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乾隆六次南巡花費無數,難道隻是遊山玩水?背後隐藏目的很重要

作者:故人史

乾隆十四年八月(公元1749年),三十八歲的乾隆皇帝接到了一封江南地方官吏聯名上奏請求乾隆皇帝巡幸江南的奏折。

這個提議剛好撞到乾隆的心坎上,當時大清朝國力強盛,乾隆皇帝正值盛年,而曆代文人墨客對江南的美化,江南風景如畫,讓乾隆皇帝為此心馳神往,早已讓乾隆動了去江南巡遊的念頭。

于是,在當年的十月初五,乾隆宣布會在兩年後舉行南巡。

史料記載,乾隆十六年正月十三日,南巡時機成熟,經過兩年的準備,乾隆正式離開京城開啟了南巡之旅,那時的乾隆,剛滿40歲,這是第一次南巡。

過了六年,也就是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又迫不及待開始了第二次南巡。

乾隆南巡嘗到了甜頭,對于久居紫禁城的他來說,他早已厭倦了紫禁城相對窄悶的空間,乍一到江南,水鄉的景色和京城的風光完全不一樣,景色雅緻脫俗,這讓乾隆龍顔大悅,喜不自勝。

乾隆六次南巡花費無數,難道隻是遊山玩水?背後隐藏目的很重要

有了第一第二次,肯定還會有第三次,于是乾隆二十六年乾隆又組織了第三次南巡,乾隆三十年又有了第四次南巡。

外面的世界真的很精彩,皇宮高牆大院,金碧輝煌、錦衣玉食、美女如雲,也阻擋不了乾隆對江南的向往。

在乾隆四十五年,乾隆又開始了第五次南巡,乾隆四十九年,此時的乾隆皇帝已經73歲,已經步履蹒跚,早已沒有壯年那般矯健,如此長途跋涉,也不見得是一件好事,但還是有了第六次出遊。

乾隆在位六十年間,竟然六次巡幸江南,每次巡遊的路線基本一緻,内容也大緻相仿,時間跨度長達33年。

乾隆六次南巡花費無數,難道隻是遊山玩水?背後隐藏目的很重要

乾隆南巡目的是什麼?

乾隆下江南的原因,在今天的吃瓜群衆看來,就是為了遊山玩水,不過,乾隆能夠六次下江南,并不會不止一種因素促使他出巡,江南的魅力無窮,才值得乾隆皇帝一去再去,然而,乾隆皇帝并不是普通旅遊的遊客,他也有背後隐藏的目的。

一、解決水患

江南是重要的水利水患之鄉。

乾隆深知民以食為天的大清國來講,保證農業生産豐收是件大事,而要保證中原的農業根基,當時的第一要務就是要治理黃河和淮河的水患。

曆史上,黃河曾多次決堤,自從康熙到乾隆六十年有記載的水患就多達十餘次。是以,乾隆才會寫道:“南巡之事,莫大于河工”。

這大概是乾隆六次南巡的直接原因。

好在,乾隆南巡期間,共發出數百條治水指令,的确是有五次視察了黃河治理工程,四次巡視了浙江的海塘工程,也對治河做了許多重要的訓示,并同意增加水壩,這些訓示都得到了詳盡的記錄,足以洗刷其下江南是“為了遊山玩水”之名。

