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佩綸迎娶李鴻章小女兒後說:我再也不能靠李鴻章當官了

作者:海峽網絡

李鴻章有三子一女。

兒子叫李景芳、李景壽、李景梅,女兒叫李菊娟。李菊娟生于1866年,是李鴻章的獨生女,深受李洪章的喜愛,被譽為"棕榈珠"。在古代,"沒有天賦的女人就是美德",但李菊娟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講得高雅,作詞高尚,作文好。

張佩綸迎娶李鴻章小女兒後說:我再也不能靠李鴻章當官了

李菊菊

轉眼間,李菊娟長大了,要談婚年齡。當時,李鴻章是直隸總督兼北洋朝商貿大臣,權力大行其道,赢得了皇太後的信任。在習慣挨家挨戶的時代,李鴻章的女兒,一定會嫁給太子的女婿,符合大家的心理期望嗎?

然而,誰也沒想到,1888年,李鴻章将他最愛的女兒李菊娟娶了一個40歲的中年男子。丈夫和妻子的年齡差為18歲。

如果隻是年紀大一點,那就沒什麼了,這在古代對于老太太和年輕老太太來說都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但這位中年男子之前已經結過兩次婚,而且這是他第三次結婚了。

退後一步,年紀大一點,結過兩次婚,沒什麼大不了的,如果中年男人是有錢貴的人,還是可以了解的。然而,這名中年男子偏袒那些剛剛被釋放回家的朝臣。

你不是說偶然嗎?驚訝?

李鴻章選為東床快車的中年男子,名叫張佩倫。

張佩綸迎娶李鴻章小女兒後說:我再也不能靠李鴻章當官了

張佩倫

張培倫,字年輕,字齋,志力鳳潤齊家軒(今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生于1848年。張佩倫的前半生,是開放人生。他在考核時年僅23歲,被漢林指令;34歲代理都铎王朝醫院離世副禦史,官邸是三大産品。他采取了自己的"清流",在法庭上的犯罪,彈劾了許多朝臣。在他的彈劾下,包括戶部王文軒在内的一兩名最有文字記錄的成員倒台了。張培倫一時聲名鵲起,與黃體方、保亭、張的洞和号稱"漢林四人"。

不幸的是,1884年,慈禧皇後打倒了太子張培倫,為親王說話,稱贊他"榮譽既有,又有困難,在兩宮裡應該無緣無故地留下,在醇厚的住所裡應該是修繕的牆",得罪了慈禧皇後,因而失去了動力,被派往福建将做海事。福建是中法戰争的前沿。那一年,法軍發動馬江海戰,打中福建水師,張佩倫看錯了局面,急忙撤退,逃殆盡。戰後,張培倫被免職,被派往張家口。

張佩綸迎娶李鴻章小女兒後說:我再也不能靠李鴻章當官了

馬江戰役

1888年,當張培倫從張家口回大陸時,他的第二任妻子邊蒲寇已經病逝,兒子張志孫隻有9歲,他以前的好朋友大多已經斷絕了與他的關系,這是他一生中最令人沮喪和沮喪的時光。這時,李鴻章并沒有抛棄他,聘請他做自己的員工。同年冬天,李鴻章将他最小的女兒李菊娟嫁給了張佩倫。

當時,人們對張培倫和李菊娟的婚姻表示不滿。有刻薄的人,甚至寫油詩諷刺。理性的人也相當挑剔。

張培倫有個朋友叫黃體芳,黃體芳的兒子黃紹軒在給父親的信中說:"豐潤為合肥館,現在已經定好了,冬天變成了一個儀式。聽衆們都驚呆了...這已經成為對過去的幹淨掃蕩。"這裡"、"RichRun"和"合肥"分别指張培倫和李洪章。他們是直隸豐潤和安徽合肥。"博物館的主人指的是女婿。黃紹玄認為,張佩倫娶了李洪章的小女兒,有盤龍依附于馮的嫌疑,當他赢得清朝在宮廷的高名聲時,一切都會喪失。

這不僅僅是黃紹軒的觀點。不過,張培倫本人并不這麼看。在給朋友的一封信中,他解釋說:"未婚仍有望幫助合肥,現在在回避清單上,那麼合肥路就破了。"

張佩綸迎娶李鴻章小女兒後說:我再也不能靠李鴻章當官了

張培倫認為,他之前沒有娶李洪章的小女兒,但也可以在慈禧皇後面前問李洪章的美話,或許能重回正道。現在,他成了李洪章的女婿,為了避免任人唯親的嫌疑,李洪章已經無法自拔了。也就是說,張培倫依靠李鴻章上官的路,在很大程度上被切斷了。

果然,正如張佩倫所料,張培倫和李菊娟結婚了,雖然一直住在天津的李鴻章,作為李鴻章的幕僚,為李洪章謀劃,但李洪章真的沒有推薦他服侍宮廷。1901年,應李鴻章的多次邀請,張培倫赴京參加《罪惡與醜條約》的談判。《糯惡條約》成功簽署後,李鴻章趁機保護張培倫,朝廷中擁有四品的京唐,但張培倫堅決退出。

張佩綸迎娶李鴻章小女兒後說:我再也不能靠李鴻章當官了

李洪章參加《罪醜條約》談判

是以,直到1903年在南京去世,張培倫的身份都是一個頭腦冷靜的普通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