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理論周刊·新域頭條丨創新文化先行 助力建構全球研發中心城市

作者:新湖南

核心提示

習近平文化思想以全新視野深化了對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規律的認識,為新時代新征程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了科學指引。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引,創新文化先行,進一步激發創新創造活力,可為長沙打造全球研發中心城市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何吉多 劉芷青

《矽谷優勢:創新與創業精神的栖息地》一書認為,“矽谷不是計劃造出來的,發展高科技,資金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能充分發揮人的創造力的體制和文化”。正是别具一格的創新文化、創新精神,才将矽谷打造成為了創新的“栖息地”。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提出了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要求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黨的二十大報告要求在全社會“培育創新文化,弘揚科學家精神,涵養優良學風,營造創新氛圍”。在2023網際網路嶽麓峰會上,湖南省委主要上司同志提出“謀劃将長沙打造成為全球研發中心城市”這一前瞻性目标、戰略構想。随後,長沙迅速出台相關實施意見及一系列配套支援政策,明确了打造全球研發中心城市的時間表、任務書與路線圖。

創新文化是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的土壤和基石,對變革先進的生産生活方式具有重要的“指南針”作用,對聚集優質的科技創新資源具有重要的“吸鐵石”作用,對重構良性的創新生态系統具有重要的“催化劑”作用。運用好創新文化,可對長沙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産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準确把握創新文化的深刻内涵

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曾說,“任何一項偉大事業的背後都存在支撐該事業的無形精神文化氣質”。創新文化是管理學、文化學與生物學等學科交叉融合的産物。生态位理論、創新體系理論、協同演化理論與文化創新理論分别從不同視角探索了創新文化的基本特征和深刻内涵。總體而言,創新文化具有相容并蓄的開放性、互信合作的協同性、敢為人先的開拓性、寬容失敗的包容性等特點。它有三種形态,分别是價值觀念形态、政策制度形态、人文環境形态。

于價值觀念形态,創新文化集中展現的是推動創新的思想、理念、精神等。科學家和企業家是創新的主力軍,由此形成的道德準則、行為規範是創新文化的重要形态之一。科學家精神強調的是學術創新、理論創新、知識創新、原始創新等,而企業家精神強調的是技術創新、産品創新、組織創新、管理創新、應用創新等。在全社會培育創新文化,就必須在全社會倡導崇尚理性、尊重知識、勇于競争、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價值理念。

于政策制度形态,創新文化集中展現的是推動創新的體制機制、管理制度、法律法規等。政策制度形态的創新文化既包括科學共同體、企業内部的評價機制、激勵機制、演化機制、保障機制等,也包括國家以及地方政府的科技政策、法律法規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技創新、制度創新要協同發揮作用,兩個輪子一起轉。”政策制度建構了科技創新活動最重要的科研環境和保障機制,調節着創新資源的配置,引導着創新主體的價值取向,規定着相應的評估标準和激勵方式。

于人文環境形态,創新文化集中展現的是推動創新的人文環境因素。它囊括資源禀賦、基礎設施、營商環境、教育資源、人力資本、金融體系、網絡關系等很多方面。人文環境形态下的創新文化,一般間接影響創新主體的流動、集聚和狀态,間接影響創新資源的配置設定、管理和整合,間接影響創新機制的建構、演化和變革。高品質的人文環境有利于從不同角度影響區域創新能力。

審視長沙創新文化的發展現狀

黨的十八大以來,長沙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探索科技自立自強的路徑,創新實力穩步提升,先後獲評首批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全國創新驅動示範市、“科創中國”試點城市,創新文化建設成效顯著。

曆史積澱紮實深厚,但路徑依賴依然存在。長沙的城市精神特質高度契合全球研發中心城市的特征。“經世緻用、實事求是”的文化傳統有利于被内化為理性的科學觀,“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的精神氣韻有利于被建構為務實的創新觀,“兼收并蓄、開放包容”的思想理念有利于被培育為普世的價值觀。加之長沙科教資源豐富、研發人才彙聚,創新創業環境優越、重大科技成果不斷湧現,為打造全球研發中心城市提供了堅實基礎和有力支撐。但傳統文化倡導的平均主義、中庸之道也是制約創新文化可持續演化的重要因素。在産業結構上,長沙偏重于傳統的制造業,金融、人力資源服務等第三産業相關領域創新略顯不足。

