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乾隆六次南巡花费无数,难道只是游山玩水?背后隐藏目的很重要

作者:故人史

乾隆十四年八月(公元1749年),三十八岁的乾隆皇帝接到了一封江南地方官吏联名上奏请求乾隆皇帝巡幸江南的奏折。

这个提议刚好撞到乾隆的心坎上,当时大清朝国力强盛,乾隆皇帝正值盛年,而历代文人墨客对江南的美化,江南风景如画,让乾隆皇帝为此心驰神往,早已让乾隆动了去江南巡游的念头。

于是,在当年的十月初五,乾隆宣布会在两年后举行南巡。

史料记载,乾隆十六年正月十三日,南巡时机成熟,经过两年的准备,乾隆正式离开京城开启了南巡之旅,那时的乾隆,刚满40岁,这是第一次南巡。

过了六年,也就是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又迫不及待开始了第二次南巡。

乾隆南巡尝到了甜头,对于久居紫禁城的他来说,他早已厌倦了紫禁城相对窄闷的空间,乍一到江南,水乡的景色和京城的风光完全不一样,景色雅致脱俗,这让乾隆龙颜大悦,喜不自胜。

乾隆六次南巡花费无数,难道只是游山玩水?背后隐藏目的很重要

有了第一第二次,肯定还会有第三次,于是乾隆二十六年乾隆又组织了第三次南巡,乾隆三十年又有了第四次南巡。

外面的世界真的很精彩,皇宫高墙大院,金碧辉煌、锦衣玉食、美女如云,也阻挡不了乾隆对江南的向往。

在乾隆四十五年,乾隆又开始了第五次南巡,乾隆四十九年,此时的乾隆皇帝已经73岁,已经步履蹒跚,早已没有壮年那般矫健,如此长途跋涉,也不见得是一件好事,但还是有了第六次出游。

乾隆在位六十年间,竟然六次巡幸江南,每次巡游的路线基本一致,内容也大致相仿,时间跨度长达33年。

乾隆六次南巡花费无数,难道只是游山玩水?背后隐藏目的很重要

乾隆南巡目的是什么?

乾隆下江南的原因,在今天的吃瓜群众看来,就是为了游山玩水,不过,乾隆能够六次下江南,并不会不止一种因素促使他出巡,江南的魅力无穷,才值得乾隆皇帝一去再去,然而,乾隆皇帝并不是普通旅游的游客,他也有背后隐藏的目的。

一、解决水患

江南是重要的水利水患之乡。

乾隆深知民以食为天的大清国来讲,保证农业生产丰收是件大事,而要保证中原的农业根基,当时的第一要务就是要治理黄河和淮河的水患。

历史上,黄河曾多次决堤,自从康熙到乾隆六十年有记载的水患就多达十余次。所以,乾隆才会写道:“南巡之事,莫大于河工”。

这大概是乾隆六次南巡的直接原因。

好在,乾隆南巡期间,共发出数百条治水命令,的确是有五次视察了黄河治理工程,四次巡视了浙江的海塘工程,也对治河做了许多重要的指示,并同意增加水坝,这些指示都得到了详尽的记录,足以洗刷其下江南是“为了游山玩水”之名。

乾隆六次南巡花费无数,难道只是游山玩水?背后隐藏目的很重要

二、整顿吏治

江南是清朝时期最富庶的地区,也是清朝赋税最重要的来源地,江南一带的繁荣稳定直接关系着整个清廷的命运,所以清朝的历代皇帝都把江南的统治当做全国一盘棋的重中之重。

对于乾隆来说,他想借着南巡来整顿江南的吏治。

所以,乾隆下江南,每到一处,看似旅游,实际大搞调查研究,现场理朝,也通过南巡亲临官场第一线,自己亲自了解情况才是最可靠的。

三、江南地区人心不稳,笼络人心

除了吏治方面,乾隆一直对江南不放心,还是因为江南是一个人杰地灵、英才辈出的地方。

在清代产生的114名状元里,江苏人有49位,设在南京的江南贡院也是当时全国最大的科举考场,清代的状元一半多出自于江南贡院。

江南的文化发达,文人云集,出现了很多文人学子,历朝历代的状元、进士、宰相等也大多出自于江浙一带。

这一点,一直是乾隆的心病。

为此,乾隆下江南有一个深远的用心,就是为了安邦定国发现人才,整合江南的文化和收编江南的文人。

为此,乾隆在南巡的过程中极力笼络人心,每到一个地方,他都会和当地的父母官以及地方上的名士交流,对前来接驾的官员都有赏赐,尤其对一些老臣更是嘘寒问暖,还赏赐了珍贵的人参、貂皮等。

而且乾隆在南巡的时候多次祭拜了各地的孔庙,还有祭拜了明陵,并对前来拜见的文人士子亲自出题考试,取得好成绩的文人特赐“举人”称号,立即授予官职,以争取名士,宣扬圣恩。

