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隋文帝開創的科舉制度,晚年為何親自廢除?其中的心酸難以言喻

作者:吟古今的張清風
隋文帝開創的科舉制度,晚年為何親自廢除?其中的心酸難以言喻

文|編輯 張清風

隋文帝開創的科舉制度,晚年為何親自廢除?其中的心酸難以言喻

很多人都會在年輕的時候考公務員,一年不過又考一年,考試仿佛成了他們人生中的頭等大事。

不過這些瘋狂在古代人面前不值一提,古人為了通過科舉當上官,那可真是頭懸梁錐刺股,恨不得把命搭上。

隋文帝開創的科舉制度,晚年為何親自廢除?其中的心酸難以言喻

科舉這個制度對古代人來說簡直太重要了,從隋文帝推出科舉開始它就一直在為封建社會發光發熱。

但誰能想到,就在隋文帝晚年的時候,科舉還有被廢除的風險呢!

隋文帝開創的科舉制度,晚年為何親自廢除?其中的心酸難以言喻

百廢待興,隋文帝上位

說到科舉制度,那就不得不從科舉的創始人隋文帝說起,衆所周知隋文帝楊堅是隋朝的開國皇帝,那他是怎麼想出來科舉這個方法的呢?

隋文帝開創的科舉制度,晚年為何親自廢除?其中的心酸難以言喻

其實這和隋文帝自己的“上位史”還真有點關系,因為他在前朝的時候就是一個貴族,而在當時,貴族勾結簡直成了社會風氣。

衆所周知,在科舉之前,朝廷在推舉人才時使用的是九品中正制,這個制度最直接的後果就是,寒門學子連做官的門檻都摸不到。

隋文帝開創的科舉制度,晚年為何親自廢除?其中的心酸難以言喻

楊堅在前朝的時候也是貴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而且也入朝為官,看到了這些官場中存在的盤根錯節的亂象。

當時的楊堅雖然不屑于和這些結黨營私的人為伍,但是他礙于自己并不能撬動整個官場,而且還需要做官盡職盡責,就隻能私底下歎氣。

隋文帝開創的科舉制度,晚年為何親自廢除?其中的心酸難以言喻

但是一個契機出現,給了楊堅颠覆這個制度,把互相勾結的這群腐朽世家踢出官場,這個契機就是隋朝的建立。

這下楊堅成為了皇帝,想要怎麼選取人才那不都是他說了算了嘛!就這樣他推出了科舉制度,美其名曰“尋覓人才”。

隋文帝開創的科舉制度,晚年為何親自廢除?其中的心酸難以言喻

在楊堅的大力推行之下,不僅老百姓的受教育水準提升了,百姓的心中還重新燃起了對入朝為官的期待,那叫一個得民心啊。

雖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說法是唐朝才出現的,但楊堅早就懂得了這個道理,用科舉牢牢抓住了百姓的心。

隋文帝開創的科舉制度,晚年為何親自廢除?其中的心酸難以言喻

那麼,科舉制度到底有沒有給楊堅帶來他所渴望的人才呢?

隋文帝開創的科舉制度,晚年為何親自廢除?其中的心酸難以言喻

興科舉,趁機打壓世族

隋朝的科舉制度其實不如後來的那麼嚴格,一開始的時候隻有“秀才”和“明經”兩科,需要經過好幾年的苦讀和考試才能被選中。

隋文帝開創的科舉制度,晚年為何親自廢除?其中的心酸難以言喻

但即使是這樣,科舉這個制度也依舊為隋朝帶來了新鮮的人才,而且最重要的是科舉選拔上來的人才,是皇帝的力量,不受老貴族們牽制。

要知道在九品中正制實行的時候,做官可不需要考試而是隻要有高官推薦就能通過,隻要被和世族關系好的“中正官”選中,立馬就能升官發财。

隋文帝開創的科舉制度,晚年為何親自廢除?其中的心酸難以言喻

那麼“中正官”又是哪裡來的呢?當然也是那群有文化的貴族中挑出來的,是以中正官在選取人才時的偏向顯而易見了——不選對的,隻選親的。

是以在記錄魏晉南北朝時期文人的書《世說新語》中,你能看到那些文人貴族當官的不是姓謝就是姓王,不僅名字傻傻分不清楚,關系也是盤根錯節,女婿和叔侄比比皆是。

隋文帝開創的科舉制度,晚年為何親自廢除?其中的心酸難以言喻

那個時候要想做官,隻需要一個條件,會投胎就行了,不會投胎的哪怕有再大的抱負都施展不了一點。

就在這樣腐朽的制度之下,魏晉南北朝的官場可以說是一片和諧,畢竟上朝的時候擡頭一看全是親戚,哪還有得吵架嘛!