乾隆六次南巡花費無數,難道隻是遊山玩水?背後隐藏目的很重要

二、整頓吏治

江南是清朝時期最富庶的地區,也是清朝賦稅最重要的來源地,江南一帶的繁榮穩定直接關系着整個清廷的命運,是以清朝的曆代皇帝都把江南的統治當做全國一盤棋的重中之重。

對于乾隆來說,他想借着南巡來整頓江南的吏治。

是以,乾隆下江南,每到一處,看似旅遊,實際大搞調查研究,現場理朝,也通過南巡親臨官場第一線,自己親自了解情況才是最可靠的。

三、江南地區人心不穩,籠絡人心

除了吏治方面,乾隆一直對江南不放心,還是因為江南是一個人傑地靈、英才輩出的地方。

在清代産生的114名狀元裡,江蘇人有49位,設在南京的江南貢院也是當時全國最大的科舉考場,清代的狀元一半多出自于江南貢院。

江南的文化發達,文人雲集,出現了很多文人學子,曆朝曆代的狀元、進士、宰相等也大多出自于江浙一帶。

這一點,一直是乾隆的心病。

為此,乾隆下江南有一個深遠的用心,就是為了安邦定國發現人才,整合江南的文化和收編江南的文人。

為此,乾隆在南巡的過程中極力籠絡人心,每到一個地方,他都會和當地的父母官以及地方上的名士交流,對前來接駕的官員都有賞賜,尤其對一些老臣更是噓寒問暖,還賞賜了珍貴的人參、貂皮等。

而且乾隆在南巡的時候多次祭拜了各地的孔廟,還有祭拜了明陵,并對前來拜見的文人士子親自出題考試,取得好成績的文人特賜“舉人”稱号,立即授予官職,以争取名士,宣揚聖恩。

在六次南巡中,乾隆确實從江南物色了大批飽學之士和書文大家。

乾隆六次南巡花費無數,難道隻是遊山玩水?背後隐藏目的很重要

四、遊山玩水

乾隆六次南巡,雖然嘴上一直說要學祖父康熙訪民情、察吏治,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在遊山玩水上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乾隆下江南肯定去過無數地方,不過後人總結出了乾隆下江南最經典的路線是南京、鎮江、揚州、無錫、蘇州、杭州、海甯等。

而這些地方正是“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

乾隆一路上盡情飽覽了江南美景,享受各地的聲色歌舞和山珍海味,他在揚州觀賞梅林,在江甯登鐘山,逛秦淮,在蘇州訪天平山,在杭州暢遊西湖。

每到一處,乾隆還要裝風雅,作詩助興,為當地名勝題字,讓人們刻碑紀念,是以江南一帶的“禦碑亭”特别多。

乾隆六次南巡花費無數,難道隻是遊山玩水?背後隐藏目的很重要

江南風光秀美,金粉佳麗衆多,再加上小橋流水,粉牆黛瓦,充滿着詩情畫意,乾隆皇帝來到江南,看得開心,玩得盡心,吃得可口,當然是樂此不疲,頻頻光顧了。

乾隆每次南巡都會帶畫師随行,将喜愛的江南景色摹繪成圖,在圓明園和承德避暑山莊仿建。

當然,還有人認為乾隆下江南是為了尋找美女,乾隆南下至于是不是民間傳說的為了尋找美女,恐怕隻有他自己知道了,因為在正史裡沒有乾隆下江南期間納妃的記錄,真相如何,恐怕早已湮沒在曆史的長河中了。

是以說,乾隆下江南,并不隻是吃喝玩樂那麼簡單,背後有着深層政治用心,現如今電視劇裡描述的很浪漫,然而真實的曆史卻有着其深沉的底色。

乾隆六次南巡花費無數,難道隻是遊山玩水?背後隐藏目的很重要

六下江南,勞民傷财

在當時的曆史條件下,下江南無非是一項浩大的工程。

每次南巡一般都是正月從京城出發,南巡的路線是這樣的:先經過直隸到達山東,在山東祭拜孔廟後,轉到江蘇,再由江蘇進入浙江,光是陸路就有一千七百五十八裡,水路一千三百四十六裡,當年四月下旬回到京城,每次往返的路程就得需要五千八百四十裡。

那時候沒有現代化的交通工具,全靠車裝船載,馬拉人扛,來回一趟,至少需要三五個月的時間。

乾隆下江南說是為了出“公差”,可是乾隆一路上吃喝拉撒以及排場講究卻是一點少不了的,每次出巡的排場,奢華得驚人。

乾隆每次下江南,都要提前一年就開始準備,帶領的皇親國戚、文武百官、衛士侍從就有兩三千人,動用了五六千匹馬,四五百輛車,僅僅乾隆自己乘坐的船就有五艘,由倉場衙門制造,提前送往江南。

