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何建設可持續城市

作者:财富中文網

城市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但快速城市化程序也令自然環境、生态資源承壓,并加劇了貧富分化、職場過勞以及資訊安全等風險。城市管理者正從ESG理念中獲得靈感,重新思考新時代的“宜居”标準,并對轄區内的企業提出更嚴格的環境與社會責任要求。城建、地産、交通、零售行業也在紛紛通過數字更新,讓城市生活變得更智慧、更包容、更可持續。

在近期舉辦的2023年《财富》ESG峰會上,《财富》中國進階編輯嶽巍與瑞安集團可持續發展官陳建邦、上海閃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彭垚、恩華特大中華、東南亞及印度區域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王艾英以及AECOM中國區戰略與發展副總裁謝啟德,圍繞這一話題展開對話。

以下為經過編輯的對話實錄:

如何建設可持續城市

2023年11月2日,上海。2023年《财富》ESG峰會。由左至右分别為:《财富》中國進階編輯嶽巍與瑞安集團可持續發展官陳建邦、上海閃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彭垚、恩華特大中華、東南亞及印度區域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王艾英以及AECOM中國區戰略與發展副總裁謝啟德。

嶽巍:城市的出現是人類文明程序中重要的裡程碑,曾經人們對城市的基礎想象是城市應該是繁榮的、不朽的,甚至是千年屹立不倒的,現在人們對它有了更具象化的期待,一個更明确的目标是建設可持續的城市。我們如何來評定一個城市是可持續的,或者說一個可持續的城市應該具備哪些基本的條件呢?四位來自不同的行業領域、企業,但有一個共同點——你們都生活在城市,請你們以一個市民的角度和立場,描述一下你們所認為的可持續城市應該是什麼樣子?

陳建邦:可持續三個字,廣義的了解就是我們的資源不會用盡,我們的子子孫孫都能夠用上去。是以從城市的角度,就把城市的資源用好,令我們的子子孫孫也可以用。

現在可持續又多了一個挑戰,就是全球變暖的挑戰,現在科學家已經說把增長限制在1.5度目标達不到了,會更加變暖,是以現在每一個城市要預防全球變暖的風險,也成為城市可持續的一個重要的目标。

如何建設可持續城市

上海閃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彭垚

彭垚:我是做城市智慧交通的發展的。城市的發展伴随着經濟和日常生活發展,城市要堅持可持續,因為資源有限。怎麼有一個可持續的發展,中國和世界各地都在持續地開發資源,提升生活水準,包括出行,包括日常的交通運輸。經濟的發展,其實也是怎麼做進一步高效提升,怎麼在時空的轉換中更好提升可持續發展的過程,包括下一代交通——新能源汽車,未來的交通會有非常大的可持續發展的設施和智能化的建設。

同時在經濟發展角度,資源的持續消耗,怎麼能夠提升資源的使用,實作資源的可再生,這些都涉及一個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也是我通過人工智能,接觸這麼多基礎設施建設的國内外企業,一直嘗試共同努力解決的問題。

王艾英:可持續發展重要的就是發展,經常有一些同僚講一些詞,既要、又要、還要,什麼意思呢?既要發展,又要考慮到生态和社會的需求,該要想到世世代代的地球健康發展,這是我對可持續的了解。

我最近看到五個城市得到可持續發展的大獎,中國福州得到了這個獎,福州除了減碳、智能等,更多是對水利的處理,對節約用水整體的規劃、防止洪水的事情,這種例子對我很有啟發。

謝啟德:從市民的角度來說,城市除了硬體空間,還有包括經濟、社會活動,包括每一個參與的人都是這個城市的組成部分,如果作為可持續的部分考慮,我們還得再加入時間的次元,肯定是通過時間的觀察,才能判斷是否是可持續的城市,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可以看到近年來,大家對于氣候變遷,就是目前的城市更像是一個有機體,面對極端氣候或者說自然災害、經濟活動,可能都會随之有一些韌性做一定的調整,這個城市的可持續就可以持續地保持下去。

我是來自AECOM,我們是一個基礎設施全方位的機構,我們從去年自身企業在做ESG以外,我們一直在提城市本身應該導入ESG的理念,不僅隻是考慮了既要、又要、且要,發展是重要的,環境方面,包括對于社會治理幾個層面結合起來,保證城市長久發展的動力。

嶽巍:謝先生提到了時間的次元,我們談到可持續的時候,時間确實是非常重要的思考次元,很多時候我們認為原本可持續的東西,随着時間的前進發現變得不可持續了,時間的前進當中原本一些問題可以用可持續的理念加以解決,這個時候我們建設可持續城市最原發的動力是什麼呢?

