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蹒跚前行,經濟“疤痕效應”猶在

作者:Beiqing.com

即将過去的一年,在多重因素影響下,世界經濟蹒跚前行。美歐等發達經濟體高利率、高通脹和高風險并行,美聯儲不斷收緊的貨币政策負面影響外溢,部分國家疫情的“疤痕效應”猶在。其間,俄烏沖突尚未止戰,巴以沖突烽煙再起,地緣沖突風險增加了世界經濟發展的不穩定性。

來年,世界經濟預計仍存諸多挑戰,增速将有所放緩。但與此同時,世界也面臨一些機遇,外界預期美歐等發達經濟體降息、巴以等地緣沖突可能尋求和平方案、開發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發展潛力可期……面臨不确定的國際大環境,中國仍将繼續為世界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多重因素影響世界經濟發展

回望2023年,世界經濟遭遇多重挑戰,坎坷前行。

“分化”是2023年世界經濟的關鍵詞之一。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合作研究部主任劉英對新京報記者表示,2023年,世界經濟整體宏觀政策分化,貨币政策分化尤其典型。美歐不斷收緊貨币政策,多次加息,美聯儲已将聯邦基金利率提升至5.5%的高位。歐洲維持三大關鍵利率在4%以上。另一方面,日本央行繼續維持超寬松貨币政策,中國始終保持貨币政策的穩健性。

據新華社報道,美聯儲12月13日宣布,将聯邦基金利率目标區間維持在5.25%至5.5%之間。次日,歐洲央行釋出公告說,主要再融資利率、邊際借貸利率和存款機制利率将分别維持在4.50%、4.75%和4.00%不變。日本央行在12月19日召開的貨币政策會議上宣布,繼續維持超寬松貨币政策。

同時,世界經濟面臨的多重危機并未完全消解。

美國高通脹和貨币政策大幅收緊給世界經濟發展蒙上陰影。劉英表示,發達經濟體,尤其是美歐發達經濟體,高通脹、高利率、高債務和高風險并行。在此情況下,美歐發達經濟體收緊貨币政策,其負面影響外溢至多國,例如斯裡蘭卡國家破産、土耳其出現股債彙“三殺”。

國際貨币基金組織(IMF)研究部世界經濟主管丹尼爾·利指出,美聯儲激進加息,觸發美元大幅升值,導緻以美元計價進行借貸的國家清償債務壓力驟增,特别是欠發達國家負擔越發沉重。IMF資料顯示,超過四分之一的新興經濟體要麼已債務違約,要麼其債券價格大跌;超過60%的低收入國家面臨債務困境。

地緣沖突也對世界經濟造成負面影響。“地緣政治沖突的負面影響主要展現在造成能源和糧食價格波動,并沖擊全球産業鍊供應鍊。”劉英舉例說,“烏克蘭危機還未結束,巴以沖突又以數十年來最大規模爆發。巴以沖突尚未解決,紅海危機已經出現,多家國際航運巨頭繞道航行,貨運成本上升。”

不僅是地緣沖突,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也是影響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劉英表示,美國發起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嚴重限制了世界經濟的跨境貿易和投資。美國試圖“脫鈎”“斷鍊”,加速推進産業鍊供應鍊的近岸化、友岸化。

挑戰與機遇并存

展望2024年,世界經濟仍存諸多風險挑戰。外界認為,世界經濟增速預計将放緩,但也面臨一些機遇。

IMF在最新《世界經濟展望》中寫道,“全球經濟蹒跚向前,缺乏動力”。預計2023年全球經濟将增長3.0%,2024年将增長2.9%。世界銀行最新的《全球經濟展望》,用了“增長放緩、金融風險”做标題。

相較之下,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預測悲觀一些:全球經濟增速今年為2.9%,明年将放緩至2.7%。OECD指出,美國明年或将放慢增長步伐是導緻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關鍵因素,美國經濟增速預計将從2023年的2.4%放緩至2024年的1.5%。

對于明年世界經濟的走勢,劉英持謹慎樂觀态度。在她看來,明年發達經濟體依然面臨高通脹、高利率和高風險的局面,“就高利率而言,盡管明年美歐将陸續步入降息周期,但利率水準依然維持着高位運作。例如,如果美聯儲降75個基點,利率依然處于相對高位。”

同時,劉英認為,明年全球通脹水準可能下降,但美歐的通脹水準尤其是核心CPI不可能降到2%。另據IMF預測,盡管下降速度比最初預期的要慢,但全球通脹率将從2022年的8.7%降至今年的7.0%和2024年的4.9%。

但在新的一年,世界經濟也面臨一些機遇。在劉英看來,以中國為代表的開發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發展潛力巨大,未來可期。新興市場和開發中國家在“一帶一路”倡議下,相關國家之間的互聯互通得到加強。再加上中美增加往來航班、中歐班列開行大幅提升等措施,都有利于促進區域内、産業間貿易往來,推動世界經濟發展。

