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投行“寒冬”業績普降 哪些券商逆勢跑出加速度?丨證券市場的2023

作者:王琦 785

21世紀經濟報道 記者 崔文靜 北京報道

對于券商投行來說,2023年無疑是充滿挑戰的一年。上半年,投行業績普遍同比降超20%,随着8月27日IPO節奏階段性收緊落地和再融資新規的出台,A股新股IPO數量與定增家數雙雙按下減速鍵,投行業務雪上加霜。

從2023年全年券商股權融資承銷金額來看,同比降幅較上半年進一步加劇,降超30%者比比皆是,即使投行抗跌能力曆來強勁的“券業一哥”中信證券也未能幸免,較2022年下降41.39%。

不過,青青草原之上也有紅花幾朵。前十券商中,海通證券、民生證券、中泰證券投行業績逆勢大增,股權承銷金額分别增長10.39%、31.35%和10.00%。股權承銷金額的大增主要得益于其出類拔萃的IPO業務,三家券商2023年IPO承銷金額同比增幅分别為16.85%、58.58%和143.34%,其餘前十券商這一資料集體大跌。

根據受訪保代分析,頭部券商優勢顯著的科創闆、創業闆年内IPO降速更為明顯,導緻頭部券商業績下滑相對更大,2022年兩大闆塊承銷金額位居前二的中信證券和中金公司,今年投行業績下滑更為慘烈。2021年投行業務一度遭遇滑鐵盧的海通證券,正在快速恢複元氣;作為山東唯一省級本土券商的中泰證券,坐享充沛地方資源優勢;民生證券近年來投行業務沖勁猛烈。三家券商各具逆勢生存之道,是以成為冬天裡的一抹亮色。

六成前十券商IPO承銷金額降超30%

翻開2023年A股上市資料,IPO降幅頗大。2022年,新上市企業數量共428家,2023年僅為312家,同比下滑27.10%。

新股數量銳減,投行IPO承銷金額自然随之下行。根據Wind,2023年IPO承銷金額排名前十的券商中,六家降幅在30%以上。投行業務常年排名第一的中信證券下滑最為明顯,其IPO承銷金額由2022年的1502.55億元縮水至500.33億元,降幅高達66.70%。

同樣以投行業務見長、2022年IPO承銷金額緊随中信證券之後的中金公司,成為頭部券商中2023年降幅第二高者,承銷金額由2022年的778.76億元跌至322.45億元,下降58.59%,排名也降至行業第四。

“三中一華”中的另外兩家——華泰證券和中信建投也未能幸免。從IPO承銷金額來看,華泰證券銳減49.09%至164.87億元;中信建投相對穩健,由2022年的568.52億元降至394.02億元,降幅雖達30.69%,但這一降幅在前十券商中卻排在正數第五。

在受訪人士看來,上述券商業績大幅下滑主要原因有三:首先,滬深交易所IPO節奏階段性收緊之下,IPO實力強勁保薦數量多、近年來A股投行業績保持穩健、對股東資源依賴度較小、市場化程度更強的投行,所受沖擊明顯更大。中信證券、中金公司、華泰證券、中信建投均滿足以上特征,是以IPO保薦承銷數量下滑嚴重。其次,A股反複磨底,股市相對低迷之下新股發行市盈率随之打折,單個IPO項目平均發行規模下降。再者,2023年IPO“巨無霸”項目銳減,作為大項目承接者的頭部券商“肥肉”丢失更重。IPO數量銳減疊加單個項目融資規模下降,頭部券商IPO業績縮水接踵而至。

IPO業務是券商投行股權業務的核心,也是投行收入的大頭。在新股上市速度較快的年份,IPO承銷金額排名對投行股權承銷金額排名的影響相對更大。

不過如今,IPO按下減速鍵,增發承銷金額則成為券商股權承銷金額的關鍵所在。

根據Wind,2023年增發承銷金額位居前六的券商為中信證券、中信建投、中金公司、華泰證券、海通證券、國泰君安,在2023年股權承銷金額排名中,六家券商位次均一一對應。

值得注意的是,相較于2022年同期,2023年上半年新股IPO數量有所減少,尤其是科創闆下降更為明顯。是以,加大包括增發在内的再融資投入力度,一度成為部分券商投行的“救命稻草”;比如,中信證券及時抓住再融資業務機遇,2023年1-6月主承銷金額大增482.64億元,增幅達62.29%。

但随着8月27日再融資新規釋出,對金融行業等大市值上市公司給予特别關注,存在破發、破淨、經營業績持續虧損、财務性投資比例偏高的上市公司進行适當限制,重點關注所有上市公司的前次募資使用情況并限制多元化投資。券商再融資承銷規模随之集體下滑。從2023年全年增發承銷金額同比變動情況來看,增發承銷規模排名前六的券商下滑幅度均超10%;其中,中金公司、國泰君安降幅在50%以上。

海通、民生、中泰逆勢增長

新股IPO數量大減、投行業績普降之際,逆勢跑出加速度的券商更顯可貴。

根據Wind,在投行業績普遍降超三成的2023年,海通證券、民生證券、中泰證券表現格外顯眼。在IPO承銷金額前十、股權承銷金額前十的投行中,三家券商成為僅有的同比增長者。

從股權承銷金額來看,海通證券由2022年的575.94億元增至635.77億元,同比增幅為10.39%;民生證券由2022年的240.16億元提高至315.45億元,增長31.35%;中泰證券則由2022年的172.75億元調整為190.02億元,提高10.00%。

三家券商股權承銷金額的增長,均主要來自于IPO業務的逆勢大增。從IPO承銷金額來看,增幅更為突出,增幅最小的海通證券亦較2022年同期增長16.85%,民生證券同比增幅高達58.58%,基數相對較小的中泰證券更是大漲143.34%。2023年,海通證券、民生證券、中泰證券IPO承銷金額分别為466.15億元、200.67億元、92.3億元,分列行業第二、第六、第八。

投行IPO業績集體下滑之際,上述三家券商投行業績緣何得以逆勢大增?根據受訪人士分析,海通證券、民生證券、中泰證券或為三類券商投行的典型代表。

海通證券是投行綜合實力強勁、高度市場化券商的代表。其投行業績的增長很大程度上源于2022年的較低基數和2021年起的架構大調整。2021年,海通證券被立案調查,同年包括總經理在内的多位主要管理層換任,投行風格随之由相對激進求效率調整為更為穩健求品質。在立案調查與業務風格的調整之下,2021年、2022年海通證券投行業績有所下滑,昔日IPO承銷金額多次位列行業第二的海通證券,2022年排在行業第四。但由于其投行綜合實力并未下降,2023年,海通證券投行業績快速提升,排名恢複至行業亞軍。于海通證券而言,2023年投行業績的逆勢大增,更多來源于實力強勁券商的實力恢複。

中泰證券是地方中小券商的典型。作為山東省唯一一家省級本土券商、實控人為山東省國資委的典型地方國企券商,中泰證券天然享有山東省内的諸多資源優勢。于此類券商而言,當股東方及其關聯公司給予的業務機會等資源優勢增加之時,其投行業績也會随之大增,IPO減速對其影響相對較小。

民生證券則是以投行為強勢業務且投行業績處于快速增長期券商的典型代表。從股權承銷金額排名來看,2021年其位列行業14,2022年提升至11,2023年跻身行業前十至第七名。2021年-2023年,民生證券股權承銷金額亦連年增加,由225.68億元增至240.16億元,2023年再度提高到315.45億元。

更多内容請下載下傳21财經APP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