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盛唐女子為何盡顯風情萬種?除了容貌氣質,她們的服飾更顯女性美

根據《新唐書·車服志》雲:“唐初受命,車服皆因舊,武德四年始着車輿衣服之令”。

初唐時期女性服裝還是繼承隋朝的傳統,風格較為保守,主要以窄袖衫長裙為主,流行窄小款式,色彩相對樸素淡雅。

在初唐獨孤思貞墓出土的三彩女陶俑和初唐永泰公主墓壁畫仕女圖中,幾位女性身着小袖上衣長裙,顔色相對簡單,風格自然樸素,看起來亭亭玉立。

盛唐女子為何盡顯風情萬種?除了容貌氣質,她們的服飾更顯女性美

初唐這種質樸自然的審美風格與唐初與民休養生息、勤儉節約的政治經濟背景有關。

在政治經濟方面,唐初經曆了隋朝末年的社會動蕩,大量百姓流離失所,土地荒蕪,人心不穩,社會失定。

唐初通過一系列降低生育年齡、給予生育獎勵人口生育和商業發展等政策使人口數量得到持續增長,為接下來的經濟複蘇提供了有力保障。

同時,唐初注重農業生産,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調制,改善農業生産工具,調動提高了農民生産的積極性。

盛唐女子為何盡顯風情萬種?除了容貌氣質,她們的服飾更顯女性美

這一系列的與民休養生息、恢複經濟的政策使唐初的政治和經濟得到了發展,社會穩定。

而此時,全國忙于農業生産、發展經濟,無心穿衣打扮,在整個社會形成了樸素節儉的社會風尚。

這種風尚也影響了女性服飾,在形制上窄衣短袖,在色彩上樸素自然。

在文化方面,唐初經過貞觀之治,經濟繁榮、百姓安居樂業,對外交流兼收并蓄,開放包容,使整個社會呈現出一幅蓬勃清新、樂觀開放的景象。

盛唐女子為何盡顯風情萬種?除了容貌氣質,她們的服飾更顯女性美

這種景象也強化了當時女性服飾的清新自然之風。

盛唐時期,女性服裝從唐初的短衣長裙到長裙曳地,祖胸露乳,衣服普遍變寬變長盛唐時期展現的女子穿着習慣是上身僅穿抹胸,外直披以輕紗,慣束羅裙半露胸的開放大膽之舉,這也代表着大唐女性的審美風格從初唐的樸素淡雅到盛唐雍容華貴的改變。

而盛唐這一時期女性服飾色彩更是大膽張揚,盛唐詩人萬楚在《五日觀妓》中詩雲:“眉黛奪将萱草色,紅裙妒殺石榴紅”。

盛唐女子為何盡顯風情萬種?除了容貌氣質,她們的服飾更顯女性美

此時的女性服飾色彩以紅、紫、黃、綠具有極端視覺沖擊顔色為主,磅礴大氣、雍容華貴。而這種改變與盛唐的政治經濟底蘊、文化自資訊息相關。

政治方面,盛唐經過唐太宗的貞觀之治、武則天至唐玄宗開元天寶年間,改革吏治,完善政府機構,政治清明,國家穩定,民得以休養生息;

經濟方面,實行均田制和租庸調制農業制度,鐵犁牛耕普遍推廣,生産技術與工具得以革新,興修水利,大力發展農業。

盛唐女子為何盡顯風情萬種?除了容貌氣質,她們的服飾更顯女性美

并且注重手工業和商業,在盛唐時期,絲織業技藝高超,陶瓷業得到發展,定期“市”“集”,出現了長安、洛陽等大城市,規模宏大、人口衆多、商業發達,對外貿易設立市舶使管理對外商務。

在這政治經濟蓬勃發展的太平盛世下,盛唐人民有足夠的經濟條件和時間來實作繁複華麗的衣裝打扮,并且由于政治和社會經濟相對繁榮,民族關系和睦融洽,對外交流盛況。

盛唐時期的人們昂揚自信,進而在服飾的形制和顔色上大膽張揚,凸顯人昂揚的精神狀态和對主體性的追求。

盛唐女子為何盡顯風情萬種?除了容貌氣質,她們的服飾更顯女性美

在文化方面,盛唐時期的建築、雕版印刷、天文、醫學都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哲學、史學、宗教興盛,文學藝術光耀千古,體育活動也空前活躍。

唐代的思想文化不僅影響到周邊國家,而且深入西方,最終在周邊國家地區形成了中華文化圈,也對世界各國的思想文化産生積極作用。

由于安史之亂,唐王朝由盛轉衰,社會動蕩、土地荒蕪、百姓流離失所。

再加上連年的戰争,政府變本加厲收取賦稅,讓百姓苦不堪言。

盛唐女子為何盡顯風情萬種?除了容貌氣質,她們的服飾更顯女性美

在杜甫的石吏裡寫道:“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妪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可見,當時政府苛捐雜稅之重,百姓生活之苦。

與此同時,安史之亂以後,在外形成天下形成藩鎮割據之勢,中央叢集大大降低:在内牛李黨争,皇權沒落,朝堂烏煙氣。

盛唐女子為何盡顯風情萬種?除了容貌氣質,她們的服飾更顯女性美

在這種内憂外患之下,社會人心惶惶,彌漫着一片悲涼氣息。

在這種政治經濟背景下,女性地位随之降低,女性服飾色彩褪去了盛唐時期的雍容華貴,變成了典雅淡麗,風格也走向怪誕俗豔,進而去取悅他人,女性也最終淪落為玩物。

《新唐書·五行志》記:“婦人為圓鬟椎髻,不設髻飾,不施朱粉,惟以烏音注唇,裝似悲鳴者”。

在白居易的《時世妝》裡也寫道:“腮不施朱面無粉。烏音注唇唇似泥,雙眉畫作八字低。黑白失本态,妝成盡似含悲啼”這些說的都是中唐時期女性怪誕的種妝容。

盛唐女子為何盡顯風情萬種?除了容貌氣質,她們的服飾更顯女性美

從文化角度看,安史之亂以後,大唐江山風雨缥缈,社會動蕩,人們内心充滿恐慌,為了維護統治,開始大力倡導發展儒教,女性在儒家禮教三從四德的束縛下,言談舉止和着裝都受到限制。

于是,女性服飾開始回歸傳統,服裝形制變成寬袖大袍,服裝用色也不如盛唐時期的鮮豔明亮,變得更加成熟内斂,顔色也成了典雅淡麗,而華麗中透漏出分悲壯與凄涼。

盛唐女子為何盡顯風情萬種?除了容貌氣質,她們的服飾更顯女性美

女性的身體特征與服飾的變化實際上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中唐時期社會動蕩不堪,整體審美觀念出現變動,女性的生存環境越發艱難,她們的個體價值也被打壓忽略,甚至不能被看作一個正常的人。

更有詩人将其形容為“一枝紅豔露凝香”“芙蓉如面柳如腰”,女性被客體化,成為遊樂宴會的裝飾物。

這也證明了此時女性生存環境大不如前,社會地位大大下降,這是社會整體倒退的一種表現。

此時的審美觀念變遷也具有相應的特點,人們内心苦悶不得疏解,看不到前路。

唐文人不再贊頌大好河山和盛世統治,而是呈現出一種萎靡不振的精神狀态。

此時的女性服飾雖然仍舊色彩鮮豔,但呈現出的是一種末日前的歡樂。

盛唐女子為何盡顯風情萬種?除了容貌氣質,她們的服飾更顯女性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