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年終理财公司“降費+自購” 力博投資者青睐

作者:中國經營報

本報記者 秦玉芳 廣州報道

臨近年底,越來越多銀行及理财公司加入費率優惠甚至理财“自購”行列,通過降費促銷、自有資金認購旗下産品等途徑,提升投資者對理财産品的認購熱情。

業内人士指出,年初以來銀行理财一直處于調整期,淨值波動,收益表現不佳,使得投資者對理财産品的配置意願越來越低;不過随着四季度破淨率的回落和利率的持續下行,資金回流理财的趨勢也正在逐漸顯現,在此背景下,理财機構也在加緊産品結構調整和促銷獲客推廣,盡快提振投資者對産品的配置意願。

“降費”+“自購”提振投資者信心

12月以來,理财公司對銀行理财産品降費促銷愈演愈烈。

12月15日,平安理财接連釋出8份理财産品費率調整公告,在12月31日前對“日添利”等多款産品A、B份額産品的固定管理費率下調至0.01%。同日,招銀理财也對“招睿穩泰”“招睿和鼎”等系列4款産品的固定投資管理費率進行階段性優惠下調,部分産品管理費從年化0.15%降至0.02%。

據理财公司公告顯示,僅12月份以來,就有10餘家理财公司釋出旗下産品的費率優惠公告,部分産品甚至出現費率為“0”的情況。

某理财公司相關業務人士向《中國經營報》記者透露,這次調降的主要是固定管理費率,也是繼7月份公募基金行業費率改革工作方案出台後的必然趨勢。“不過最近各家理财公司都積極推動階段性降費,主要是因為長期以來理财産品淨值波動,加之基準業績下調,投資者投資積極性受到較大影響。通過這種方式,一定程度上提高投資者認購意願。”

為了進一步增強投資者對理财産品的投資信心,越來越多理财公司開啟“自購”模式。

招銀理财宣布,以自有資金投資旗下股票型理财産品1000萬元。興銀理财也明确,計劃運用自有資金投資旗下一隻紅利政策産品,最高投資3000萬元。

渤銀理财此前也在公告中表示,基于對大陸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穩定發展的信心,以及公司持續提升投研能力的決心,本着與廣大投資者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原則,渤銀理财已投入自有資金3億元用于申購本公司發行的理财有術系列理财産品。

在普益标準研究員王傑看來,理财公司自購旗下理财産品,對大陸經濟和資本市場長期看好,期望用真金白銀的自購來提振市場和投資者信心。

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指出,銀行及理财公司通過自購産品可給市場傳遞一種穩定、可信賴的信号,這樣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參與購買,進而提高理财産品的規模和收益。

“銀行和理财公司對自己的産品有信心,相信自家産品的收益、風險等因素能夠吸引到更多的投資者,是以願意用自有資金購買自家産品,提高産品的影響力和信譽度。”柏文喜說。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也表示,由于宏觀經濟與市場波動,導緻部分理财産品淨值出現過度下跌的情況。“部分理财公司拿出自有資金申購旗下産品,一方面是理财公司認為相關理财産品估值被明顯偏離基本面、被‘低估’,并看好産品未來估值修複;另一方面,理财公司自購産品有助于提振消費者信心。”

此外,王傑還強調,通過自購旗下産品,理财公司能夠促進理财産品的銷售,確定新産品順利發行,穩定和提高年末管理規模和市場占有率。“同時,目前股市處于估值低位,中長期配置價值已十分凸顯,理财公司認為有必要積極布局權益市場。”

理财配置意願仍待提升

降費促銷、自購擴容……近來理财公司各種舉措提升投資者投資熱情的背後,也反映出銀行理财對投資者的吸引力大幅減弱。

周茂華認為,近年來,受宏觀經濟和市場波動影響,理财産品淨值波動整體有所增大,收益率有所下降,理财業務銷售增長乏力。

據國盛證券固收團隊最近報告顯示,市場整體來看,截至12月8日,理财整體破淨率為2.87%。分機構類型來看,11月股份行、城商行、農村金融機構、理财子破淨率分别為4.17%、2.48%、1.34%、4.13%;分投資類型來看,11月固定收益類、權益類、混合類産品破淨率分别為2%、48%、25%。

根據普益标準資料統計,截至2023年11月底,機關淨值破淨産品2117款,比例約為4.10%,累計淨值破淨産品1600款,比例約為3.38%,相較9月和10月有明顯下降,逐漸回落至一般水準。

普益标準研究員董翠華指出,三季度開始,理财産品收益率從上半年的高收益逐漸回落,目前已趨于穩定。考慮宏觀經濟向好,以及近期股票市場回暖,理财産品收益率可能在四季度有所改善。

收益率下調因素的影響下,下半年來投資者對銀行理财産品配置愈加審慎。随着四季度收益率的趨穩,銀行及理财公司紛紛下場,提振投資者認購積極性。

柏文喜表示,在目前理财産品市場收益表現及理财規模變動中,自購産品可以起到穩定市場、引導投資者信心的作用。同時,這也是一種自我營銷和推廣的方式,可以提高自家産品的知名度和市場佔有率。

從投資者角度來看,目前固收等低波穩健類産品更受青睐。柏文喜說,從産品類型來看,現金管理類理财産品、固定收益類産品和權益類理财産品受到了投資者的青睐。“相較于以往,投資者更傾向于選擇那些風險較低、收益穩定的理财産品,而且他們更注重産品的流動性、期限和風險等級等因素。同時,一些新型的理财産品如養老目标基金、混合型基金等也受到了投資者的關注。”

中信證券的最新報告顯示,2023年11月共新發2,952隻銀行理财産品,産品發行量環比增加715隻,環比增長32.0%;同比增加650隻,同比增長28.2%,連續10個月同比增長。“新發行固定收益類産品占比仍保持高位,新發商品及衍生産品數量和占比連續第二個月創下新高。且新發T+0産品占比明顯回升。”

不過,周茂華也指出,近年來由于特殊宏觀經濟與市場環境,為降低産品淨值波動、穩定預期收益等,機構理财産品在固收資産配置中仍占據絕對比重;但未來随着理财機構投研和産品創新能力提升,預計權益、混合類的理财産品體系将不斷豐富,以更好滿足市場多元化、個性化需求。

周茂華強調,未來理财公司競争力還是要展現其投研能力、産品創新能力,盡量降低産品淨值波動情況,為投資者提供可持續、有吸引力的收益回報等。

(編輯:朱紫雲 校對:顔京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