疫情帶來的“疤痕效應”猶在,未來“疤痕效應”減弱将成為部分國家的機遇所在。劉英說:“今年是部分國家受‘疤痕效應’影響比較顯著的一年,預計接下來經濟會加快步入複蘇的軌道。”

所謂“疤痕效應”,是指過去遭受創傷,即便傷口愈合後,仍然會對人的心理和外界認知等産生影響。經濟學家認為,疫情客觀上會對經濟、人類心理以及其他方面産生一定影響,形成“疤痕效應”。

今年10月在北京舉行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釋出會上,IMF駐華首席代表史蒂文·巴奈特發表主旨演講時指出,2023年世界經濟充滿韌性,但普遍出現了疫情後經濟的“疤痕效應”。IMF預測2023年全球GDP将上漲至118.6%,但由于更加收緊的貨币政策、高通脹、生活成本上升與新冠疫情的影響,現實資料僅為113.4%,這一內插補點所展現的即為“疤痕效應”。

世界經濟面臨的機遇不止于此。劉英表示,美歐有可能從加息轉向降息,負面溢出效應預計有所減弱。如果巴以沖突等地緣沖突有關方能找到和平方案,也會對全球經濟産生正面影響。

中國是全球經濟增長的最大引擎

盡管各方對明年世界經濟走勢的判斷略有差異,但有一點基本一緻,中國是世界經濟發展重要的一環。

據央視新聞報道,中國連續多年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是世界經濟穩定增長的重要引擎。進博會、服貿會、鍊博會等國際合作平台,向全球共享中國開放機遇。

近期,多家國際機構調高了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11月29日,OECD上調2023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至5.2%,高于9月份的預期。IMF11月7日将2023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由5%上調至5.4%。巴奈特近期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中國将為2023年全球經濟增長貢獻三分之一左右的動能,并預測中國經濟在2024年将保持良好增長。

對此,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12月21日例行記者會上回應稱,近期,包括國際貨币基金組織、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等在内的多家國際機構紛紛調高了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看好明年中國經濟增長勢頭。各方普遍認為,中國是全球經濟增長的最大引擎。中方将持續擴大高水準對外開放,與全球共享中國發展紅利。

“2023年中國能夠達到5%的經濟增速,明年也能實作對世界經濟超過30%的增長貢獻率。” 劉英說,“政府出台的宏觀政策措施有力推動經濟恢複向好,加力實施貨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空間充足,近期提出的‘新質生産力’,以科技創新為驅動力,特别典型的是,人工智能的發展改變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先進制造業的發展将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新的動能。”

蹒跚前行,經濟“疤痕效應”猶在

2023年2月6日刊發的專訪世界經濟論壇執行董事施力偉報道。

  • 記者手記

無論是為高額能源賬單焦頭爛額的德國家庭,發愁租金不斷上漲的澳洲租客,還是感歎雞蛋價格比往年貴的美國公衆……回望2023年,世界多地的人們普遍能感受到全球經濟波動的影響。

這一年,世界經濟形勢充滿波折和不确定性。美聯儲多次加息,部分國家經濟緩慢複蘇,新一輪巴以沖突擾亂全球供應鍊,攪動全球糧食和能源價格……這一件件國際大事,其影響最終會落到每個人身上。了解世界經濟發展,指導日常生活的決策,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選擇。

今年年初,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的調查,三分之二受訪的首席經濟學家擔心2023年會出現全球衰退。相比列舉一串串冷冰冰的數字,聽取來自論壇現場重要嘉賓的分享,是國内外讀者了解世界經濟形勢更鮮活的方式。

于是,經過和世界經濟論壇的媒體聯絡人多次溝通,最終與同僚共同完成與世界經濟論壇執行董事施力偉的視訊連線。施力偉表示,2023年全球面臨多重危機,食品危機和能源危機疊加,物價仍然很高。多國央行對世界經濟是否會衰退和高通脹問題持謹慎态度,但毋庸置疑,俄烏沖突的和平解決有益于經濟增長。

時值年末,俄烏沖突尚未解決,世界面臨的多重危機仍在,包括國際貨币基金組織在内的多家國際機構下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期,這意味着什麼?帶着這樣的疑問,我聯系采訪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合作研究部主任劉英,從她專業的視角對此解讀。

在劉英看來,多家國際機構下調2024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是受到美歐經濟體高通脹、高利率和高風險等因素的影響,但也應注意到明年世界經濟面臨多重機遇,例如未來“疤痕效應”減弱将成為部分國家的機遇所在。“今年是部分國家受‘疤痕效應’影響比較顯著的一年,預計接下來經濟會加快步入複蘇的軌道。”劉英說。

新京報記者 朱月紅

編輯 張磊 校對 趙琳 張彥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