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角抵戲是雜技前身?作為最著名的漢代百戲,扮演者的服飾有多重要

作者:閑娛fashion
角抵戲是雜技前身?作為最著名的漢代百戲,扮演者的服飾有多重要

閱讀文章前辛苦您點下“關注”,友善讨論分享,為回饋您的支援,我将每日更新優質内容

角抵戲是雜技前身?作為最著名的漢代百戲,扮演者的服飾有多重要
角抵戲是雜技前身?作為最著名的漢代百戲,扮演者的服飾有多重要
角抵戲是雜技前身?作為最著名的漢代百戲,扮演者的服飾有多重要

漢代百戲包羅了衆多的藝術表演形式,據說這是古代最早的雜技,其中最具時代特色的為角抵戲和樂舞雜戲,但其服飾卻是學界觸及較少且常常被人遺忘的領域。

漢代角抵戲服飾與藝人的假形裝扮密切相關,其形制特征為頭戴假面,身着羽毛或獸皮材質,且與扮演的角色相得益彰。

是以說漢代角抵戲和樂舞雜戲服飾,雖然不能對漢代百戲服飾包羅萬象,但是從某種角度也突出了漢代百戲服飾的時代特色,那它作為最著名的漢代百戲,扮演者的服飾有多重要?

角抵戲是雜技前身?作為最著名的漢代百戲,扮演者的服飾有多重要
角抵戲是雜技前身?作為最著名的漢代百戲,扮演者的服飾有多重要

【▶>漢代百戲之角抵戲、樂舞雜戲服飾<◀】

漢代百戲中的角抵戲最初由角鬥競技發展而來,其表演形式最早來源于秦代,同時角抵戲經曆了由武備訓練到娛樂表演的過程,此後由于烽煙止息,就被納入俳優表演之中。

在最早的文獻記載中,秦代已有“角抵”之名,如《史記·李斯列傳》記載:“是時二世在甘泉,方作觳抵優俳之觀。”

角抵戲是雜技前身?作為最著名的漢代百戲,扮演者的服飾有多重要

裴骃集解引應劭語曰:“戰國之時,稍增講武之禮,以為戲樂,用相誇示,而秦更名曰角抵角者,角材也抵者,相抵觸也。”

由此可見,中國古代最早的戲劇娛樂表演形式大約為秦代角抵戲,它不僅與武備訓練有關,更與秦人的尚武風氣有關。

角抵戲是雜技前身?作為最著名的漢代百戲,扮演者的服飾有多重要

秦代軍事兵種齊全戰鬥力強大,是中國古代的一個高峰,真正顯示出大國氣象,秦人的尚武風氣尤為突出,正所謂“秦之彪悍,天下莫不畏懼。”

《韓非子·初見秦》在描寫尚武好勇的秦人時說:“出其父母懷衽之中,生未嘗見寇耳。聞戰,頓足徒裼,犯白刃,蹈爐炭,斷死于前者皆是也。”

角抵戲是雜技前身?作為最著名的漢代百戲,扮演者的服飾有多重要

是以角鬥成為了中國古人的戲劇觀念,而漢代記載了角抵戲的演出盛況,由于漢武帝劉徹實施與西域交通的政策,中西方經濟、文化交流日益頻繁。

漢代統治者為了招待前來長安的西方各國賓客,時常舉行盛大的角抵戲演出,由于秦漢社會風氣的轉變,漢代角抵戲服飾與秦代不同,其大多具有神怪服飾的藝術色彩。

角抵戲是雜技前身?作為最著名的漢代百戲,扮演者的服飾有多重要

其産生原因在于漢代文化主要來源于楚地,西漢初統治者把楚地重巫好祠的風氣,帶進了宮廷并風靡朝野,是以受到其時社會風氣的影響。

雖然漢代在很多方面,均展現“漢承秦制”的傳承脈絡,但是在戲劇藝術表演包括戲劇服飾方面,都帶有楚地重巫好祠的神怪思想觀念,正如李澤厚先生所言:

角抵戲是雜技前身?作為最著名的漢代百戲,扮演者的服飾有多重要
“漢文化就是楚文化,楚漢不可分盡管在政治、經濟、法律等制度方面,‘漢承秦制’,劉漢王朝基本上是承襲了秦代體制但是,在意識形态的某些方面,又特别是在文學藝術領域,漢卻依然保持了南楚故地的鄉土本色。”