創新文化氛圍日益濃厚,但治理體系仍不健全。近年來,長沙全社會支援創新的文化氛圍不斷形成,重大科技資源不斷集聚、對外交流合作不斷深化、公民科學素質水準不斷提高。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結果顯示,長沙具備科學素質的公民比例為13.5%,高于全國平均水準。長沙獲評國家知識産權強市建設示範城市。截至2022年,長沙市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5.33萬件,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52.02件,均居全國前列。但也存在科技倫理意識較為淡薄、科技項目監管滞後、科研人員行為失範等問題。比如少數新技術侵犯個人隐私、涉及網絡詐騙、虛假資訊、殺熟;少數科技項目事前防範和過程監督不足,科研資金績效評價不高,研發成果轉化率偏低等。

創新文化生态不斷豐富,但引領作用不夠凸顯。區位、教育、人才、住房、醫療保障等因素是創新文化生态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長沙充分發揮城市宜居宜業獨特優勢,在聚焦科技創新的同時下大力氣培育優化創新文化生态。比如夯實基礎教育,大力推進高校“雙一流”建設,探索職業教育産教融合新路徑;不斷優化更新人才政策,繼2017年推出“人才政策22條”後,又相繼出台了“鄉村8條”、“自貿區45條”和“人才政策更新版45條”;突出房價、醫療、就業等方面的比較優勢,支援科研人才購房,保障高端人才就醫,及時有效解決科技人才家屬就業等有關問題。但也存在短闆弱項,比如創新文化在社會文化中的重要性、引領性尚未凸顯;科技類媒體從業者的科學素質有待提升,科技類媒體平台建設不足;科技類職業吸引力和社會聲望不高;社會公衆對科技創新相關活動的參與度不高;新型創新主體發展滞後,創新主體多樣性不夠等。

推進創新文化賦能更新

以科學家精神、企業家精神為引導,營造創新文化氛圍。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企業家精神。積極開展“最美科技工作者”“創新争先獎”“優秀企業家”等評選宣傳活動,成立科學家、企業家精神宣講團,建立科學家、企業家精神教育基地,充分發揮科協、工商聯、民主黨派、高校學會、新型智庫等平台作用,在全社會大力營造尊重科技、尊重人才、尊重創新、尊重知識的濃厚氛圍。建立健全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容錯機制,形成敢為人先、勇于探索的科研氛圍。實施全民科學素養提升行動,培育崇尚科學、崇尚創新良好環境。強化宣傳引導,凝聚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的廣泛共識和強大合力。

以網絡生态為基礎,強化政策制度創新。研究借鑒美國矽谷、日本築波科學城等發達國家與地區的創新政策,高起點、高标準制定研發創新專項支援政策。持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優化完善科研管理制度,擴大高校院所、科研人員科研活動自主權。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推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全覆寫,激發企業自主創新的活力和動力。探索建立創業保險、擔保和風險分擔制度。加大财政性資金投入,優化産業、金融、稅收、政府采購等政策,鼓勵、引導社會資金投入,推動全社會科學技術研究開發經費持續穩定增長。

以科技向善為遵循,建構全面治理體系。秉承“科技向善”的價值使命,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圍繞發展需求、産業需求、使用者需求,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持續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和風清氣正的科研環境,助推新技術、新産品品牌建設,為創新主體營造公平開放透明的競争生态。加強在研發投入、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等關鍵領域、關鍵行業立法,建構适應研發創新的法治架構體系,健全完善适應研發技術更疊和産業化要求的制度規範。建立研發創新知識産權保護制度體系,嚴厲打擊侵害知識産權的犯罪行為,保護科技創新成果。完善科技倫理體系,提升科技倫理治理能力,有效防控科技倫理風險,加大對科學技術活動違規行為的處置力度。

(作者機關分别為長沙市文化旅遊廣電局、長沙市圖書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