在六次南巡中,乾隆确实从江南物色了大批饱学之士和书文大家。

乾隆六次南巡花费无数,难道只是游山玩水?背后隐藏目的很重要

四、游山玩水

乾隆六次南巡,虽然嘴上一直说要学祖父康熙访民情、察吏治,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在游山玩水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乾隆下江南肯定去过无数地方,不过后人总结出了乾隆下江南最经典的路线是南京、镇江、扬州、无锡、苏州、杭州、海宁等。

而这些地方正是“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

乾隆一路上尽情饱览了江南美景,享受各地的声色歌舞和山珍海味,他在扬州观赏梅林,在江宁登钟山,逛秦淮,在苏州访天平山,在杭州畅游西湖。

每到一处,乾隆还要装风雅,作诗助兴,为当地名胜题字,让人们刻碑纪念,所以江南一带的“御碑亭”特别多。

乾隆六次南巡花费无数,难道只是游山玩水?背后隐藏目的很重要

江南风光秀美,金粉佳丽众多,再加上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充满着诗情画意,乾隆皇帝来到江南,看得开心,玩得尽心,吃得可口,当然是乐此不疲,频频光顾了。

乾隆每次南巡都会带画师随行,将喜爱的江南景色摹绘成图,在圆明园和承德避暑山庄仿建。

当然,还有人认为乾隆下江南是为了寻找美女,乾隆南下至于是不是民间传说的为了寻找美女,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了,因为在正史里没有乾隆下江南期间纳妃的记录,真相如何,恐怕早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所以说,乾隆下江南,并不只是吃喝玩乐那么简单,背后有着深层政治用心,现如今电视剧里描述的很浪漫,然而真实的历史却有着其深沉的底色。

乾隆六次南巡花费无数,难道只是游山玩水?背后隐藏目的很重要

六下江南,劳民伤财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下江南无非是一项浩大的工程。

每次南巡一般都是正月从京城出发,南巡的路线是这样的:先经过直隶到达山东,在山东祭拜孔庙后,转到江苏,再由江苏进入浙江,光是陆路就有一千七百五十八里,水路一千三百四十六里,当年四月下旬回到京城,每次往返的路程就得需要五千八百四十里。

那时候没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全靠车装船载,马拉人扛,来回一趟,至少需要三五个月的时间。

乾隆下江南说是为了出“公差”,可是乾隆一路上吃喝拉撒以及排场讲究却是一点少不了的,每次出巡的排场,奢华得惊人。

乾隆每次下江南,都要提前一年就开始准备,带领的皇亲国戚、文武百官、卫士侍从就有两三千人,动用了五六千匹马,四五百辆车,仅仅乾隆自己乘坐的船就有五艘,由仓场衙门制造,提前送往江南。

光是御船拉纤的河兵就得需要每班600人,共有六班3600个人,陪同船队多达千艘,此外还有大量运粮食的骆驼和骡子等。

这样豪华庞大的船队行进在运河上,首尾相连,旌旗蔽日,非常壮观。

乾隆六次南巡花费无数,难道只是游山玩水?背后隐藏目的很重要

乾隆经过的御道也是非常讲究的,乾隆南巡时,一个官员捐修苏州御道,就费银30万两,奢侈的程度可见一斑。

此外,陆路御道要修得平直宽敞,地方官员为了讨好乾隆,更是一路见房就拆,见坟就平,路面要坚实稳固,御驾经过的地方,必须用清水泼街,百姓敢怒不敢言。

另外,从北京到杭州的一路上,沿途更是修建了30多个行宫,所费银两不计其数。

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的时候,住在了南京城中的江宁织造署,可是乾隆却嫌弃住的不满意,于是便命人在栖霞山修建行宫。

乾隆巡游到镇江的时候,在焦山上修建了焦山行宫,在扬州,为乾隆修建的行宫在风景优美的大明寺。

据统计,江苏境内的徐州、宿州、宿州、镇江等地都发现了乾隆行宫的遗址。

根据《扬州行宫名胜图》记载,两淮盐商为了迎接乾隆南巡扬州,曾先后集资修建和再建宫殿楼廊5154间和亭台196座。

虽然是行宫,条件也不能差,全部都布置得富丽堂皇,尽管乾隆让各地修建行宫的时候不要铺张浪费,但是事实上,地方官员把行宫修建的相当豪华,乾隆反而越开心。

乾隆六次南巡花费无数,难道只是游山玩水?背后隐藏目的很重要

乾隆南巡的时候,生活条件和设施和宫中没有两样,虽然也请了南方的厨子,但是南方的菜系和烹饪习惯并不太合乾隆的口味,毕竟吃东西的口味,并不是随意改变的。

为此,每次乾隆南巡的途中都要带上大量的牛羊,吃的还是宫里那一套,每次出巡,茶房多用乳牛多达75头,膳房所用羊1000头,牛300头,都要提前从京城运到镇江和苏州等地。