如何建設可持續城市

AECOM中國區戰略與發展副總裁謝啟德

謝啟德:我覺得肯定還是人,原發動力就是人類對于未來生活的想象,以及陳總提到的,對于我們的子子孫孫會有一個承諾,需要留給他們一個很好的環境,這是最初始的。

至于說原發動力怎麼實踐,很多事情一開始都會有理念的形成,大家要能夠有一個共識,舉例來說,五年前、十年前大家還在辯論氣候變遷、全球暖化是不是真的議題,當時大家還在争論這是不是隻是某些人的謊言,這兩年大家都不會質疑這個問題,這個共識已經形成了,包括夏天香港發大水,河北大水,或者去年看到西部地區的山火等等,大家都知道所謂的全球暖化不是很遠的事情,是現在這一代就要面對的問題。

嶽巍:是以共識是最原始的動力對嗎?

謝啟德:對的。

如何建設可持續城市

恩華特大中華、東南亞及印度區域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王艾英

王艾英:我特别喜歡時間觀念,但是我的感覺就是刻不容緩,現在是緊急狀态,如果大家都有這個想法,就是一個原動力,而不是像号召要幹什麼。這個原動力同時牽扯到改造難點,首先還是意識,大家有沒有意識到嚴重,是馬上救火還是怎麼樣。全世界城市隻占2%地球的區域,但是要對60%-70%的排放和能源消耗的負責,大家都知道我們說可持續發展是可主導的趨勢,但是因噎廢食不可以發展。剛才我已經說過了,既要、又要、還要,要發展,但是要發展,如何發展,這一點是我們大家共同讨論的話題。

接下來最重要的就是意識形态問題,剛才說這是為了子孫後代,如果覺得跟自己沒有關系,隻有是你的子孫後代的時候,你才會非常激動。如果說我們的子孫後代,大家沒有這個緊迫感,我認為難點是緊迫感,是大家全民的意識提高。

嶽巍:是把這件事情當做自己的事情,甚至當做一個很緊迫的切膚之痛的事情才能快速推進。

彭垚:我們從ESG再回到人本身。人本身其實是需要一個好的生活和不斷發展、越來越好的環境,城市體這麼多年人類社會經營下來相對比較好适合人生存、生活,提高生活品質,也會帶來很多其他空間和地球環境上其他環境的影響,嘗試着讓其他空間的環境更好,怎麼讓人更好的生活,這是最本質的ESG,是一直可以找到人類發展越來越好、生活越來越好的空間和時間,這個是最關鍵的。

人的智慧是無窮的,在人可接觸的空間範圍内去做開發,這個範圍也根據人的智慧在拓展,這個過程中我們怎麼很好地意識到現在這些發展的過程中是不是有些過度,通過更好的手段提升目前發展的可持續時間,為争取生存更大的空間争取時間,這都是比較重要的命題。從目前可持續發展、經濟發展、生活發展、環境治理提升到更多開拓更好的城市的基礎設施、更好運作的生活狀态,大家一直在朝這個方向努力。

如何建設可持續城市

瑞安集團可持續發展官陳建邦

陳建邦:原動力會随着時間改變,我們說一個社群的發展,比如說新天地區域已經20多年了,其他的也是七、八年了。一個社群的可持續是變得越來越好了,不是賣方給你第一天最好,以後價值會越來越低。

嶽巍:剛才幾位介紹情況的時候,不經意間也流露出他們從事這個領域和行業的關切,我們從雲端落到地面上來。剛才彭先生提到馬斯克關注火星,我知道你們關注地面,關注智慧交通,智慧交通是所有的城市,不僅大城市、小城市面臨的問題,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交通的堵塞、擁堵,這個問題怎麼解決,來介紹一下你們的經驗吧?

彭垚:我們現在依靠人工智能治理擁堵,實時發現擁堵和未來擁堵的趨勢,對高速公路做實時的誘導,第一時間發現路上所有的車禍狀态,我們有非常多救援車的排程,做實時救援,基本上能夠比過去提前15分鐘到現場救人。剛才說的都很宏觀,在道路治理方面,人工智能非常實用。

我們剛剛提到環境,交通是碳排放高且環境污染嚴重的領域,最近也是跟國内很多的部委和大型央企研究合作,通過我們的技術能夠認識城市道路中的每一個車型,預估在這條路上碳排放的情況,這是精确技術,過了幾個車就知道排放量,這之後就可以評估每條道路實際的排放量,有了基礎資料之後,就能夠做非常多的優化,包括對城市的規劃設計。交通我覺得是對ESG影響非常大的領域,是以這個也是我們最近一直在不斷推進做的,大家在一起多出一些想法,怎麼把交通領域的事情做得更好。我們也在設計很多下一代的交通基礎設施,包括單車的隧道,可以讓新能源車到160-180公裡時速,實作無人駕駛,這些領域都是節省很多能源,又能夠高效解決交通核心問題。我們在積極做這些工作。

