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讓北宋頭痛不已的“契丹”,是現在的哪個民族?講出來你可能不信

作者:蜀山史道

前言

有一個國家,東至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南到河北中部以及山西的西北部、北到外興安嶺貝加爾湖一帶,國土面積超過500萬平方公裡,相當于今天半個中國大小。

有一個民族,曾經鼎盛時期擁有900多萬人口。在同一時期,漢族人口大約為1.2億,契丹族人口則相當于漢族人口的1/13,是當時的第二大民族。

讓北宋頭痛不已的“契丹”,是現在的哪個民族?講出來你可能不信

這個國家,馳騁在北方草原上,統治了200多年。然而,在一場外敵的入侵之後,這個國家被滅亡,從曆史的舞台上退出。

這個民族,曾經人口衆多,擁有獨特的文化和曆史傳承。然而,随着國家的滅亡,這個民族神秘地消失了。900多萬人口,如同一場幻夢,消散得無影無蹤。

他便是契丹族,如此強大的契丹民族,似乎在一夜之間消失于曆史的長河裡。

現在我們國家有56個民族,卻沒有契丹的身影。

那麼,曾經縱橫四海,讓北宋頭痛不已的“契丹”,是現在的哪個民族?說出來你也許不信。

讓北宋頭痛不已的“契丹”,是現在的哪個民族?講出來你可能不信

一、宋遼對峙:兩個文明的首次碰撞

公元960年,宋朝建立。這是一個經濟繁榮、文化發達的王朝,中原地區的農業經濟和城市文化達到鼎盛。

與此同時,在遙遠的北方草原上,契丹人建立起一個遍布蒙古高原的帝國——遼國。

遼國的軍隊主要依靠迅速機動的騎兵,他們訓練有素,将快速突擊發揮到極緻。遼國在北方草原稱雄,南下入侵中原也屢屢得手。兩國之間頻繁發生戰争,北宋統治者對北方鄰敵防備重重。

1007年冬,宋真宗崩逝,其子趙祯繼位,就是後來的宋仁宗。趙祯即位之初便不甘示弱,大舉北伐,意圖徹底擊敗遼國。

讓北宋頭痛不已的“契丹”,是現在的哪個民族?講出來你可能不信

然而宋軍深入遼境後陷入補給困難,被耶律沙折騰擊敗。這成為宋遼兩國長期對峙的序幕,兩大文明開始全面交鋒。

在這場交鋒中,宋遼雙方的戰略和戰術頗為對比。宋軍以步兵為主,善于依托城池堡壘死守;遼軍則以騎兵見長,擅長快速機動突襲。兩國的軍事體系就如同其文化核心一樣,迥然不同。

二、耶律休哥的猛烈夜襲

1040年,宋仁宗駕崩,其子趙曙繼位,即宋明帝。新帝即位後, 對北方用兵極為積極。在汴京,明帝下達了收複燕雲十六州的北伐令。大軍很快開拔。

讓北宋頭痛不已的“契丹”,是現在的哪個民族?講出來你可能不信

正當宋軍深入敵境之時, 遼國一名年輕的契丹将軍嶄露頭角。他就是耶律休哥,一個勇敢、聰慧而又狡猾的指揮官。面對宋軍的鐵蹄, 他決定采取夜襲戰術,在敵人睡夢中發動突然襲擊。

當天黑夜降臨,耶律休哥悄悄率領他的騎兵穿過樹林,迂回到宋軍大營的後方。月色如水,營寨裡宋軍士兵的呼噜聲此起彼伏。耶律休哥輕聲對手下說到:“今夜我們将化身為鬼魅,讓這些漢人嘗嘗恐懼的滋味。”

騎兵們點燃燭火傳遞信号,整個軍隊迅速變為幾個縱隊。耶律休哥緊緊握住鑲金手杖,一揮向前!夜空中幾道流星般的光影呼嘯而過,遼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沖入宋軍大營。霎時間,尖利的戰吼與呐喊混合在一起,戰鬥在一片混亂中打響。