漢代同時也是中國古代神仙思想快速發展,神仙信仰全面普及的重要時期,在漢武帝時期,李少君、少翁等神仙方士受到漢武帝的寵愛,他為了迎神候仙,大量建造宮觀樓台。

角抵戲是雜技前身?作為最著名的漢代百戲,扮演者的服飾有多重要

也是從漢武帝時期開始,神仙思想與鬼神觀念正式結合,《史記·孝武本紀》記載:“孝武皇帝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

此後漢代角抵戲的演出規模和内容進一步擴大,由單一的角鬥表演,進而發展為包括樂伎、舞伎和俳優藝人等,共同表演的樂舞雜戲。

角抵戲是雜技前身?作為最著名的漢代百戲,扮演者的服飾有多重要

由于此時的漢代社會普遍追求享樂主義,為了滿足大衆娛樂生活的需要,樂舞雜戲藝人的專業職能分工進一步細化,出現了女樂與優人,女樂系由女巫歌舞演化而來。

周朝女巫在長期的巫觋求雨等祭祀過程中發展了舞蹈藝術和技能,轉為女樂所繼承,用于人世的宴樂表演,優人則由供人調笑戲弄的身體發育不足者——侏儒轉變而來……

角抵戲是雜技前身?作為最著名的漢代百戲,扮演者的服飾有多重要

【▶>漢代百戲之樂舞雜戲服飾<◀】

漢代百戲中一種主要表演内容是樂舞雜戲,樂舞雜戲在演出中一般由表演舞蹈、奏樂的藝人和滑稽的俳優組成,《漢書·東方朔傳》中記載了這種演出場面:

“設戲車……撞萬石之鐘,擊雷霆之鼓,作俳優,舞鄭女。”

樂舞雜戲成為了漢代官僚貴戚廳堂中常見的演出場面,此外漢代普通富民家室中的演出,也助長了樂舞雜戲的演出聲勢:

角抵戲是雜技前身?作為最著名的漢代百戲,扮演者的服飾有多重要
“今俗因人之喪以求酒肉,幸與小坐而責辨,歌舞俳優,連笑伎戲。”

樂舞雜戲中的樂伎、舞伎和俳優經常同時出現在一個演出畫面中,表演相同内容的藝人除了在位置和數量上稍有變化外,他們的服飾穿戴大緻相似,已形成了一定的程式性特征。

如南陽市陳棚彩繪畫像石中的左起二樂伎頭戴平上帻,身着紅色長袍,足服被長袍遮住,中間一俳優頭戴假形,上身赤裸下身着裈,左起第四人女伎頭梳發髻,身着長袖舞衣。

角抵戲是雜技前身?作為最著名的漢代百戲,扮演者的服飾有多重要

唐河漢“郁平大尹”墓畫像石中的左起二樂伎頭戴帻,身着交領右衽長袍,足服被長袍遮住,左起第三人女伎頭梳發髻,身着長袖舞衣,左起第五人身着窄袖長袍,在樽上作倒立表演。

這可以看出漢代百戲中的樂舞雜戲,一般由身着窄袖長袍作倒立表演的伎人、頭戴帻,身着交領右衽長袍表演的樂伎等俳優組成,而藝人們的服飾穿戴都來源于漢人日常生活服飾。

首服帻正與樂舞雜戲藝人的身份地位相符合,女伎在表演中所着的長袖舞衣,他們憑借長袖交橫飛舞的千姿百态,來表達各種思想感情。

角抵戲是雜技前身?作為最著名的漢代百戲,扮演者的服飾有多重要

今天在平劇舞台上的水袖舞,實則在樂舞雜戲中女伎所着長袖舞衣中已初露端倪。

在樂舞雜戲文物中經常可以看到在女伎身旁有一個上身袒裸、體形粗短、形象滑稽的俳優在旁,作插科打诨式的表演,俳優頭戴假形,上身赤裸下身着裈。

是以說漢代百戲中的樂舞雜戲服飾,受到漢代娛樂之風大興的社會風氣影響,在樂舞雜戲中表演相同内容的藝人服飾穿戴大體相似,具有一定的程式性。

角抵戲是雜技前身?作為最著名的漢代百戲,扮演者的服飾有多重要

【▶>漢代百戲之角抵戲服飾<◀】

曆漢之世,角抵戲是漢代百戲表演中另一個主要内容,在漢代都城長安一帶,以角抵戲為代表的文化娛樂表演形式的發達,使它成為世界性的娛樂之都。

漢張衡的《西京賦》,還原了當時内容繁多、場面宏大和節目精妙的角抵戲演出盛況,他說道:“臨迥望之廣場,呈角抵之妙戲。”