嶽巍:王艾英女士來自于恩華特,恩華特的垃圾處理系統在1961年的時候就是世界第一個,一直到現在仍然是讓很多人驚歎的處理體系,垃圾處理是城市背面的東西,請你來介紹一下恩華特做的事情。

王艾英:我們恩華特已經有60年了,但還不是家喻戶曉的公司,絕對不是馬斯克這種名企,我們最重要的、最基礎的一部分,是封閉式垃圾收集系統,在全世界有200套系統,在中國隻有60套,這個系統真正的好處是首先避免二次污染,疫情期間我們的系統會把醫廢自動從管道裡拉下去,不需要和人接觸。

二是可以把城市因為垃圾導緻的影響降低90%,這是巨大的好處。這些好處為什麼沒有受到重視呢?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碳排放角度來說,我們比較關注的交通、樓宇占到了30%左右,垃圾隻有6%左右,覺得不是大事。但是今天講持續性,要降低、降低、再降低,垃圾在某些國家是以雙位數增加,我相信在座的各位都是貢獻者,包括點外賣、上淘寶天貓,給減排帶來巨大的壓力。投資者都知道,如果是10%的增長率,過幾年就可以雙倍了。這事刻不容緩,今天也許是6%,再過幾年其他因素都在往下降的情況下,垃圾會變成10%的貢獻。

彭垚:我們最近在做一個跟垃圾相關的項目。垃圾填埋之後,要有土地的保護和隔離,但是之前不能做到24小時的破損監測,現在有一個新的技術可以實時監測破損,防止土地的污染。一旦出現破損,土地污染治理成本是非常高的,基本上土地資源就浪費了。

王艾英:這個話題很長,比如說填埋,北歐是1%或者是0%,在很多國家百分之百的填埋,我們國家是80%,但是填埋的垃圾導緻的二次污染可以說是不可估量的,再講到社會責任,子孫後代你希望他們永遠幸福活下去嘛,這是基本問題。

嶽巍:不能等到問題出現之後再解決問題,這會滞後一步,從規劃和設計的角度,就要未雨綢缪先做準備,謝先生你們有什麼考慮?

謝啟德:談到城市更新,加入生态、可持續的元素不是很新的概念,國外操作了很多,我們自己來說,肯定是要求所有的項目都當作是必要的選項作為公司的宗旨推動,一直以來我們公司都希望所有的項目達到減碳50%,這是我們自己在全球的承諾。

回到剛才兩位發言提到的問題,剛好也給我一個啟發,這兩年除了自己在做規劃以外,在環境的部分,提到城市更新的時候,現在很多都是存量,很多存量的時候就代表過去都有一些發展的背景,這裡面包含垃圾填埋重新做二次開發,在工程設計裡面也是很主要的議題,如何在存量的時代把這個部分做好。

另外,剛才彭先生提到高速路這個也讓我想起來,我們這兩年為了一條高速公路做了一個可持續的發展報告,當時做這個報告的目的不是做報告本身,而是談到減碳的時候,像剛才提到小汽車很多都已經到了營運碳的階段,隐含碳能夠用什麼方式把這個部分降下來。再加上修高速公路,對周邊的村莊、農民有方方面面的影響,如何在前期通過基礎設施對沿線經過的村莊和城市帶來更好的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這個也是我們這幾年從規劃的角度一直考慮的。

嶽巍:在建造和後期管理的角度呢?

陳建邦:我們公司有一個5C的科技發展,環境(clean)、文化(culture)、社群(community),因為我們是社群開發商,然後是關愛(care)和企業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是以公司的角度,科學發展不但是環境的可持續,特别是前面這三個是跟我們發展直接有關系的,上海新天地20多年前第一個老房子的改造就是可持續發展的表現。我們是一個社群開發商,每一個開發都是按照這5C來做這個事情。

環境方面一是減排,二是全球變暖風險的降低,三是生物多樣性,四是健康可持續,五是材料的效用,這是我們在推的事情,特别是減排現在已經被SBTI同意了我們到2023年在範圍1、2、3的減排目标,範圍1和2減排從2019到2030年減低62.4%,範圍3減低22%,這個是非常難的事情,給我們自己很大的壓力。

還有就是社群、文化方面,還有可持續的目标拉到最高層,是我們director的責任,不是在下面的,最高的層次來負責,這個都是我們的目标,比如說今年開了的項目都是表現在這幾個方面。(财富中文網)

在财富Plus,網友們對這篇文章發表了許多有深度和思想的觀點。一起來看看吧。也歡迎你加入我們,談談你的想法。今日其他熱議話題:

檢視《李斌回應自己不用蔚來手機》的精彩觀點

檢視《降了!北京、上海先後宣布》的精彩觀點

如何建設可持續城市

繼續閱讀