光是禦船拉纖的河兵就得需要每班600人,共有六班3600個人,陪同船隊多達千艘,此外還有大量運糧食的駱駝和騾子等。

這樣豪華龐大的船隊行進在運河上,首尾相連,旌旗蔽日,非常壯觀。

乾隆六次南巡花費無數,難道隻是遊山玩水?背後隐藏目的很重要

乾隆經過的禦道也是非常講究的,乾隆南巡時,一個官員捐修蘇州禦道,就費銀30萬兩,奢侈的程度可見一斑。

此外,陸路禦道要修得平直寬敞,地方官員為了讨好乾隆,更是一路見房就拆,見墳就平,路面要堅實穩固,禦駕經過的地方,必須用清水潑街,百姓敢怒不敢言。

另外,從北京到杭州的一路上,沿途更是修建了30多個行宮,所費銀兩不計其數。

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的時候,住在了南京城中的江甯織造署,可是乾隆卻嫌棄住的不滿意,于是便命人在栖霞山修建行宮。

乾隆巡遊到鎮江的時候,在焦山上修建了焦山行宮,在揚州,為乾隆修建的行宮在風景優美的大明寺。

據統計,江蘇境内的徐州、宿州、宿州、鎮江等地都發現了乾隆行宮的遺址。

根據《揚州行宮名勝圖》記載,兩淮鹽商為了迎接乾隆南巡揚州,曾先後集資修建和再建宮殿樓廊5154間和亭台196座。

雖然是行宮,條件也不能差,全部都布置得富麗堂皇,盡管乾隆讓各地修建行宮的時候不要鋪張浪費,但是事實上,地方官員把行宮修建的相當豪華,乾隆反而越開心。

乾隆六次南巡花費無數,難道隻是遊山玩水?背後隐藏目的很重要

乾隆南巡的時候,生活條件和設施和宮中沒有兩樣,雖然也請了南方的廚子,但是南方的菜系和烹饪習慣并不太合乾隆的口味,畢竟吃東西的口味,并不是随意改變的。

為此,每次乾隆南巡的途中都要帶上大量的牛羊,吃的還是宮裡那一套,每次出巡,茶房多用乳牛多達75頭,膳房所用羊1000頭,牛300頭,都要提前從京城運到鎮江和蘇州等地。

禦膳房有時候會有蘇州廚師幫忙,江浙的官員也會進獻山珍海味等菜品。

而且乾隆對飲用水更是挑剔,乾隆一直有一種執念,認為泉水是極好的,為此,他不論走到哪裡,對水的要求絲毫不将就。

乾隆在直隸和京城飲用的是最上等的玉泉山中的泉水,在山東喝的是濟南珍珠泉水,在江蘇喝的是鎮江金山泉水,到了浙江喝的是杭州虎跑泉水。

僅僅運輸這些水,就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

雖然乾隆皇帝明面上多次宣稱要一切從簡,可是哪裡的行宮修建得好,哪裡的接駕儀式搞得到位,哪裡的排場大,就能得到皇帝歡心。

本來乾隆宣揚自己南巡的重要目的是治河,本來是打着視察河工的旗号,為了百姓着想,也一再下令禁止鋪張浪費,可是各地官員為了讨好他,全部絞盡腦汁比心思、比排場、比花銷。

特别是一些地方官員,為了赢得乾隆皇帝的歡心,各種迎接方式無比奢華,出遊的這種裝置也是富麗堂皇。

乾隆六次南巡花費無數,難道隻是遊山玩水?背後隐藏目的很重要

“六度南巡止,他年夢寐遊”。這是乾隆第六次南巡時寫下的詩句,他連做夢都在回味下江南時的情景,充滿了無限眷戀。

乾隆沉浸在盛世的華彩中自我滿足,卻不知六下江南,開支巨大,早已透支了清王朝的國力,吏治更加敗壞,老百姓的負擔也越來越重。

乾隆下江南,百姓雖然說可以看熱鬧,但是真正受苦的還是百姓。

比如說禦道要筆直,遇到不筆直的地方,不得不把房屋拆遷,每到一個地方,侍衛們都要清道,雖然乾隆表面上說自己不會回避百姓,但其實防範百姓如同防賊,和百姓一直隔得遠遠的。

