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大李玲教授關于中國醫藥行業發展的最新發言全文

作者:NewEconomist
北大李玲教授關于中國醫藥行業發展的最新發言全文

來源:新浪證券

北大國發院李玲:新冠疫情加速了中國醫藥創新,檢測劑和新冠疫苗給了中國醫藥出海機會

新浪财經2023醫藥與資本論壇12月21日(周四)北京隆重召開,譚勇、李玲、劉國恩、俞熔、鐘勇、Anny Liu、劉紀鵬、馬雪嬌、尹烨、蔡磊、勞志明、林園、朱國廣、羅佳榮等大咖齊聚一堂,共話醫藥行業高品質發展與投資機會。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中國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展望了中國醫藥創新的未來發展。她表示,中國醫藥行業其實面臨着第一個新的機遇,整個中國工業化在轉型更新,高品質發展。而制藥是我們的短闆,國家各項政策都在助力中國制藥業的發展,特别是這次新冠疫情加速了中國醫藥的創新。因為這次我們沒有,一開始檢測劑沒辦法進口,是以隻有自己造,但是中國造的又好又便宜。特别是這次核酸檢測給大家非常大的啟示,因為我們過去用羅氏,包括美國到現在他們的核酸檢測大概還在200-300美元檢測一次,因為他們的成本高,他們從最開始的3000多美元到現在還要在兩三百美元,我們中國後來這樣大規模的政府采購,最後10個人混合的基本上比白菜價還便宜,低于1元錢,單管也就16元,而且所有的檢測劑的公司都是賺的盆滿缽滿。是以中國這樣人口巨大的國家,我們在制藥方面不僅僅可以有領先技術,還可以物美價廉。

第二就是疫情,檢測劑和新冠疫苗都給了中國醫藥出海的機會,因為大家都知道醫藥過去不太容易,有很多的壁壘,比一般的貿易壁壘要大很多。但是這次我們在三年抗疫中,它成了我們出口的主力産品,而且極大的提升了中國制藥行業的發展。2018年-2021年的資料,我們都是快速發展,從收入到利潤,到申請的專利,到研發經費的支出。特别是剛才譚勇會長已經講了,我們現在本土的一些研究已經走在最前面,像百濟神州、恒潤、複星,他們的研發投入也在不斷增加。是以我們可以說,中國從在前沿的制藥幾乎是為零的狀态,現在已經在逐漸從跟跑,到現在有些可以并跑,甚至可以領先。是以我們整個醫藥發展,新藥的研發現在真的是蓬勃發展的态勢。

而且很多我們的新藥都在獲批過程中,是以應該期望未來三到五年,可能是中國醫藥行業加速發展的一個時期。

以下為發言全文:

李玲:大家下午好,剛才譚勇會長給了非常好的開場,好像很多我要講的内容他已經都講完了。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醫藥行業高品質創新發展的新機遇。

2023年快結束了,年末的時候我們看到的好消息是美國的知名智庫的研究報告顯示,中國七大戰略行業領先世界,而且不是一般的領先,是遙遙領先。什麼意思呢?就是中國的産能産量加起來,中國一個國家是所有其他國家加起來的總和還要多得多。在計算機、電子産品、化學品、機械裝置、機動車、基本金屬、金屬制品、電器裝置領域世界領先,中國現在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制造國家。但是,弱一點的就是制藥,是以美國仍然保持優勢的是制藥、資訊技術,和資訊技術的服務。但是這個報告裡面也說,雖然世界上其他國家在制藥、資訊技術和資訊技術服務方面超過中國,但是這種主要地位是不可持續的。因為他們大概也讀了我們的“十四五”規劃,我們國家創新加了一個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是以在整個“十四五”規劃裡面,我們的生物制藥行業、人工智能都是我們的重點發展産業。也就是說,中國到了制藥行業快速發展的機遇。

剛才譚勇會長講我們現在面臨一個不确定的世界,但是制藥行業其實是确定的,經濟好要吃藥,經濟不好吃的藥更多,因為病人會更多。是以你就看全球藥品市場的國際趨勢就是一路漲的,這是一個确定的事件。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壽命越來越長、老齡化,全球的藥品市場都是一路在上漲的。目前,全球的藥品市場還是美國、歐洲、日本,他們是主要的。但是我們中國在奮起直追。前十大藥品研發均來自于跨國企業,我們中國醫改2009年的時候,全國的藥企加起來一年的銷售值不如輝瑞一家,但是現在這個局面已經改變了,我們的研發也在增強,但是他們畢竟是曆史更悠久,是以主要的研發投入還是他們,是以大部分研發都是來自于發達國家,但是目前以中國為首的非OECD國家的研發在快速的上升。大家看,我們2016年的研發是140億,2022年已經是166億美元。我們看世界五百強裡面,中國的制藥過去是沒有的,現在我們有華潤、中國醫藥、廣州醫藥,盡管我們現在的醫藥跟國外的不太一樣,我們主要是銷售,但是畢竟能進入五百強,我相信未來中國會有更多的世界級企業,真正的制藥企業進入五百強。

