要隘和長安。

果然,剛開拔三天,鐘會的軍隊就在各路阻截下。而敵後無援的他,也在得知大勢已去的情況下選擇了投降。

至此,鐘會貪功的背叛計劃就以最快的速度落幕。失敗的教訓也讓他明白,在江湖權謀面前,自己始終隻是新手一個。

鐘會有張良之謀,又有二十多萬擁兵,為何造反不到3天失敗呢?

六 枉死谷中,悲劇人生

失敗的結局,讓鐘會一夜之間從雲端跌入谷底。更殘酷的是,他還沒來得及面對處境,就被押往洛陽淩遲處死。

年僅55歲的他,就這樣搭上了整個謀反集團一道殒命。當然,和鐘會一起殉難的,還有從前的心腹和新結的盟友,比如姜維等人。

許多人為超常穎悟和青雲直上的鐘會歎息;也有人認為他咎由自取,死有餘辜。無論評價如何,鐘會的确就是政壇新手,還沒學會在漩渦中自救。

鐘會有張良之謀,又有二十多萬擁兵,為何造反不到3天失敗呢?

其實,早在決定背叛的那一刻起,鐘會就已經注定了失敗。因為在那個時代,沒有哪個權勢集團會容忍心腹突然翻臉。最終結局,也不過是擁有最高權力者手中消逝的一隻螳螂。

但是另一方面,失敗之下的鐘會同樣也值得體諒。作為一個仕途家,怎會沒有點報效國家,一統天下的宏圖?隻能說,時運不濟,野心家也隻能成為江湖棄子。

而對于我們的鐘會而言,正是權力的誘惑讓他逐漸自取覆滅。先是輕敵,繼之麻痹大意,種種的盲點都讓他在叛亂中立足未穩。可歎可歎,人生幾何?他終究也逃不過命運的嘲弄。

鐘會有張良之謀,又有二十多萬擁兵,為何造反不到3天失敗呢?

七 結語

作為曆史人物,鐘會和他短暫的反叛,的确留下了一個千古佳話。它同時也給後世帶來警示——不要重蹈覆轍。

很多野心家都是從功成名就開始堕落的。當面前的權力越大,越容易醉生夢死,忘記腳下的政治漩渦。

穩紮穩打永遠最重要。否則哪怕一時得勢,也很難在競争中站穩腳跟。與奸佞小人為伍,注定害己害人。真正的盟友,才是路上最好的夥伴。

無論如何,鐘會這樣一個多面手,本可能大有作為。隻因處變不驚,甘作鴻門宴上的犬羊。但願看到這裡的你我,千萬不要重蹈覆轍。作為普通人,平平淡淡才是正道;即便身居高位,也切記法不容情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