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莊子: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不是沒錢,而是把教育的順序搞錯

作者:清堯亂拂月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注”按鈕,友善以後持續為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于您進行讨論與分享,您的支援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莊子: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不是沒錢,而是把教育的順序搞錯

文|趙金劍

編輯|t

引言

一個人長大之後,事業不順、家庭不順、生活不順,僅僅是他自己的問題嗎?是他在生活和工作裡不夠拼嗎?孩子多動,學習提不起興趣,是他生來就太過跳脫嗎?

也有可能是在成長與生活中,父母的教育方式出現了問題。一個所有人都懂的道理,教育絕對不是生猛地灌輸知識給孩子,教育真正突破口在于弄清楚教育的順序。一起來看看莊子如何搞教育。

莊子: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不是沒錢,而是把教育的順序搞錯

(莊子像)

一、人生第一課:心靈培養

荀子說:人之初,性本惡。他認為人是以為人,是他在後天接受了教化。這與我們在《三字經》中所聞“人性本善”的理念是大相徑庭的。

但莊子的教育觀則位于二者之間,他不強調人初或善或惡,而是主張“順其天性”“養生教育”。

在《莊子》中提到“全性保真”,真正的含義其實是“保全真性”,他反對儒家條條框框的限制,而是追求一種看起來非常純真的“自然禮教”,不墊底,不冒尖。

莊子: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不是沒錢,而是把教育的順序搞錯

(莊子)

最能展現這一理念的,是《莊子》中記錄的一個故事。

這天莊子走在山林之中,看到有人在砍樹。其中有一棵特别高大茂盛的一棵被伐木人放過了。莊子上前問為什麼?伐木人說:“木頭不結實,用不了。”

下山,莊子借宿人家,主人殺鵝招待他。主人兒子問:“咱們家兩隻鵝,一個會叫,一個不會,殺誰?”主人說:“殺不會叫的。”

莊子: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不是沒錢,而是把教育的順序搞錯

(《莊子》)

兩件事讓莊子醍醐灌頂,前者因不成材而活,後者因不成材而死,我要活在“成材與不成材”之間。

這就是莊子的教育智慧。他不覺得身居高位大搖大擺就是好的,也不覺得退居山林才是超脫。要以“無用之用”存匿于聒噪的世間,不被周遭所擾,養成率真全性,才為最好。

如今之人,老闆不給工資一點不能忍;教師口出粗鄙一點不能忍,這正好适配了莊子的教育理念。被一些形式主義充斥的條條框框,正是現代人精神内耗的源頭。從小培養孩子擁有一個率真的心靈,比知識重要得多。

莊子: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不是沒錢,而是把教育的順序搞錯

(率真的莊子)

二、人生第二課:道德教育

如果人生而無德,接受掌握再多的知識,或隻能淪為禍害他人正常生活的工具,甚至是“兇器”。沒有道德注入的教育過程,就是人生的泥石流。那按照莊子的理念,道德又該如何融入教育之中呢?

莊子認為,“道”和“德”是分開的,同時又是兩位一體的,應該把道德始終貫穿在教育之中。

好的道德教育還是要落在心靈上,即培養孩子的同理心;成人同樣,要以同理心完善自己的德育。

莊子: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不是沒錢,而是把教育的順序搞錯

(莊子)

莊子還認為,道德教育的終極目标,是讓人脫離成見的困擾,是讓人超脫名利與貴賤之别,保持内心的平和。

從現實生活裡對比來看,真正優雅的人,他并非是看起來就出身高貴的人,也不是有錢享受過“上流生活”的人。高貴而優雅的人,也可以是普通人,也可以是窮苦人,而他們都是平等對待每一個人的人。

旁的不說,單說魯迅、陳獨秀這些為勞苦大衆而戰的勇士,你說他們優雅嗎?當然優雅,因為他們有着樸實的道德觀,自認為名利出身、才華才學并不高人一等,是以他們心甘情願地為勞苦大衆挺身而出。