整場演出從中可以窺見角抵戲服飾的樣貌,從漢代的另一條史料《鹽鐵論·散不足》中,我們可以窺見倡優與象人經常在一起演出,倡優和象人在《漢書·禮樂志》中的記載是:

角抵戲是雜技前身?作為最著名的漢代百戲,扮演者的服飾有多重要
“常從倡三十人,常從象人四人,诏随常從倡十六人,秦倡員二十九人,秦倡象人員三人,诏随秦倡一人,雅大人員九人,朝賀置酒為樂”

象人也是《西京賦》中第三場《曼延之戲》的主要演員,扮演了獅子、魚、鼈、蝦、蚌等角色,在這些演出中,藝人都需要穿着與扮演的角色相搭配的服飾。

角抵戲是雜技前身?作為最著名的漢代百戲,扮演者的服飾有多重要

這樣觀衆才能在演出中辨識出藝人所扮演的角色身份,漢代大量文物印證了張衡《西京賦》中對角抵戲藝人服飾的記載,清晰地為我們呈現了漢代百戲中角抵戲服飾的具體樣貌。

如山東沂南雀戲畫像石中,右側藝人頭戴上面有裝飾花束形狀的雀頭形假面,身披雀鳥假形羽衣,被其左方頭戴冠,臉帶假面,身穿長袍,腰部系帶,下身着褲足穿履的藝人所引導。

在豹戲畫像石中,藝人頭戴豹子形假面,身披豹皮或豹皮材質的服飾,左手持杖,右手拿旗,通過這些文物我們可以進一步了解角抵戲服飾的樣貌。

角抵戲是雜技前身?作為最著名的漢代百戲,扮演者的服飾有多重要

在晉人葛洪所撰《西京雜記》中,也記載了《東海黃公》的故事,但與《西京賦》中相比,其中對角抵戲服飾記載更為仔細。

一名藝人裝扮成黃公,另一名為白虎,扮演黃公者“以绛缯束發”,并以“赤金刀”為道具扮演白虎者,則需要身披白色虎皮或者與白虎皮相類似材質的服飾,這樣才能做到惟妙惟肖。

《東海黃公》承襲了秦代角鬥角力的表演形式,并沿襲了先秦時期的尚武之風,推廣了儒家“文武并重”的理。

角抵戲是雜技前身?作為最著名的漢代百戲,扮演者的服飾有多重要

在河南方城縣東關出土的門獸畫像石中,可以看到以“以绛缯束發”,頭戴假面,上身赤裸,下身穿褲子,左手持刀狀物,右手握虎尾的黃公的形象。

是以說漢代百戲中的角抵戲服飾,由于受到漢代崇仙風氣的影響,可以得出扮演仙人的角抵戲藝人身披羽毛材質服飾,角抵戲藝人頭戴假形獸面,身披獸皮服飾。

角抵戲是雜技前身?作為最著名的漢代百戲,扮演者的服飾有多重要

由此可見,漢代角抵戲服飾與藝人的假形裝扮密切相關,其形制特征為頭戴假面,身着羽毛或獸皮材質,且有别于漢人日常生活服飾。

這些角抵戲藝人通過所着服飾,共同表現了一個亦真亦幻、栩栩如生、飄忽迷離的神話世界,同時漢賦中記載的大量角抵戲服飾,正是漢人神仙觀念的藝術反映。

角抵戲是雜技前身?作為最著名的漢代百戲,扮演者的服飾有多重要
角抵戲是雜技前身?作為最著名的漢代百戲,扮演者的服飾有多重要

漢代百戲中的角抵戲和樂舞雜戲服飾的發展背景,分别受到漢代的崇仙風氣和娛樂之風大興的社會風氣影響,是以漢代百戲服飾和漢代社會聯系緊密。

由此可知,漢代百戲中的樂舞雜戲服飾來源于漢人日常生活服飾,展現了藝術來源于生活的特征,漢代百戲中的角抵戲服飾與漢人日常生活服飾相異,又展現了藝術高于生活的特征。

漢代百戲之角抵戲和樂舞雜戲服飾,不僅與漢代戲劇表演相得益彰,它們也是漢代缤紛多彩的服飾文化中充滿活力的一部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