是以百姓隻能看到浩浩蕩蕩的巡幸隊伍,根本沒法看到乾隆皇帝到底長什麼樣。

乾隆每次南巡,随行的大臣和護衛、夫役更是多不勝數,弄得怨聲載道。

比如每次乾隆巡幸途中,幾乎所有的行宮和名勝都由富商掏錢修建,因為商人精于算計,不甘心被盤剝,事後必定千方百計加大對百姓的剝削。

各地官員為了恭迎聖駕,一面勒索驅趕百姓,一面拼命讨好皇帝。

乾隆六次南巡花費無數,難道隻是遊山玩水?背後隐藏目的很重要

比如,揚州官員聽說乾隆皇帝喜愛梅花,立刻在平底上移栽成了幾十畝的梅林,乾隆在遊揚州大虹園時說了句“可惜這裡缺一座喇嘛白塔”,揚州官員立即在一夜之間便建成了一座白塔。

乾隆六次南巡究竟耗費了多少白銀,根據賬面上的統計,乾隆六下江南耗費了兩千多萬兩銀子,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實際數目要比這個多得多。

乾隆六次南,一次比一次的排場大,巡耗費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導緻了清朝的國庫空虛,雖然也達到了一定的政治目的,但他每次出巡所消耗的大量銀兩給地方百姓帶來的困擾,早已超過了他所帶來的福祉,勞民傷财,給百姓帶來了許多不必要的重負。

很多正直的言官曾出言勸乾隆停止南巡,卻都遭到了他的斥責,其中,侍郎尹令實在看不下去,從江南回來以後,上奏說:“陛下南巡,民間疾苦,怨聲載道。”

乾隆聽了,不免火冒三丈,厲聲呵斥道:“你說民間疾苦,你具體說說具體誰苦?”

可尹令面對乾隆的質問,卻一時語塞了,無從回答,隻能被乾隆處置了。

後來,不少官員還是以被懲處及罷官,這樣一來,朝廷上下都形成了獻媚取寵的風氣,再也沒有人勸谏乾隆不要南巡了。

乾隆六次南巡花費無數,難道隻是遊山玩水?背後隐藏目的很重要

結語:

盛年時期,乾隆一直為南巡而洋洋自得,直到晚年,他才意識到自己南巡的錯誤。

據《清史稿》的《吳熊光傳》中記載,乾隆說:“我當皇帝60年,自以為自己沒犯什麼錯,唯有六次南巡,勞民傷财,把好事辦成了壞事。”

為此,乾隆曾對吳熊光說:“将來如果有皇帝要南巡,你如果不阻止,你就沒臉在地下見朕了!”

後來,嘉慶也曾經想效仿父親南巡時,時任直隸總督的吳熊光立即想到了乾隆生前的囑托,為了不辜負先皇的旨意,他立即出來阻止并用乾隆生前所說的話來勸谏嘉慶皇帝。

嘉慶帝聽後,才知道父親早已對南巡之事悔恨不已,這才打消了南巡的念頭,以後清朝皇帝再也沒有過南巡,頂多是出巡承德避暑山莊而已。

乾隆六次南巡花費無數,難道隻是遊山玩水?背後隐藏目的很重要

因為乾隆皇帝南巡耗資巨大,國庫早已空虛,實在令後世的皇帝不敢仿效,也實在是折騰不起了,是以,乾隆南巡雖然留給世人的是一個“康乾盛世”的華麗背影,但也隻能在追憶中重制,此後,大清王朝便開始一步步走向了衰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