莊子: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不是沒錢,而是把教育的順序搞錯

(莊子)

社會秩序應該是用道德搭建出來的自由天空,而不是被某個人以一己之私強行打造的,如果那樣做的話,那就是違背了人的率真。心靈迷失之後,道德的種子無處安放,是一定會出現問題的。

憑什麼我生來就要被剝削壓榨?偉人筆下的人物向來個性率真,又有良好道德标準,這也與莊子的教育理念不謀而合。

莊子講究“德充于内”,優雅不是錢給的,也不是高端的生活給的,而是道德從内心深處映射出來的。道德教育,追求的是同理心。

莊子: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不是沒錢,而是把教育的順序搞錯

(魯迅)

三、第三課:上給父母

最近爆火影片《鳴龍少年》就讨論了家庭環境在孩子教育中的重要性。

影片裡面有句話說得很好:“不要強加你的意志給孩子,不要把你的愛與孩子的成績綁定。你的孩子也許比你更聰明,比你更堅定。”

莊子: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不是沒錢,而是把教育的順序搞錯

(影片《鳴龍少年》)

莊子也同樣強調過這個理念——家長覺得好的東西,孩子未必覺得好,也未必就真的适合孩子。

是以,這第三堂課,是給家長和家庭上的,同時也是上給孩子們看的。

《莊子·至樂》中就講了一個故事:一個人把一隻自己很喜歡的海鳥接進了太廟,用好肉好水大肆招待它。可這隻鳥卻神經兮兮,什麼也不吃,甚至不喝一口水。三天之後,這隻鳥被活活餓死了。

莊子: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不是沒錢,而是把教育的順序搞錯

(莊子)

由此看得出來,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本性,孩子也是一樣。父母應該以孩子能接受,适合孩子的方法教育他們,而不是讓他們沿着自己的腳印再走一遍。孩子明明喜歡西瓜,卻偏偏給他準備蘋果,但其實蘋果能給的營養,西瓜也可以。

家庭教育要順其自然,順其天性。

再如《莊子·内篇·齊物論》裡講的故事:一個美麗的女子,她以為自己就要這樣窮苦活下去了,每天哭哭啼啼。但沒多久她卻被國王看上了,住進了富麗堂皇的宮殿。

莊子: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不是沒錢,而是把教育的順序搞錯

(《齊物論》)

這時候,女子慶幸自己沒有草草地結束自己的生命,要不就不會享到這種福了。越被控制,孩子就會越想逃離這種生活。

這本身也是對本性的一種磨滅。

在父母上家庭教育這堂課的時候,孩子是參與者,也是旁觀者,更是考核者。家庭的優勢會在孩子的身上展現出來,但同樣被展現出來的,還有家庭的缺點。

莊子: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不是沒錢,而是把教育的順序搞錯

(原生家庭之殇)

而這些很有可能會陪伴孩子一生,嵌入他們的三觀,影響他們的生活。

教育不是拼爹拼錢的事情,它拼得是誰更用心。不管是心靈教育,還是道德教育,還是家庭影響,這些東西的重點都不在錢多少,有錢可以做,沒錢也一樣。

要弄清楚教育的順序,要先培養孩子的純真、道德之後的再向他們灌輸知識。純真教孩子做好一個人,道德教孩子做一個好人,兩者密不可分,而貫穿這一切的則是家庭。

就像莊子所雲:“形莫若就,心莫若和。”希望孩子們可以茁壯成長。

莊子: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不是沒錢,而是把教育的順序搞錯

(莊子)

參考資料

趙宇翔.《莊子》教育思想研究——評《莊子的心靈教育》[J].中國教育學刊,2023(01):138.

高鑫.莊子教育思想在當今高等教育中的适用性[J].文學教育(下),2022(07):99-101.

李銀川.莊子“自适其适”思想的教育價值研究[D].四川師範大學:2018.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