隋文帝開創的科舉制度,晚年為何親自廢除?其中的心酸難以言喻

更過分的直接就跳過皇帝,自己商量商量算了,根本不把皇帝放在眼裡,楊堅做官時沒少看到這樣的事,現在自己當皇帝了肯定不樂意看到這事。

就這樣,楊堅想出了一個好主意,用考試來選拔人才,就算是世家的孩子也需要先考試再說,想做官好辦,把皇帝的考卷做了先!

隋文帝開創的科舉制度,晚年為何親自廢除?其中的心酸難以言喻

隋文帝推出的這個政策,就像是在一盆沙丁魚裡投進了一條鲶魚,吓得沙丁魚們四處逃竄活躍了起來,畢竟通過科舉的人才真的會奪走他們的話語權。

科舉取士的手段,可以說是一舉兩得,既能夠安撫百姓,加強自己作為皇帝的英明形象,又能吓唬吓唬門閥士族,削弱他們的力量。

隋文帝開創的科舉制度,晚年為何親自廢除?其中的心酸難以言喻

畢竟百姓想要做官,那就會加倍用功讀書,而蘊藏在書中的忠君愛國思想當然會潛移默化地教育他們。

而門閥士族渴望自己的權利不被奪走,也會在意識到自己終究要靠皇帝讨生活的時候,努力讨好皇帝不敢造次。

隋文帝開創的科舉制度,晚年為何親自廢除?其中的心酸難以言喻

如此一來,隋朝的皇帝們就好像看螞蟻打架一樣瞅着朝堂上這群大臣一來二去,最後全都要依附于自己,心裡别提多爽了。

不僅如此,科舉制度也确實給隋朝帶來了一些人才,雖然隋朝的時間非常短,隻有兩代皇帝,而科舉制度每一輪的時間又很長,但皇帝們還是找到了一些不錯的人才。

隋文帝開創的科舉制度,晚年為何親自廢除?其中的心酸難以言喻

而且最重要的是科舉制樹立了一股濃厚的讀書人風氣,太學官學建了好大一批,也是為後代提供了新的人才備選。

但是這麼好的制度卻逃不過被廢除,甚至還是隋文帝自己親自下的指令,這又是為什麼呢?

隋文帝開創的科舉制度,晚年為何親自廢除?其中的心酸難以言喻

科舉被廢,背後有隐情

科舉被廢除,背後的原因也是非常多,首當其沖的就是科舉制度的不嚴謹,這可是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隋文帝開創的科舉制度,晚年為何親自廢除?其中的心酸難以言喻

為什麼說科舉制度不嚴謹呢?因為早在隋朝的時候,科舉考試雖然也是考試,但沒有把考試的人的名字擋住,這不就誤了大事了嘛!

本來盤踞在官場的世家大族一聽皇帝要考試還成天提心吊膽,結果一看連名字都不蓋上,這不是白操心了嘛!

隋文帝開創的科舉制度,晚年為何親自廢除?其中的心酸難以言喻

畢竟這群有錢有勢的老油條們,治國做官可能不會,收買人心徇私舞弊那簡直是出生自帶的被動技能。

于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皇帝在這邊科舉選人,貪官們就在另一邊賄賂考官,把自己家孩子的名字直接塞進了通過名單,光明正大開後門。

隋文帝開創的科舉制度,晚年為何親自廢除?其中的心酸難以言喻

時間久了皇帝一看,朝堂上怎麼還是這群人?這才反應過來自己被騙了,無奈之下隻好取消了科舉考試。

雖然也有真的寒門子弟被選上,但是單槍匹馬的讀書人,怎麼鬥得過那群裙帶關系上位的奸臣呢?于是很多考上了的讀書人也隻能做一個小小的官,發揮不了什麼大用處。

隋文帝開創的科舉制度,晚年為何親自廢除?其中的心酸難以言喻

最要命的還是封建迷信的力量,可能是因為想要活得久一點,在晚年的時候隋文帝也像其他封建皇帝一樣喜歡上了拜佛求經,這下問題大了。

要知道科舉的學子們學的都是儒學,在當時和佛學是沖突的科目,現在連皇帝都不待見儒學了,他們還有什麼活路呢?

隋文帝開創的科舉制度,晚年為何親自廢除?其中的心酸難以言喻

不過事情也并非沒有轉機,關閉了許多太學之後,隋文帝發現自己又無人可用,于是他意識到暫停科舉不過是因噎廢食,又打開了太學的門。

隋文帝開創的科舉制度,晚年為何親自廢除?其中的心酸難以言喻

雖然隋朝的科舉制度仍有弊端,但它對于後世選拔人才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隋文帝開創的科舉制度,晚年為何親自廢除?其中的心酸難以言喻

隋文帝短暫取消科舉後将其恢複,更是證明了這個制度是真實可靠的。

科舉為中國古代君王提供了源源不斷的人才,讓傳統文化得以發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