讓北宋頭痛不已的“契丹”,是現在的哪個民族?講出來你可能不信

宋軍士兵毫無防備,幾乎是穿着睡衣就迎戰而上。可遼軍騎兵已經形成合圍,他們的長槍和弓箭将宋軍團團圍住。宋軍處于極度狼狽的境地。

衛兵們奮力反擊,試圖突破重圍。逐漸地,伴随着慘烈的呼号,沖突平息下來,宋軍隻留下死傷遍地的困獸。

這場突如其來的夜襲,徹底打亂了宋軍的布防。耶律休哥憑借出其不意的戰術,在這一戰中取得了全勝。面對如此狡猾的敵手,宋明帝也不得不重新考量自己的戰略。

三、澶淵之盟與國之大恥

經過幾場血戰,耶律休哥的飛敢突襲讓宋軍陷入極度被動。宋明帝隻得忍痛割讓,答應與遼國媾和。就這樣,1042年,曆史上著名的澶淵之盟在雙方使節的見證下達成。

讓北宋頭痛不已的“契丹”,是現在的哪個民族?講出來你可能不信

按照盟約,宋朝每年要向遼國進貢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這份屈辱的條約換來的,是北方邊境的表面和平。而在朝野上下,這份恥辱卻讓無數宋人心中難以接受。

對宋明帝而言,他并不情願簽訂這份條約。然而面對遼軍的飛諾猛襲,他也隻能選擇屈從。每每想起這一刻,他的内心都充滿了郁結與痛苦。他不甘就此折辱祖宗,卻也隻能暫時忍讓。

而對許多宋朝臣子而言,這份恥辱幾乎無法容忍。他們無法接受自己高貴的國家要向一個“蠻族”屈膝。

讓北宋頭痛不已的“契丹”,是現在的哪個民族?講出來你可能不信

這份恥辱如同一塊心頭大石,時時提醒他們宋朝正淪為他國附庸。這份恥辱幾乎成為了整個王朝的心病,在數代宋帝之間流傳和隐隐作痛。

四、民族的消亡與文化的融合

經過百年的恩怨糾葛,北宋與遼國的命運最終各有千秋。金國崛起後爆發的靖康之難,宋朝最終隻能南渡。而北方的遼國也逐漸衰落,在金國與女真族的夾擊下走向滅亡。

耶律大石是一個契丹人,也是遼國皇室宗親。他目睹着遼國的隕落,做出一個艱難的決定。為延續契丹這一支民族的命脈,他決定帶領族人遠遷西域(今新疆),在那裡建立一個契丹人的政權,即西遼。

讓北宋頭痛不已的“契丹”,是現在的哪個民族?講出來你可能不信

西遼在西域維持了一個世紀,最終也沒能抵禦蒙古大軍的鐵蹄踐踏。正如大部分契丹人一樣,耶律大石的後人最終融入了漢民族。

今天東北地區的一部分少數民族,如達斡爾族,則保留了部分契丹文化。這些遺風,成為契丹民族往日榮光的墓碑銘文。

作為曾令北宋痛苦不堪的強敵,契丹民族最終還是難逃衰亡的命運。但在這過程中,我們看到各民族之間文化的交融。有些契丹人逃離戰亂西遷新疆,有些則留在故地與漢人通婚。

這種融合,構成了一個民族由盛轉衰的自然過程。它讓我們看到,在曆史的長河中,種族與疆界都不是永恒的。

讓北宋頭痛不已的“契丹”,是現在的哪個民族?講出來你可能不信

結語

當我們回望這個跨越百年的契丹民族傳奇,又會有怎樣的感慨?

一個民族的興衰成敗,往往源于自身的文化與體制。契丹民族建立起草原帝國,其軍事實力曾一度鐵騎千裡,令中原王朝膽寒。但他們的遊牧體系注定難以與中原農耕文明分庭抗禮。最終,他們莫可奈何地走向衰亡。

然則我們不應輕視任何一個民族,因為文化本身并無高下優劣。我們要從曆史中汲取智慧,學會互相了解、包容與欣賞。隻有這樣,人類各民族之間才能實作真正的和諧共生。

曆史并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止步。當我們追溯先人的足迹,我們其實在追尋的是人性與命運。希望我們的後代能從曆史中汲取深刻的啟示,使各種文明真正和諧共存,共創美好的未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