中國醫藥行業其實面臨着第一個新的機遇,整個中國工業化在轉型更新,高品質發展。而制藥是我們的短闆,國家各項政策都在助力中國制藥業的發展,特别是這次新冠疫情加速了中國醫藥的創新。因為這次我們沒有,一開始檢測劑沒辦法進口,是以隻有自己造,但是中國造的又好又便宜。特别是這次核酸檢測給大家非常大的啟示,因為我們過去用羅氏,包括美國到現在他們的核酸檢測大概還在200-300美元檢測一次,因為他們的成本高,他們從最開始的3000多美元到現在還要在兩三百美元,我們中國後來這樣大規模的政府采購,最後10個人混合的基本上比白菜價還便宜,低于1元錢,單管也就16元,而且所有的檢測劑的公司都是賺的盆滿缽滿。是以中國這樣人口巨大的國家,我們在制藥方面不僅僅可以有領先技術,還可以物美價廉。

第二就是疫情,檢測劑和新冠疫苗都給了中國醫藥出海的機會,因為大家都知道醫藥過去不太容易,有很多的壁壘,比一般的貿易壁壘要大很多。但是這次我們在三年抗疫中,它成了我們出口的主力産品,而且極大的提升了中國制藥行業的發展。2018年-2021年的資料,我們都是快速發展,從收入到利潤,到申請的專利,到研發經費的支出。特别是剛才譚勇會長已經講了,我們現在本土的一些研究已經走在最前面,像百濟神州、恒潤、複星,他們的研發投入也在不斷增加。是以我們可以說,中國從在前沿的制藥幾乎是為零的狀态,現在已經在逐漸從跟跑,到現在有些可以并跑,甚至可以領先。是以我們整個醫藥發展,新藥的研發現在真的是蓬勃發展的态勢。

而且很多我們的新藥都在獲批過程中,是以應該期望未來三到五年,可能是中國醫藥行業加速發展的一個時期。

剛才譚勇會長也講到新醫改也給了我們醫藥制造非常大的機遇,因為我們的政府、我們的醫保不斷在加大買單能力,老百姓的收入水準也在上升。是以大家可以看看,如果從2004年非典以後,醫改開始,一直到現在整個中國醫藥行業的變化可以說是天翻地覆,新醫改也在給我們醫藥行業的發展新的機遇。這是大陸醫藥工業總産值的發展,大家看那兩條線下面黃色的部分是我們GDP的增長率,上面藍色的是醫藥工業總産值的增長率,遠遠的高于GDP。是以就可以看出我們這個行業真的是這些年的發展非常好。盡管跟發達國家對比有差距,但是我們在快速的追趕過程中。還有大陸醫藥銷售的統計,現在已經近1.8萬億的市場規模。

當然,醫改也給我們帶來了挑戰。相信各個醫藥行業的人都知道我們的集采,壓價是比較厲害的。但是大家可以看看,我覺得集采通過這幾年的探索以後,應該規則已經基本穩定,刀也越磨越鈍了,沒那麼誇張了,是以進入了比較穩定的狀态。大家可以預測,集采可以極大的推動國内的頭部企業的發展。因為中國是個巨大的市場,隻要拿到這個市場,其實未來對我們醫藥行業的發展就可以有個穩定的預期。

醫藥行業高品質創新發展,我覺得我們的新機遇還是跟整個中國的發展是連在一起的。特别對于我們這樣一個人口規模巨大的國家,發揮規模經濟,促進我們醫藥行業的發展,可能是中國可以探索的路。因為從疫情期間,我們就看到無論核酸檢測還是疫苗,規模巨大了以後,實際上可以在白菜價的基礎上還是有很好的收入和利潤。

是以我們要充分利用的:第一是我們人口規模的經濟,中國擁有巨大的人口基數,有着大量的醫藥需求,同時也有豐富的臨床試驗與基因庫,這個我們要用好。第二是醫療保障的規模經濟,我們的醫保水準在不斷提高,政府盡管集中采購以後價格降低,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你隻要進了報帳目錄,進了集采,更多的老百姓就會來用這個藥。其實市場規模是在擴大的。

第三是我們有生産規模的優勢,仿制藥的國内需求量集中于現在的集采,其實是增加我們市場的集中度,将這個需求集中于有限的企業,其實可以擴大我們的生産規模,來降低我們機關的成本,保證生産品質的同時,可以使企業的利潤維持他再研發、再發展的需求。還有就是研發的規模優勢,政府可以通過産業政策和園區的建設,現在高新區裡面都有創新藥、生物藥基地,通過政府和市場還有資本的合力,來促進醫藥産業的集聚,而且整合産業鍊上下遊以及高校科研機構,形成産業鍊的優勢來提高我們新藥的研發和創新能力。

醫藥行業還有個高品質發展的新機遇,就是充分利用大資料智能化的新技術。我們國家在第四次工業革命,智能化已經遙遙領先。無論是在應用、研發和未來的産業布局上都在遙遙領先。我們更應該把這個賦能到我們的醫藥研發、生産、上市,應該創新模式,就是在智能化、資訊化、智慧化的态勢上來重新布局。所有跨國公司的領先是工業化以後的思路,我們未來是資訊化、智能化、大資料、AI的研發創新模式,尤其中國有這樣大的資料優勢。是以我們醫藥行業的創新發展要緊跟國家戰略,我們可能要進入發達國家壁壘還是比較大的,但是我們現在的貿易主要夥伴已經是“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是以“一帶一路”國家現在的戰略也是健康先行,沿路給他們送健康,我們的醫藥應該順着國家戰略出去,這樣就可以更大的擴大規模。

還有人民健康是我們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标志,中國式的現代化是服務于人民健康的。我想我們醫藥的研發生産都應該朝着這個目标走。是以我覺得如果把這些優勢和機遇集合起來,中國應該在不遠的未來就會出現一批世界級的中國醫藥企業。到那個時候,我相信在座的各位會在裡面成為領跑者。

謝謝大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