御膳房有时候会有苏州厨师帮忙,江浙的官员也会进献山珍海味等菜品。

而且乾隆对饮用水更是挑剔,乾隆一直有一种执念,认为泉水是极好的,为此,他不论走到哪里,对水的要求丝毫不将就。

乾隆在直隶和京城饮用的是最上等的玉泉山中的泉水,在山东喝的是济南珍珠泉水,在江苏喝的是镇江金山泉水,到了浙江喝的是杭州虎跑泉水。

仅仅运输这些水,就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虽然乾隆皇帝明面上多次宣称要一切从简,可是哪里的行宫修建得好,哪里的接驾仪式搞得到位,哪里的排场大,就能得到皇帝欢心。

本来乾隆宣扬自己南巡的重要目的是治河,本来是打着视察河工的旗号,为了百姓着想,也一再下令禁止铺张浪费,可是各地官员为了讨好他,全部绞尽脑汁比心思、比排场、比花销。

特别是一些地方官员,为了赢得乾隆皇帝的欢心,各种迎接方式无比奢华,出游的这种设备也是富丽堂皇。

乾隆六次南巡花费无数,难道只是游山玩水?背后隐藏目的很重要

“六度南巡止,他年梦寐游”。这是乾隆第六次南巡时写下的诗句,他连做梦都在回味下江南时的情景,充满了无限眷恋。

乾隆沉浸在盛世的华彩中自我满足,却不知六下江南,开支巨大,早已透支了清王朝的国力,吏治更加败坏,老百姓的负担也越来越重。

乾隆下江南,百姓虽然说可以看热闹,但是真正受苦的还是百姓。

比如说御道要笔直,遇到不笔直的地方,不得不把房屋拆迁,每到一个地方,侍卫们都要清道,虽然乾隆表面上说自己不会回避百姓,但其实防范百姓如同防贼,和百姓一直隔得远远的。

因此百姓只能看到浩浩荡荡的巡幸队伍,根本没法看到乾隆皇帝到底长什么样。

乾隆每次南巡,随行的大臣和护卫、夫役更是多不胜数,弄得怨声载道。

比如每次乾隆巡幸途中,几乎所有的行宫和名胜都由富商掏钱修建,因为商人精于算计,不甘心被盘剥,事后必定千方百计加大对百姓的剥削。

各地官员为了恭迎圣驾,一面勒索驱赶百姓,一面拼命讨好皇帝。

乾隆六次南巡花费无数,难道只是游山玩水?背后隐藏目的很重要

比如,扬州官员听说乾隆皇帝喜爱梅花,立刻在平底上移栽成了几十亩的梅林,乾隆在游扬州大虹园时说了句“可惜这里缺一座喇嘛白塔”,扬州官员立即在一夜之间便建成了一座白塔。

乾隆六次南巡究竟耗费了多少白银,根据账面上的统计,乾隆六下江南耗费了两千多万两银子,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实际数目要比这个多得多。

乾隆六次南,一次比一次的排场大,巡耗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导致了清朝的国库空虚,虽然也达到了一定的政治目的,但他每次出巡所消耗的大量银两给地方百姓带来的困扰,早已超过了他所带来的福祉,劳民伤财,给百姓带来了许多不必要的重负。

很多正直的言官曾出言劝乾隆停止南巡,却都遭到了他的斥责,其中,侍郎尹令实在看不下去,从江南回来以后,上奏说:“陛下南巡,民间疾苦,怨声载道。”

乾隆听了,不免火冒三丈,厉声呵斥道:“你说民间疾苦,你具体说说具体谁苦?”

可尹令面对乾隆的质问,却一时语塞了,无从回答,只能被乾隆处置了。

后来,不少官员还因此被惩处及罢官,这样一来,朝廷上下都形成了献媚取宠的风气,再也没有人劝谏乾隆不要南巡了。

乾隆六次南巡花费无数,难道只是游山玩水?背后隐藏目的很重要

结语:

盛年时期,乾隆一直为南巡而洋洋自得,直到晚年,他才意识到自己南巡的错误。

据《清史稿》的《吴熊光传》中记载,乾隆说:“我当皇帝60年,自以为自己没犯什么错,唯有六次南巡,劳民伤财,把好事办成了坏事。”

为此,乾隆曾对吴熊光说:“将来如果有皇帝要南巡,你如果不阻止,你就没脸在地下见朕了!”

后来,嘉庆也曾经想效仿父亲南巡时,时任直隶总督的吴熊光立即想到了乾隆生前的嘱托,为了不辜负先皇的旨意,他立即出来阻止并用乾隆生前所说的话来劝谏嘉庆皇帝。

嘉庆帝听后,才知道父亲早已对南巡之事悔恨不已,这才打消了南巡的念头,以后清朝皇帝再也没有过南巡,顶多是出巡承德避暑山庄而已。

乾隆六次南巡花费无数,难道只是游山玩水?背后隐藏目的很重要

因为乾隆皇帝南巡耗资巨大,国库早已空虚,实在令后世的皇帝不敢仿效,也实在是折腾不起了,因此,乾隆南巡虽然留给世人的是一个“康乾盛世”的华丽背影,但也只能在追忆中重现,此后,大清王朝便开始一步步走向了衰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