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盛唐女子为何尽显风情万种?除了容貌气质,她们的服饰更显女性美

根据《新唐书·车服志》云:“唐初受命,车服皆因旧,武德四年始着车舆衣服之令”。

初唐时期女性服装还是继承隋朝的传统,风格较为保守,主要以窄袖衫长裙为主,流行窄小款式,色彩相对朴素淡雅。

在初唐独孤思贞墓出土的三彩女陶俑和初唐永泰公主墓壁画仕女图中,几位女性身着小袖上衣长裙,颜色相对简单,风格自然朴素,看起来亭亭玉立。

盛唐女子为何尽显风情万种?除了容貌气质,她们的服饰更显女性美

初唐这种质朴自然的审美风格与唐初与民休养生息、勤俭节约的政治经济背景有关。

在政治经济方面,唐初经历了隋朝末年的社会动荡,大量百姓流离失所,土地荒芜,人心不稳,社会失定。

唐初通过一系列降低生育年龄、给予生育奖励人口生育和商业发展等政策使人口数量得到持续增长,为接下来的经济复苏提供了有力保障。

同时,唐初注重农业生产,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改善农业生产工具,调动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盛唐女子为何尽显风情万种?除了容貌气质,她们的服饰更显女性美

这一系列的与民休养生息、恢复经济的政策使唐初的政治和经济得到了发展,社会稳定。

而此时,全国忙于农业生产、发展经济,无心穿衣打扮,在整个社会形成了朴素节俭的社会风尚。

这种风尚也影响了女性服饰,在形制上窄衣短袖,在色彩上朴素自然。

在文化方面,唐初经过贞观之治,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对外交流兼收并蓄,开放包容,使整个社会呈现出一幅蓬勃清新、乐观开放的景象。

盛唐女子为何尽显风情万种?除了容貌气质,她们的服饰更显女性美

这种景象也强化了当时女性服饰的清新自然之风。

盛唐时期,女性服装从唐初的短衣长裙到长裙曳地,祖胸露乳,衣服普遍变宽变长盛唐时期展现的女子穿着习惯是上身仅穿抹胸,外直披以轻纱,惯束罗裙半露胸的开放大胆之举,这也代表着大唐女性的审美风格从初唐的朴素淡雅到盛唐雍容华贵的改变。

而盛唐这一时期女性服饰色彩更是大胆张扬,盛唐诗人万楚在《五日观妓》中诗云:“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红”。

盛唐女子为何尽显风情万种?除了容貌气质,她们的服饰更显女性美

此时的女性服饰色彩以红、紫、黄、绿具有极端视觉冲击颜色为主,磅礴大气、雍容华贵。而这种改变与盛唐的政治经济底蕴、文化自信息息相关。

政治方面,盛唐经过唐太宗的贞观之治、武则天至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改革吏治,完善政府机构,政治清明,国家稳定,民得以休养生息;

经济方面,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农业制度,铁犁牛耕普遍推广,生产技术与工具得以革新,兴修水利,大力发展农业。

盛唐女子为何尽显风情万种?除了容貌气质,她们的服饰更显女性美

并且注重手工业和商业,在盛唐时期,丝织业技艺高超,陶瓷业得到发展,定期“市”“集”,出现了长安、洛阳等大城市,规模宏大、人口众多、商业发达,对外贸易设立市舶使管理对外商务。

在这政治经济蓬勃发展的太平盛世下,盛唐人民有足够的经济条件和时间来实现繁复华丽的衣装打扮,并且由于政治和社会经济相对繁荣,民族关系和睦融洽,对外交流盛况。

盛唐时期的人们昂扬自信,从而在服饰的形制和颜色上大胆张扬,凸显人昂扬的精神状态和对主体性的追求。

盛唐女子为何尽显风情万种?除了容貌气质,她们的服饰更显女性美

在文化方面,盛唐时期的建筑、雕版印刷、天文、医学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哲学、史学、宗教兴盛,文学艺术光耀千古,体育活动也空前活跃。

唐代的思想文化不仅影响到周边国家,而且深入西方,最终在周边国家地区形成了中华文化圈,也对世界各国的思想文化产生积极作用。

由于安史之乱,唐王朝由盛转衰,社会动荡、土地荒芜、百姓流离失所。

再加上连年的战争,政府变本加厉收取赋税,让百姓苦不堪言。

盛唐女子为何尽显风情万种?除了容貌气质,她们的服饰更显女性美

在杜甫的石吏里写道:“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可见,当时政府苛捐杂税之重,百姓生活之苦。

与此同时,安史之乱以后,在外形成天下形成藩镇割据之势,中央集群大大降低:在内牛李党争,皇权没落,朝堂乌烟气。

盛唐女子为何尽显风情万种?除了容貌气质,她们的服饰更显女性美

在这种内忧外患之下,社会人心惶惶,弥漫着一片悲凉气息。

在这种政治经济背景下,女性地位随之降低,女性服饰色彩褪去了盛唐时期的雍容华贵,变成了典雅淡丽,风格也走向怪诞俗艳,从而去取悦他人,女性也最终沦落为玩物。

《新唐书·五行志》记:“妇人为圆鬟椎髻,不设髻饰,不施朱粉,惟以乌音注唇,装似悲鸣者”。

在白居易的《时世妆》里也写道:“腮不施朱面无粉。乌音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黑白失本态,妆成尽似含悲啼”这些说的都是中唐时期女性怪诞的种妆容。

盛唐女子为何尽显风情万种?除了容貌气质,她们的服饰更显女性美

从文化角度看,安史之乱以后,大唐江山风雨缥缈,社会动荡,人们内心充满恐慌,为了维护统治,开始大力倡导发展儒教,女性在儒家礼教三从四德的束缚下,言谈举止和着装都受到限制。

于是,女性服饰开始回归传统,服装形制变成宽袖大袍,服装用色也不如盛唐时期的鲜艳明亮,变得更加成熟内敛,颜色也成了典雅淡丽,而华丽中透漏出分悲壮与凄凉。

盛唐女子为何尽显风情万种?除了容貌气质,她们的服饰更显女性美

女性的身体特征与服饰的变化实际上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中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堪,整体审美观念出现变动,女性的生存环境越发艰难,她们的个体价值也被打压忽略,甚至不能被看作一个正常的人。

更有诗人将其形容为“一枝红艳露凝香”“芙蓉如面柳如腰”,女性被客体化,成为游乐宴会的装饰物。

这也证明了此时女性生存环境大不如前,社会地位大大下降,这是社会整体倒退的一种表现。

此时的审美观念变迁也具有相应的特点,人们内心苦闷不得疏解,看不到前路。

唐文人不再赞颂大好河山和盛世统治,而是呈现出一种萎靡不振的精神状态。

此时的女性服饰虽然仍旧色彩鲜艳,但呈现出的是一种末日前的欢乐。

盛唐女子为何尽显风情万种?除了容貌气质,她们的服饰更显女性美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