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俄關系日益緊密起來,高層間的互動頻率也肉眼可見的升高了,近日俄總理米舒斯京,就再次乘坐專機抵達北京,開始了他年内的第二次通路。
來華頻率高了,任務也重了。從俄方通報來看,米舒斯京這一趟,要和中方讨論的事情有很多,包括雙邊關系、經貿合作、基礎設施建設等等。但除了這些之外,米舒斯京還有一個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盡快把“西伯利亞力量2号”管道項目談下來。
(米舒斯京來華通路)
按照俄方計劃,“西伯利亞力量2号”管道是要在2024年開工的,現在俄方已經基本完成了所有的前期準備工作,包括管道的設計、路線的勘測以及參數的敲定等等,隻要中方點了頭,就能正式開工了。
但就在這個關鍵時刻,中俄對于在這條管道上的合作方式,出現了不一緻的聲音。對于中俄之間的第二條輸氣管道,中方提出了兩點不同于以往的要求,一是管道的建設費用由俄羅斯全額支付,二是賣給中方的天然氣俄方要再打打折。
對于俄方來說,第二點打折的事情好商量,但是第一點中讓俄方承擔全部費用,有點難辦。因為經過美西方的制裁,負責該項目的俄氣公司虧損情況慘重,現在經營所用的都是戰前備好的2萬億儲備貨币,現在也剩下不到7000億了,就算全拿出來還不夠這個項目的。但若中方願意分擔一點的話,是再好不過的了。
是以可以看出,出于對各自利益的考量,合作談判就陷入了僵持。
(西伯利亞力量2号管道已經敲定了所有參數)
在這種情況下,俄方高層人員就出動了。在米舒斯京來華之前,俄副總理諾瓦克已經提前兩天抵達中國了,并且帶上了負責俄羅斯石油天然氣的二十多名官員,同中方就能源管道的事情展開了緊鑼密鼓的會談。
對于談判進展,大陸駐俄大使張漢晖透露,由于項目體量巨大,是以對于每個細節中俄雙方都需要嚴密的、系統的、科學的研究和論證,當下中俄企業正在對項目的技術、商務以及合作模式等問題展開積極商談。
此外,張漢晖大使還表示,對于這一項目,中方想要的是實作上下遊一體化的合作模式,将中俄之間單純的貿易延伸到産業鍊合作上,同俄方建立起更加長期穩定的合作模式。是以期待俄方能同中方相向而行,盡快推動項目取得進展。
總而言之,就是合作意願雙方都是有的,但是如何合作還沒能談攏。
(中俄會議現場)
其實,若仔細分析中方的這番話就能發現,在這項合作中,中方的考慮更加長遠。
“西伯利亞力量2号”項目和“西伯利亞力量1号”不同,這條管道建成之後,是先經過蒙古再通向中國的,有了第三方參與,就為中俄合作增加了一份風險。
在這種背景下,中友善提出“上下遊一體化的合作模式”,指的就是讓合作雙方都涉足産業鍊的各個環節,從資源開采(上遊),到加工處理(中遊),再到分銷和銷售(下遊)。這種模式不僅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增強市場競争力,同時還有利于風險的分散管理,因為參與的是整個産業鍊條,而不是某個單個環節。
再加上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費市場之一,天然氣需求仍在持續增長,是以確定穩定的天然氣供應是中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參與到西伯利亞力量項目的上下遊運作,中國可以更好地保障能源安全。
而對于俄羅斯來說,上下遊一體化是能夠提高能源供應鍊效率和利潤率的,這樣一來俄方能源出口的收入自然也就增加了。此外,和中國這樣的大型能源消費國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還有助于俄羅斯確定其能源産品的銷售市場,減少市場波動對國家經濟的影響。
(中俄天然氣管道)
更重要的是,對于中俄關系來說,形成長期穩固的合作關系,不僅意味着雙方在經濟利益上能夠實作共赢,還能在政治和戰略層面上形成緊密的合作關系,對兩國關系的友好發展也有很大的幫助。
是以綜上所述,中方倡導的這種合作模式,看重的不僅是短期利益,更是着眼于長期的戰略安全。
總之,中俄能源合作是大勢所趨,這一點是毋庸置疑,但是這個項目體量巨大,對于如何合作中俄雙方必須要進行細緻周到的規劃,仔細把合作的細節都梳理好,并充分考慮到各種挑戰因素,準備好應對的措施,確定在往後的合作中不出現一點差錯,這樣合作才能真正實作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