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第六屆“思南賞藝會”收官,中西樂器在絲綢之路上對話

作者:上觀新聞
第六屆“思南賞藝會”收官,中西樂器在絲綢之路上對話

12月20日晚的思南公館傳出一陣美妙的音樂,第六屆“思南賞藝會”迎來最後一一期《笙琴并茂》。上海民族樂團笙聲部首席趙臻攜手特邀嘉賓上海音樂學院管風琴專業副教授張琦、青年口琴演奏家趙晨曦和手風琴演奏家尹異文,帶來東西交融的音樂。

笙起源于中國,是古代常用的禮器,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管樂器,對西洋樂器的發展起過積極的推動作用。《笙琴并茂》首次把笙、口琴、手風琴、管風琴這幾樣淵源頗深的中西樂器同台聯合演繹,營造出奇妙的和聲世界,赢得現場觀衆的熱烈掌聲。

第六屆“思南賞藝會”收官,中西樂器在絲綢之路上對話

“思南賞藝會”現場

今年的“思南賞藝會”聚焦“絲路國樂”,為觀衆帶來8場精緻、典雅、時尚的藝術分享活動,每一場都聚焦不同的民族樂器,包括箜篌、阮、揚琴、琵琶、胡琴、唢呐、笙等,演奏家們用手中不同的樂器對話。比如,胡琴和艾捷克、薩塔爾、胡西塔爾等絲綢之路上的拉弦樂器對話,展開一幅多姿多彩的西域畫卷;唢呐、筚篥、亞美尼亞管等吹管樂器合奏,既有濃郁的西域風韻,又有海派都市風情。演出現場既有家喻戶曉的經典名曲,也有海派國樂的當代作品。

第六屆“思南賞藝會”收官,中西樂器在絲綢之路上對話

《相遇品弦》

上海民族樂團的演奏家們跨界聯合不同門類的藝術名家與學者,帶領觀衆感受絲綢之路上東西方音樂文化的融合與發展。比如,首場活動《絲路國樂》特邀複旦大學曆史學教授葛劍雄擔任導賞,展現不同地區的民族器樂如何在千百年的文化交往中,傳播到世界各地,成為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産。《相遇品弦》特邀上海漢服版權中心項目總監馮濟慈對談,賞析絲綢之路上民族樂器與服飾文化的交融與發展,從不同視角感受絲路文明帶來的相容并蓄與多元創新。《琵琶絲語》則由上海音樂學院教授郭樹芸導賞,結合中國詩詞與文物文獻,展現琵琶從古至今的獨特藝術魅力與當代傳承發展。

第六屆“思南賞藝會”收官,中西樂器在絲綢之路上對話

中國揚琴與匈牙利辛巴龍的對話

中外藝術家也在“思南賞藝會”上彼此碰撞。在《铮琮百弦》中,上海民族樂團揚琴聲部首席曹蘊攜手匈牙利辛巴龍演奏家尤利安·奇克,帶領樂團于曉娜、高晶等演奏家,以來自世界三大揚琴體系的中國揚琴、匈牙利辛巴龍和伊朗桑圖爾,探尋揚琴家族同宗同源而各有生成的發展曆史。

“思南賞藝會”由中共上海市黃浦區委宣傳部、上海大劇院藝術中心、思南公館聯合主辦,上海民族樂團承辦,今年還與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合作,吸引更多青年教師、留學生來到現場觀摩,與藝術家們互動交流。“思南賞藝會”将民族音樂與多種藝術門類碰撞,多元度呈現海派國樂的當代之美,讓傳統文化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

第六屆“思南賞藝會”收官,中西樂器在絲綢之路上對話

一曲《思南路》

欄目主編:李君娜

來源:作者:吳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